新型集成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716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成吊顶,包括多个长条形顶扣板(1),所述顶扣板(1)包括本体(2),所述顶扣板(1)一端弯折成斜面部(3),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本体(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平行部(4)和位于所述本体(2)下方的第二平行部(5),所述第一平行部(4)和第二平行部(5)由第一连接部(6)连接,所述第二平行部(5)和本体(2)通过第二连接部(7)连接,所述第一平行部(4)和第一连接部(6)的连接处构成锐角部(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集成吊顶解决了板部下坠的问题。另外,本新型集成吊顶可以方便地通过螺钉将吊顶直接固定在龙骨或天花板上,连接牢固,相互间缝隙较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集成吊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顶,具体地是一种安装简便的新型集成吊顶。
技术介绍
吊顶又称顶棚,天花板,是建筑装饰工程的一个重要子分部工程,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现有技术中方形吊顶比较多,它的龙骨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安装很不方便。对于长条形吊顶,为了防止中间下坠,顶扣板往往较厚,宽度也比较窄,这样的吊顶需要的材料成本较高,安装十分不便。而且现有的吊顶安装完后相互之间的缝隙较大,不是十分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集成吊顶,包括多个长条形顶扣板,所述顶扣板包括本体,所述顶扣板一端弯折成斜面部,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本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平行部和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第二平行部,所述第一平行部和第二平行部由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平行部和本体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行部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构成锐角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行部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骨或天花板上。进一步的,相邻顶扣板的所述斜面部插入所述锐角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行部和所述斜面部的末端形成卷边。本技术的新型集成吊顶解决了板部下坠的问题,长条形顶扣板可以做的很薄,厚度在0.3_左右,而不产生下坠。另外,本新型集成吊顶可以方便地通过螺钉将吊顶直接固定在龙骨或天花板上,连接牢固,相互间缝隙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集成吊顶的示意图;图2是该新型集成吊顶的连接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新型集成吊顶包括多个长条形顶扣板1,顶扣板包括本体2,所述顶扣板一端弯折成斜面部3,斜面部3的末端形成卷边,另一端包括与本体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平行部4和位于本体2下方的第二平行部5,第一平行部4和第二平行部5由第一连接部6连接,第二平行部5和本体2通过第二连接部7连接,所述第一平行部4和第一连接部6的连接处构成锐角部8。第一平行部4的末端形成卷边。安装时,在第一平行部4上通过螺钉打孔将顶扣板I的一端固定在龙骨或天花板上,相邻顶扣板I的斜面部3插入第一平行部4和第一连接部6之间的锐角部7。这样就很容易把顶扣板固定好,而且由于采用斜面背靠设计,与原来结合方式相比定位方便,安装时受力能力增加,不容易变形或折断。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集成吊顶,包括多个长条形顶扣板(1),所述顶扣板(1)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扣板(1)一端弯折成斜面部(3),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本体(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平行部(4)和位于所述本体(2)下方的第二平行部(5),所述第一平行部(4)和第二平行部(5)由第一连接部(6)连接,所述第二平行部(5)和本体(2)通过第二连接部(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成吊顶,包括多个长条形顶扣板(1),所述顶扣板(I)包括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扣板(I) 一端弯折成斜面部(3),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本体(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平行部(4)和位于所述本体(2)下方的第二平行部(5),所述第一平行部(4)和第二平行部(5)由第一连接部(6)连接,所述第二平行部(5)和本体(2)通过第二连接部(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成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林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现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