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绑带装置,绑带装置上固定有刺激器和电极;刺激器还无线连接有编程器和外置步态检测装置;绑带装置包括由临床应用区和环绕区首尾相接组成的柔性带状环;临床应用区的内表面设有内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设有外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还设有设备固定装置;所述刺激器、外导电接头、内导电接头、电极依次通过导线而电连接;刺激器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显控电路、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内置步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本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在绑带装置上固定刺激器和电极,能自动判定足部抬起和落地,进而控制触发刺激输出,且更换电极片方便,充分实现人性化设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佩戴的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可用于下肢的治疗和康复。
技术介绍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疾病常引起运动障碍,例如足下垂、膝盖不能弯曲等,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神经肌肉电刺激器通过输出轻微电刺激至贴在目标神经和肌肉上的电极(如自粘电极片)使相应肌肉群运动,能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血液循环,帮助病人逐渐恢复自身原有功能,配合以传感器信号和/或电生理信号控制电刺激的输出,可以达到功能代偿的效果O但目前的电刺激器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且不能根据足部抬起和落地,自动控制触发刺激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在绑带装置上固定刺激器和电极,能自动判定足部抬起和落地,进而控制触发刺激输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绑带装置,绑带装置上固定有刺激器和电极;所述绑带装置包括由临床应用区和环绕区首尾相接组成的柔性带状环;临床应用区的内表面设有内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设有外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刺激器的设备固定装置;所述刺激器、外导电接头、内导电接头、电极依次通过导线而电连接;所述刺激器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还连接有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内置步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无线收发电路,刺激器通过该无线收发电路还无线连接有用于控制刺激器和读取刺激器数据的编程器。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无线收发电路,刺激器通过该无线收发电路还无线连接有外置步态检测装置,所述外置步态检测装置包括鞋垫,鞋垫内设有步态检测电路模块。优选的,所述临床应用区设有用于对准膑骨的定位凹槽和/或定位标志。优选的,所述步态检测电路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无线发射电路。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包括用于记录刺激器参数和相关数据的存储模块。优选的,所述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包括双相电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优选的,所述电极包括电极座和电极片。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显控电路,显控电路包括光显示电路、声音指示电路和按钮。在临床应用区的内表面安装与内导电接头连接且用于信号检测和/或康复治疗的电极,在临床应用区外表面的设备固定装置内放置与外导电接头连接的刺激器,或者刺激器直接固定于外导电接头(如导电纽扣)上,这样电极就通过绑带装置与刺激器可靠连接,把绑带装置佩戴到目标部位,就能通过电极对目标部位进行信号检测和/或康复治疗,也能起到运动辅助的功效。定位凹槽和/或定位标志在临床应用区中部,对准膑骨,电极座对准目标神经和/或肌肉,并将电极座用魔术贴粘附在绑带上。这样,每次佩戴时,只要把绑带的凹槽和/或定位标志对准膑骨,就可以保证电极能对准目标神经和/或肌肉。本下肢康复治疗装置的工作模式:a)锻炼模式:刺激器不接受步态信号,而按预设刺激时间和间歇时间输出电刺激。b)步行模式:刺激器根据步态信号(倾角或足底压力)触发和停止电刺激。1.如果不使用(足底)外置步态检测装置,则根据倾角控制电刺激输出。当患腿后倾至一定状态,例如后倾角度大于一定阈值时(该阈值可编程设置),判定为足部抬起,触发刺激输出;当患腿前倾至一定状态,例如前倾角度大于一定阈值时(该阈值可编程设置),判定为足部落地,停止刺激输出。i1.当使用(足底)外置步态检测装置时,在按压并释放该足底压力传感器后(足离地时),刺激器输出电刺激;再次按压压力传感器后(足落地时)停止电刺激。ii1.达到预设最长刺激时间时停止输出电刺激。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在绑带装置上固定刺激器和电极,能自动判定足部抬起和落地,进而控制触发刺激输出,且更换电极片方便,充分实现人性化设计。