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包扎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934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外伤医用包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包扎器材,适用于战时急救和野外自救。该医用包扎器材包括棉垫,固定在棉垫背侧的绷带,以及设置在绷带两端的搭扣;其中,所述绷带为弹力绷带;所述搭扣为尼龙搭扣;其棉垫背侧固定绷带,绷带两端设置搭扣,在包扎全身各部位的体表伤口时,实施简便、操作迅速;绷带为弹力绷带,搭扣为尼龙搭扣,更方便包扎力度自由调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伤医用包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包扎器材,适用于战时急救和野外自救。
技术介绍
目前,战场急救及野外自救所使用的包扎材料主要为三角巾。三角巾重量轻,经压缩后体积小,便于携带并且可以长期无菌保存,能够进行全身各部位体表伤口的包扎。由于三角巾具有以上的优点,故几十年来,其在部队战场急救中运用广泛。但是,在实际战争及长期的卫勤急救训练中,三角巾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为:包扎方式多、步骤复杂、手法技巧要点多、难度较大、操作时间偏长,普通官兵难以掌握要领,即使经过培训的卫生员,亦不能完全成功地实施,故难以在火线上进行有效地战伤自救、互救;此外,伤口经包扎后,由于伤员的主动与被动运动,三角巾不能长时间地、牢固地保持良好的覆盖伤口、压迫止血等功能。因此,为保证战场自救、互救的切实进行,有效地保护伤员,降低战斗减员率、伤残率,一种快捷方便、易学、易掌握、易操作的新型包扎装备的研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战时急救和野外自救的医用包扎器材,能够包扎全身各部位的体表伤口,而且易掌握、实施简便、操作迅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医用包扎器材,用于战时急救,其特征在于,由无菌棉垫、固定在棉垫背侧的绷带、以及设置在绷带两端的搭扣组成;所述绷带为弹力绷带,所述搭扣为尼龙搭扣。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适用于战时急救和野外自救。其棉垫背侧固定绷带,绷带两端设置搭扣,在包扎全身各部位的体表伤口时,实施简便、操作迅速;绷带为弹力绷带,搭扣为尼龙搭扣,更方便包扎力度自由调节,即使伤员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弹力绷带能长时间地、牢固地保证棉垫良好地实现覆盖伤口、压迫止血等功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医用包扎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医用包扎器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垫;2、绷带;3、搭扣。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医用包扎器材(即实例1),其中,棉垫作为包扎伤口的敷料,其背侧缝制有两条平行的绷带,绷带为弹力绷带,每个弹力绷带的两端缝制有搭扣,搭扣为尼龙搭扣。参照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医用包扎器材(即实例2),其中,棉垫背侧缝制有两条交叉的弹力绷带。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设计绷带可以不限于两条,也可以为多条;多条绷带可以平行,也可以设置十字交叉;也可以根据包扎伤口的不同,设计多条交叉角度不同的绷带。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可以采用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压缩后用带胶的外皮包裹,可长时间地处于无菌状态保存。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时,只需将无菌棉垫覆盖于伤口之上,拉紧弹力绷带后,将其两末端的尼龙搭扣相粘连即可。包扎力度大小根据受伤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伤口的部位、出血情况、伤员的对包扎压力的耐受性等,可通过调节弹力绷带两端的尼龙搭扣的接触长度,来适度地调整包扎的松紧度。专利技术人通过设计观察指标和对比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相对于三角巾的创造性。1、观测指标(I)普通官兵学习与掌握使用两种包扎器材的包扎技巧所需的时间。以单侧胸部包扎与单侧肩部包扎为例,让三十名普通官兵进行学习。逐个测量每一位官兵掌握使用三角巾和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分别所需的时间。(2)普通官兵使用两种包扎材料实施包扎操作所需的时间。以单侧胸部包扎与单侧肩部包扎为例,让三十名已掌握操作技巧的普通官兵,使用三角巾和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进行操作。逐个测量每一位官兵使用三角巾和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进行操作分别所需的时间。(3)伤员慢跑400米后包扎松紧度与伤口被覆盖情况的评估。分两种评分方式:1、感觉松紧度评分法,即由伤员根据自身的感觉,来给包扎的松紧度评分,本评分法模仿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画一条IO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明“O”和“ 10”的字样。“O”代表包扎敷料无任何压力、完全松脱,“ 10”代表所包扎的敷料在运动后与运动前松紧度一致。让伤员根据自己所感受的松紧变化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的位置,起点至记号点的距离(cm),即为评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包扎的牢固性越强;分值越低,表示包扎的牢固性越弱。2、伤口被覆盖情况评分法。根据伤口被敷料包裹、覆盖的情况,分五级(每级I分):①伤口覆盖良好,保持运动前原状伤口覆盖情况尚可,敷料移位小于25% 伤口被覆盖情况较差,敷料移位小于50% 伤口被覆盖情况很差,敷料移位小于75% ;⑤敷料基本或完全松脱。由两位评判者打分,结果取他们平均值。(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普通官兵学习与掌握包扎技巧的时间、包扎操作所需的时间、伤员400米慢跑后包扎部位的松紧度和伤口被覆盖情况等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结果(I)普通官兵学习、掌握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和三角巾包扎伤口所需的时间。30名普通官兵学习、掌握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平均用时30±6秒、48±12秒;学习、掌握使用三角巾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平均用时180±30秒、240±36秒。结果表明:学习、掌握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进行包扎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学习、掌握使用三角巾所需的时间。(*代表两组相比,P < 0.05,差异显著)(2)普通官兵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和三角巾进行战救操作所需的时间。30名已掌握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和三角巾的使用方法的普通官兵,独立操作,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平均用时27±6秒、36±12秒;使用三角巾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平均用时120±54秒、140±60秒。结果表明: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使用三角巾所需的时间。(*代表两组相比,P < 0.05,差异显著)(3)伤员400米慢跑后,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和三角巾包扎伤口的松紧度及伤口被覆盖情况的评估.30名模拟伤员以三角巾行一侧行单侧肩部包扎,对侧行单侧胸部包扎,嘱其进行400米慢跑;然后换以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包扎,进行相同的运动。完毕后,让伤员自己进行感觉松紧度评分,研究者进行伤口覆盖情况评分。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感觉松紧度评分9.1 ±0.5分、8.5±0.9分;使用三角巾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感觉松紧度评分3.0± 1.7分、2.4± 1.4分。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伤口覆盖情况评分4.6±0.3分、4.5±0.6分;使用三角巾分别进行单侧胸部包扎、单侧肩部包扎,伤口覆盖情况评分2.2± 1.3分、1.9± 1.1分。结果表明:使用本技术的医用包扎器材包扎所得的分值,均明显优于使用三角巾包扎所得的分值。(*代表两组相比,P < 0.05,差异显著)医用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并具有止血的功能。包扎伤口的敷料必须长时间地维持保护伤口的功能,这一点在战伤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包扎器材,用于战时急救,其特征在于,由无菌棉垫、固定在棉垫背侧的绷带、以及设置在绷带两端的搭扣组成;所述绷带为弹力绷带,所述搭扣为尼龙搭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包扎器材,用于战时急救,其特征在于,由无菌棉垫、固定在棉垫背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笪虎穆云静杜云翔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