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送风风门组件、控制电路、环境采样装置,送风风门组件设置在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且在送风风门组件和送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机箱内部空间通过一隔板隔成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空间内水平设置有送风风机、上层空间为送风风道,在隔板上对应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机口,送风风机通过该风机口与送风风道连通,而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壁上,且在其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送风风道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对小型机房有良好的适应性,且可针对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灵活配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信机房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通信行业和经济的共同迅猛发展,通信的普及需要大量的基站建设,机房的空调耗能和节能问题早已引起通信行业的普遍关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机房智能新风系统应时而生,目前已普遍用来冷却机房进行节能降耗。智能新风系统通过设置送、排风机组,在室外温度低于通信基站内控制温度时,将室外新风空气直接引入室内,通过室内外空气的热湿交换,有效地将基站内的热量迅速向外迁移,从而达到降低基站内部温度的目的。送风风机一般安装在机房内的一侧壁下部,排风机组在相对另一侧壁顶部,也较好的实现了机房内底部送冷风,顶部排热风的最佳散热状况。智能新风系统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节省基站空调全年能耗的30% 80% (根据不同基站环境而定)。由于室内外空气直接引入室内,为保证基站洁净度要求,还可增设过滤网,并通过环境采样装置、控制电路对设备和机房环境进行监控,保证系统的正常换热工作。然而,专利技术人在实施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设备宽度和设备深度尺寸较大,对小型机房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对小型机房有良好的适应性。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对小型机房有良好的适应性,且可针对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灵活地进行合适的差异化配置,大大增强产品对各地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送风风门组件、至少与所述送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环境采样装置,所述送风风门组件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且在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和送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网,重点在于:所述机箱内部空间通过一隔板隔成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空间内水平设置有所述送风风机、上层空间为送风风道,在所述隔板上对应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机口,送风风机通过该风机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而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壁上,且在其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优选地,在所述机箱的顶壁上还设置有混风风道进风口。[0011 ] 优选地,还包括有混风调节板,该混风调节板可滑动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上。优选地,所述环境采样装置包括有安装在送风风机壳体顶部的多路室内温度传感 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和/或设置在所述机箱内部或者外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或多路靠 近所述过滤网外侧设置的空气洁净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 过滤网外侧和内侧的两个探头。优选地,所述送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其数量为一个。优选地,所述送风风门组件为电动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风门和与该第一风 门连接的电磁驱动器,该电磁驱动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或者,所述送风风门组件为重力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二风门。或者,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和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内对应所述送风 风道进风口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包括有电动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风门和与该第 一风门连接的电磁驱动器,该电磁驱动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送风风门组件还包括有重力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二风门。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有用于替换所述送风风门组件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过滤 网内侧的送风风门过渡件。优选地,所述送风风门过渡件包括有分别固定在所述机箱顶部下表面和所述隔板 上表面的的下凹字形板件和上凹字形板件。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 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与所述送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与 该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环境采样装置,且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设置有过滤网,重点在 于:所述机箱内部空间通过一隔板隔成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空间内水平设置有所述 送风风机、上层空间为送风风道,在所述隔板上对应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机口,送风风 机通过该风机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而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 壁上,且在其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优选地,在过滤网内侧还设置有送风风门过渡件。优选地,在所述机箱的顶壁上还设置有混风风道进风口。优选地,在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上设置有混风调节板。优选地,所述环境采样装置包括有安装在送风风机壳体顶部的多路室内温度传感 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和/或设置在所述机箱内部或者外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或多路靠 近所述过滤网外侧设置的空气洁净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 过滤网外侧和内侧的两个探头。优选地,所述送风风门过渡件包括有分别固定在所述机箱顶部下表面和所述隔板 上表面的的下凹字形板件和上凹字形板件。优选地,所述送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其数量为一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将机箱内部隔成上下两层空间,下层空间水平设置单个 送风风机、上层空间设置送风风道和送风风门组件,且配置多种送风风门组件状态,从而实现了结构紧凑、对小型机房有良好的适应性的效果,且实现了可针对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灵活地进行合适的差异化配置的效果,大大增强产品对各地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对大型机房也同样适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中送风风门组件和过滤网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正常送风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应急送风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停止送风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内置状态的一个侧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正常送风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智能新风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正常送风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机箱2…送风风机3…送风风门组件4…控制电路5…环境米样装置6…送风风道7…过滤网10…隔板11…送风风道进风口 12…送风风道出风口 13…混风风道进风口14…混风调节板 15…风机口31…电动式风门组件32…重力式风门组件33…风门过渡件311…第一风门312…电磁驱动阀313…风门驱动轴321…第二风门331…下凹型板件332…上凹型板件41…控制电路盖板42…控制面板51…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新风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有设置在机箱I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 11、送风风道出风口 12,设置在机箱I内的送风风机2、送风风门组件3、至少与所述送风风机2电连接的控制电路4、 与该控制电路4电连接的环境采样装置5,所述送风风门组件3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 11内侧,且在所述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送风风门组件、至少与所述送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环境采样装置,所述送风风门组件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且在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和送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部空间通过一隔板隔成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空间内水平设置有所述送风风机、上层空间为送风风道,在所述隔板上对应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机口,送风风机通过该风机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而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壁上,且在其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新风系统,包括有设置在机箱上的送风风道进风口、送风风道出风口,设置在机箱内的送风风机、送风风门组件、至少与所述送风风机电连接的控制电路、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环境采样装置,所述送风风门组件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内侧,且在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和送风风道进风口之间设置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箱内部空间通过一隔板隔成上下两层结构,其下层空间内水平设置有所述送风风机、上层空间为送风风道,在所述隔板上对应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机口,送风风机通过该风机口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而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的一侧壁上,且在其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送风风机的位置设置有所述送风风道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的顶壁上还设置有混风风道进风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混风调节板,该混风调节板可滑动调节地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道进风口上。4.如权利要3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采样装置包括有安装在送风风机壳体顶部的多路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和/或设置在所述机箱内部或者外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和/或多路靠近所述过滤网外侧设置的空气洁净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滤网外侧和内侧的两个探头。5.如权利要4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其数量为一个。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门组件为电动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风门和与该第一风门连接的电磁驱动器,该电磁驱动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门组件为重力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二风门。8.—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和过滤网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层空间内对应所述送风风道进风口的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门组件包括 有电动式风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风门和与该第一风门连接的电磁驱动器,该电磁驱动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俊,董永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