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989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在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装成的极群的顶部设有耐酸网状塑料垫片,垫片上均布孔径为0.5~1.0mm的小孔,孔隙率为40%~60%。该结构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制作,在不影响电池注酸的前提下能阻止电池端子焊接时有时出现的流铅与正、负极板接触,进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结构,具体讲是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虽然相对于锂电池、镍氢电池等相比能量低、深循环寿命短,但由于自放电小、高低温性能优越、生产和回收技术成熟及价格低廉优势,该电池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动力源之一。目前铅酸蓄电池端子的连接是靠镶嵌在电池上盖中的铅衬套与电池内部极柱焊接,形成密封结构。这种结构,在焊接作业时,如果焊接时间稍长,或焊接温度过高时,就会导致融化的铅液流淌到电池内部,引起电池极群正、负极短路,造成极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防止电池内部短路,提高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装成极群,其改进之处是在极群的顶部增加耐酸网状塑料垫片,该垫片的大小与极群顶部一致。所述塑料垫片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孔径为0.5 1.0mm,孔隙率为40% 60%。本技术由于在极群顶部增加耐酸网状塑料垫片,在不影响电池注酸的前提下,能阻止电池端子焊接时有时出现的流铅颗粒与极群中正、负极板的接触,进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提高电池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成的极群I的顶部设有耐酸网状塑料垫片2,该垫片大小与极群顶部一致,材质为PE,垫片上均布小孔,小孔孔径为0.6mm左右,孔隙率为50%。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装成极群,其特征是在极群的顶部增加耐酸网状塑料垫片,该垫片的大小与极群顶部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装配结构,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膜组装成极群,其特征是在极群的顶部增加耐酸网状塑料垫片,该垫片的大小与极群顶部一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五杨宝峰薛奎网楼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