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903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可有效地补偿驱动TFT阈值电压非均匀性、漂移,以及OLED非均匀性导致的电流差异。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元件;驱动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第三薄膜晶体管,源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漏极与发光元件相连;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源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漏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0LED)为电流驱动主动发光型器件,因其具有自发光、快速响应、宽视角和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等独特特点,以OLED为基础的有机发光显示预计今后几年将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有机发光显示的每个显示单元,都是由OLED构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和无源有机发光显示,其中有源有机发光显示是指每个OLED都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电路来控制流过OLED的电流,OLED和用于驱动 OLED的TFT电路构成像素电路。一种典型的像素电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2个TFT晶体管,I个电容和I个0LED,其中开关管T2将数据线上的电压传输到驱动管Tl的栅极,驱动管Tl将这个数据电压转化为相应的电流,供给OLED器件,其电流可表示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其源极连接参考电压端,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其栅极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接,其源极接收数据电压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其源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漏极与发光元件相连;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其源极与电源电压相连接,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容,所述电容的一极板连接至第一节点A,另一极板连接至第二节点B,所述第一节点A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栅极的连接点,所述第二节点B与参考电压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兀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其源极连接参考电压端,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接,其栅极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相 连接,其源极接收数据电压信号;第三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其源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相 连接,其漏极与发光元件相连;第四薄膜晶体管,其源极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其漏极与所述驱动薄 膜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第五薄膜晶体管,其栅极接收第二扫描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盛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