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天双专利>正文

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8247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手柄包括木质柄身,柄身前端为钢把插入口,钢把穿过整个柄身,凸露于柄身后端之外;柄身后部设有固定盖,钢把末端穿过固定盖形成折形把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珍贵木材制成的木制柄身,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能够彰显出手工磨制刀具的品质和气韵,作为中华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为国内的市场和社会所接受,更能够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磨制刀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
技术介绍
刀具作为生活最常见的用具,为了提高其耐用性,目前多采用塑胶手柄,虽然质量稍轻,但是与手工磨制刀具配合,往往无法彰显出手工磨制刀具的品质和气韵,纵使有意于将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却显得不伦不类,难以为市场和社会所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所述手柄包括木质柄身,柄身前端为钢把插入口,所述钢把穿过整个柄身,凸露于柄身后端之外;所述柄身后部设有固定盖,所述钢把末端穿过固定盖形成折形把尾。所述柄身采用红木、檀木或花梨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珍贵木材制成的木制柄身,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能够彰显出手工磨制刀具的品质和气韵,作为中华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为国内的市场和社会所接受,更能够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钢把;2为柄身;3为钢把插入口 ;4为固定盖;5为折形把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I配合使用,手柄包括木质柄身2,柄身2前端为钢把插入口 3,钢把I穿过整个柄身2,凸露于柄身2后端之外。柄身2后部设有固定盖4,钢把I末端穿过固定盖4形成折形把尾5。柄身2可以采用红木、檀木或花梨木等高档木材制成。本技术采用珍贵木材制成的木制柄身2,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I配合使用,能够彰显出手工磨制刀具的品质和气韵,作为中华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为国内的市场和社会所接受,更能够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权利要求1.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木质柄身,柄身前端为钢把插入口,所述钢把穿过整个柄身,凸露于柄身后端之外; 所述柄身后部设有固定盖,所述钢把末端穿过固定盖形成折形把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磨制刀具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柄身采用红木、檀木或花梨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手柄包括木质柄身,柄身前端为钢把插入口,钢把穿过整个柄身,凸露于柄身后端之外;柄身后部设有固定盖,钢把末端穿过固定盖形成折形把尾。本技术采用珍贵木材制成的木制柄身,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能够彰显出手工磨制刀具的品质和气韵,作为中华五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为国内的市场和社会所接受,更能够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档编号B25G3/02GK202964601SQ20122058331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黄天双 申请人:黄天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磨制刀具手柄,与手工磨制刀具的钢把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木质柄身,柄身前端为钢把插入口,所述钢把穿过整个柄身,凸露于柄身后端之外;所述柄身后部设有固定盖,所述钢把末端穿过固定盖形成折形把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双
申请(专利权)人:黄天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