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同强专利>正文

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578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0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蒸汽管路、循环冷却水管路、内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热管路,所述的供热管路包括热用户终端,经过水水换热器后通过供水管路回到热用户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收式热泵的热交换方式实现凝热回收,回收电厂冷凝热、循环冷却水中的废热,并用于生产和生活供热,具有热能回收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厂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冷凝热通过凉水塔或空冷岛排入大气形成巨大的热能损失,是火力发电厂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仅造成大量能量和水或电的浪费,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大气。火力发电厂冷凝热排空,是我国乃至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浪费,也是无奈。然而,随着热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高温水源热泵的问世,使得发电机组冷凝废热的回收将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凝结废热难以回收与利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凝结热供热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蒸汽管路、冷却水循环管路、内循环管路,还包括供热管路,所述的供热管路包括热用户终端,供热管路内的水经过水水换热器后通过供水管路送回到热用户终端。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余热,供热管路通过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回收电厂循环冷却水中的余热,进而输送到热用户端,实现废热回收和供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还包括汽水换热管路,所述的汽水换热管路设有汽水换热器,经过吸收式热泵热吸收后,结成冷凝水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热管路(二次热网)上设有供热循环泵,所述供热循环泵设置在水水换热器与热用户终端之间。通过供热循环泵的动力作用,使供热管路内的水循环起来,将热送到终端用户。作为优选,所述的蒸汽管路经过汽机做功,将汽机排出的乏汽输送至凝汽器,乏汽经过凝汽器将热能传递给冷却水循环管路中的冷却水后变成凝水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冷却水循环管路经过冷却循环泵、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回到冷却循环泵,形成回路,从而消除了循环冷却水送冷却塔向环境排放废热。通过吸收式热泵将冷却水循环管路中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管路,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循环管路(一次热网)经过吸收式热泵以及水水换热器。内循环管路通过冷却水循环管路上的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提高一次热网温度,然后通过水水换热器将获得的热能以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二次热网供热管路,从而将热送给终端热用户。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循环管路上设有内循环泵,所述内循环泵位于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之间。通过内循环泵的动力作用,使内循环管路内的水循环起来。作为优选,所述的汽水换热管路还设有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位于汽机与汽水换热器之间。通过控制阀的调节可以控制供热量,对于不同的天气情况,改变控制阀开度恒定热用户温度。本技术通过吸收式热泵的热交换方式实现凝热回收,回收电厂冷凝热、循环冷却水中的余热,具有热能回收利用率高,节能减排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蒸汽管路、2—循环冷却水管路、3—汽水换热管路、4一内循环管路、5—供热管路、6—汽水换热器、7—吸收式热泵、9 一水水换热器、11 一汽轮机、12—凝汽器、21—冷却循环泵、31—控制阀、41 一内循环泵、10—热用户终端、51—供热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蒸汽管路1、冷却水循环管路2、汽水换热管路3、内循环管路4以及供热管路5。所述的汽水换热管路3设有汽水换热器6,并连接吸收式热泵7,汽水换热管路3内的蒸汽经过吸收式热泵7热吸收后,结成冷凝水排出。所述汽水换热管路3经过汽水换热器6进行部分放热提高内循环管路(一次热网)4的水温,再送到吸收式热泵7作为吸收式热泵7的驱动热源,吸收式热泵7回收凝汽器排出循环冷却水的废热,并升温后提供给内循环管路4。所述的汽水换热管路3还设有控制阀31,所述的控制阀31位于汽机11与汽水换热器6之间。通过控制阀31的调节可以控制供热量,对于不同的天气情况,改变控制阀31的开度恒定热用户温度。所述汽水换热管路3经过汽水换热器6提高一次热网水温度,再连接到吸收式热泵7作为吸收式热泵7的热源进行放热,而后通过供热循环泵51的作用,吸收式热泵7回收循环冷却水中的废热,并提供给热用户。所述的蒸汽管路I的蒸汽送入汽轮机11做功,汽轮机11做功后排出的乏汽输送至凝汽器12,乏汽经过凝汽器12将热能传递给冷却水循环管路2中的冷却水后变成凝结成水排出。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管路2经过冷却循环泵21、凝汽器12、吸收式热泵7后回到冷却循环泵21,形成回路。带有热能的冷却水经过吸收式热泵7并在吸收式热泵7内提取废热能与内循环管路4进行热交换,内循环管路4通过水水换热器9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管路5。本实施例还包括内循环管路4为一次热网,内循环管路4经过吸收式热泵7、汽水换热器6以及水水换热器9。内循环管路4通过循环冷却水管路2上的吸收式热泵7以及汽水换热器6进行热交换获取热能,然后通过水水换热器9将获得的热能以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供热管路5。内循环管路4上设有内循环泵41,内循环泵41设置在吸收式热泵7与水水换热器9之间。内循环管路4内的水经过吸收式热泵7后获得热能,温度升高至90°C,此时经过汽水换热器6,水温进一步提升至105°C以上,然后经过水水换热器9释放热能后温度下降至53°C以下。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还包括供热管路5为二次热网,所述的供热管路5包括热用户终端10,供热管路5内的水经过水水换热器9后通过供水管路送到热用户终端10。所述的供热管路5上还设有供热循环泵51,所述供热循环泵51设置在水水换热器9与热用户终端10之间。通过供热循环泵51的动力作用,使供热管路5内的水循环起来。所述的供热管路5中的热能通过水水换热器9获得。供热管路5经过水水换热器9后,供热管路5内的水温升高到70°C以上,而后进入热用户终端10用于采暖,经过热用户终端10后水温降低到50°C左右,进而由于供热循环泵51的作用,循环至水水换热器9再次加热,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利用发电厂冷却水中的余热回收供热的目的,通过吸收式热泵7将循环冷却水废热实现回收,回收电厂冷凝热并用于生产和生活供热,具有热能回收利用率高,节能减排等优点。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可依据实际需要做相应变化。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蒸汽管路(I)、循环冷却水管路(2)、内循环管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热管路(5),所述的供热管路(5)包括热用户终端(10),经过水水换热器(9)后通过供水管路送到热用户终端(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还包括汽水换热管路(3),所述的汽水换热管路(3)设有汽水换热器(6 ),经过吸收式热泵(7 )热吸收后,结成冷凝水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管路(5 )上设有供热循环泵(51 ),所述供热循环泵(51)设置在水水换热器(9 )与热用户终端(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厂的凝热回收供热装置,包括蒸汽管路(1)、循环冷却水管路(2)、内循环管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热管路(5),所述的供热管路(5)包括热用户终端(10),经过水水换热器(9)后通过供水管路送到热用户终端(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同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