本下肢康复治疗装置能使用嵌入医疗设备(如刺激器)辅助患者行走与康复训练,对人体基本产生不了多少的附加重量,不影响患者的穿着时尚、不影响患者行走,患者可以不分场合、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行走训练。本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可以对嵌入的医疗设备(如刺激器)进行保护;同时也更可以对人体腿部进行保护,减少身体在运动时不必要的伤害。本下肢康复治疗装置通过使用双相波电刺激,减少皮肤烧伤风险,减少或消除刺激造成的疼痛感,增大病人能忍受的刺激强度,提高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绑带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外置步态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绑带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刺激器电路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绑带装置3,绑带装置上固定有刺激器I和电极2 ;所述刺激器I还无线连接有用于控制刺激器I和读取刺激器I数据的编程器;所述刺激器I还无线连接有外置步态检测装置;所述绑带装置3包括由临床应用区31和环绕区32首尾相接组成的柔性带状环;所述临床应用区31有一端与环绕区32通过魔术贴36而可拆卸连接;临床应用区31的内表面设有内导电接头33,临床应用区31的外表面设有外导电接头34 ;临床应用区31的外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刺激器I的设备固定装置35 ;临床应用区3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间设有柔性板37,柔性板37的形状配合佩戴位置的肢体形状;所述刺激器1、外导电接头34、内导电接头33、电极2依次通过导线而电连接;所述刺激器I包括主控电路11,主控电路11还连接有显控电路16、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12、内置步态检测电路13、无线收发电路14和电源电路15。所述外置步态检测装置包括鞋垫41,鞋垫41内设有步态检测电路模块42 ;所述步态检测电路模块42包括压力传感器421和无线发射电路422。所述临床应用区31设有用于对准膑骨的定位标志(或定位凹槽)38。所述主控电路11包括用于记录刺激器参数和相关数据的存储模块111。所述显控电路16包括光显示电路、声音指示电路和按钮。所述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12包括双相电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所述电源电路15包括充电电池151和充电电路152。所述电极2包括电极座和电极片,电极片可选配自粘电极片或布导电极片,嵌入或粘附在电极座上,日常更换电极片时不需取下电极座,充分实现人性化设计。绑带装置分为左、右两种类型,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绑带装置。绑带装置功能分为三个部分:固定电极座、固定刺激器、将各部件通过绑带固定在患腿处。绑带装置的内部装有导线,运行时,可将刺激器输出的电刺激通过导线传递到电极片处,最终实现刺激神经和肌肉的目的。在临床应用区31的内表面安装与内导电接头33连接且用于信号检测和/或康复治疗的电极2,在临床应用区31外表面的设备固定装置35内放置与外导电接头34连接的刺激器1,或者刺激器I直接固定于外导电接头34(如导电纽扣)上,这样电极2就通过绑带装置3与刺激器I可靠连接,把绑带装置3佩戴到目标部位,就能通过电极2对目标部位进行信号检测和/或康复治疗,也能起到运动辅助的功效。定位凹槽和/或定位标志38在临床应用区31中部,对准膑骨,电极座对准目标神经和/或肌肉,并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装置,绑带装置上固定有刺激器和电极;所述绑带装置包括由临床应用区和环绕区首尾相接组成的柔性带状环;临床应用区的内表面设有内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设有外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刺激器的设备固定装置;所述刺激器、外导电接头、内导电接头、电极依次通过导线而电连接;所述刺激器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还连接有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内置步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绑带装置,绑带装置上固定有刺激器和电极; 所述绑带装置包括由临床应用区和环绕区首尾相接组成的柔性带状环;临床应用区的内表面设有内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设有外导电接头;临床应用区的外表面还设有用于固定刺激器的设备固定装置; 所述刺激器、外导电接头、内导电接头、电极依次通过导线而电连接; 所述刺激器包括主控电路,主控电路还连接有脉冲发生及输出电路、内置步态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无线收发电路,刺激器通过该无线收发电路还无线连接有用于控制刺激器和读取刺激器数据的编程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连接有无线收发电路,刺激器通过该无线收发电路还无线连接有外置步态检测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