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面的包片盒接收仓以及架设在该接收仓上方的输送轨道;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顶部带有与所述输送轨道的输出端对接的进料口,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开有用于移出包片盒的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用于在蓄电池生产加工过程中自动输送包片盒,大大提高了蓄电池的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是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膜、电池槽和盖,其中正极板和负极板均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板栅用于支持活性物质,并同时起到导电作用,一般使用铅锑合金,也可使用纯铅或其他铅合金;在充电状态时,正极板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铅,在放电状态时,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均为硫酸铅。在蓄电池的加工过程中,先将正极板和负极板交替排列放置,并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放置隔膜,若干正极板和负极板构成包片,将包片装入包片盒中存储运输,用于后续蓄电池的组装。申请号为201120217436.8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包片机,包括用于推送极片的推片机构、输送隔板纸的送纸机构、输送第一极片的第一送片机构、输送第二极片的第二送片机构、组装机构,所述的第一送片机构、送纸机构、第二送片机构沿推片机构的推进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组装机构设于第二送片机构的正下方;第一极片由第一送片机构输送至推片机构,所述送纸机构与推片机构配合完成第一极片包片;第二送片由第二送片机构输送至组装机构;包片后的第一极片由推片机构推送至组装机构与第二极片间隔叠装。现有技术中的包片盒大致为长方体形状,其中一个面为开口,相应开口的面为底面,包片由开口送入包片盒中。申请号为201120501218.7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蓄电池用包片盒,包片盒一种长方体形状,包括盒口和盒底,在盒底上设置了 8个长方形开口,长方形开口平均分布在盒底上,盒口的四边均向内有一个倾斜面。现有技术中的包片盒供给由人工将包片盒叠置于包片盒料仓之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用于在蓄电池生产加工过程中自动输送包片盒,提高了蓄电池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面的包片盒接收仓以及架设在该接收仓上方的输送轨道;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顶部带有与所述输送轨道的输出端对接的进料口,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开有用于移出包片盒的出料口。包片盒沿输送轨道运动至包片盒接收仓中,将包片推入包片盒中后,位于包片盒接收仓前侧壁位置的气缸通过出料口将包片盒推出包片盒接收仓,进入下一工序。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轨道由四根支撑条围成,其中两条与包片盒的底面接触配合,另外两条与包片盒的侧壁接触配合。两条与包片盒的侧壁接触配合的支撑条对包片盒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包片盒在输送轨道中产生位置的偏移。作为优选,沿包片盒传送方向,所述输送轨道依次包括水平直线段、水平转向段和向下翻转段,向下翻转段的末端与所述接收仓的进料口对接。包片盒沿水平直线段运动至水平转向段发生转向,即折向包片盒接收仓,然后沿向下翻转段进行翻转,将包片盒的底面翻转至与水平面垂直,将包片盒的开口位置翻转至与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位置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转向段的转向角度为90度。所述向下翻转段的翻转角度为90度。经水平转向段和向下翻转段后,包片盒的开口位置与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相对应,包片盒的底面垂直于水平面,便于将包片推入包片盒中。作为优选,所述包片盒两个相对的顶沿均带有夹取口,所述水平直线段的上方设有与夹取口位置对应的防呆片。包片盒沿水平直线段运动,所述防呆片恰好穿过包片盒的夹取口,如果包片盒的方向错误,则防呆片将阻止包片盒继续运动,便于包片盒位置的的统一,从而便于包片的装入。作为优选,所述水平直线段通过托架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面,所述防呆片固定在该托架上。防呆片固定在托架上,防呆片的高度和形状与包片盒的夹取口位置相对应,用于保证包片盒放置方向的一致性,便于后续包片装入包片盒内。为了提高包片盒的输送效率,优选地,所述包片盒接收仓为两个,所述输送轨道为两条,分别与对应的包片盒接收仓相配合。作为优选,所述两条输送轨道的水平直线段相互平行的布置在同一高度。这样设置,既便于节省占地面积,同时,也使整个装置结构更紧凑。本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用于在蓄电池生产加工过程中自动输送包片盒,大大提高了蓄电池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包片盒接收仓部位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做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8的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平台9顶面的包片盒接收仓7以及架设在该接收仓上方的输送轨道;包片盒接收仓7的顶部带有与输送轨道的输出端对接的进料口,包片盒接收仓7的前侧壁开有用于移出包片盒8的出料口。包片盒接收仓7为两个,输送轨道为两条,分别与对应的包片盒接收仓7相配合。 输送轨道由四根支撑条4围成,其中两条与包片盒8的底面接触配合,另外两条与包片盒8的侧壁接触配合。两条与包片盒8的侧壁接触配合的支撑条4对包片盒8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包片盒8在输送轨道中产生位置的偏移。沿包片盒8传送方向,输送轨道依次包括水平直线段2、水平转向段5和向下翻转段6,向下翻转段6的末端与接收仓的进料口对接。两条输送轨道的水平直线段2相互平行的布置在同一高度。水平转向段5的转向角度为90度。向下翻转段6的翻转角度为90度。包片盒8沿水平直线段2运动至水平转向段5发生转向,折向包片盒接收仓7,然后沿向下翻转段6进行翻转,将包片盒8的底面翻转至与水平面垂直,将包片盒8的开口位置翻转至与包片盒接收仓7的前侧壁位置相对应。如图3所示(为便于体现防呆片的结构特点,图中以输送轨道上放置有包片盒为例),包片盒8两个相对的顶沿均带有夹取口 10,水平直线段2的上方设有与夹取口 10位置对应的防呆片I。水平直线段2通过托架3安装在工作平台9顶面,防呆片I固定在该托架3上。包片盒8沿水平直线段2运动,防呆片I恰好穿过包片盒8的夹取口 10,如果包片盒8的方向错误,则防呆片I将阻止包片盒8继续运动。本技术用于向工作平台9输送包片盒8的输送装置工作时,包片盒8沿输送轨道的水平直线段2运动至水平转向段5发生转向,折向包片盒接收仓7,然后沿向下翻转段6进行翻转,将包片盒8的底面翻转至与水平面垂直,将包片盒8的开口位置翻转至与包片盒接收仓7的前侧壁位置相对应,将包片推入包片盒8中后,位于包片盒接收仓7前侧壁位置的气缸通过出料口将包片盒8推出包片盒接收仓7,进入下一工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面的包片盒接收仓以及架设在该接收仓上方的输送轨道;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顶部带有与所述输送轨道的输出端对接的进料口,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开有用于移出包片盒的出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由四根支撑条围成,其中两条与包片盒的底面接触配合,另外两条与包片盒的侧壁接触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向工作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向工作平台输送包片盒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顶面的包片盒接收仓以及架设在该接收仓上方的输送轨道;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顶部带有与所述输送轨道的输出端对接的进料口,所述包片盒接收仓的前侧壁开有用于移出包片盒的出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夏俊礼,杜灵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