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设有驱动器,下模座上设有与驱动器相配合的侧驱动机构,侧驱动机构上设有驱动块一,驱动块一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工作部件。所述侧驱动机构包括侧驱动滑块、导向机构一、导向机构二和驱动块二,导向机构二设置于下模座的一侧,导向机构二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驱动块二,所述驱动块一设在驱动块二的一侧,驱动块二顶面设有侧驱动滑块,侧驱动滑块顶面设有与驱动器相配合导向机构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满足侧驱动的目的减少自动化抓手部件与之干涉的几率,减少工人与之碰撞,以及在取件过程中制件与之碰撞的几率,提高模具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今模具行业飞速发展,汽车冲压模具追求自动化、效率高、生产稳定、结构紧凑、安全性高,模具开发周期短,势必需要我们不断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目前使用的侧驱动机构的驱动器安装在模具的上模侧,伸出上模较长占用上下模取件空间较大,自动化生产线容易与自动化抓手工作部件发生干涉,导致抓手效率低下,抓手部件损坏的几率增大;在人工线中会影响生产线效率,工人在生产时容易与驱动器相撞,造成人身安全。只能实现单一的垂直驱动,不能完成特殊的作业情况。现有模具的侧驱动机构是将垂直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水平的运动来完成一定的加工内容,完成加工任务后,滑块回到初始位置。这种侧驱动机构有驱动器和滑块两部分组成,驱动器安装于上模,滑块与下模导滑,此种侧驱动机构的缺点:驱动器安装于上模,伸出上模较长导致开模后取件空间较小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抓取工件时容易与自动化零件干涉,或者影响生产节拍,生产效率低下;在人工线中,工人在拿取工件时与驱动器干涉,造成制件损坏,或者工人与驱动器相撞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此机构的驱动块不易被保护,导滑面容易粘杂质,造成导滑面损坏;只能实现垂直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的侧驱动,工作方式单一,不能完成特殊角度的侧驱动。上述现有的技术,制约着模具向着简单,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满足侧驱动的目的,加大取件空间,提高生产节拍,并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设有驱动器,下模座上设有与驱动器相配合的侧驱动机构,侧驱动机构上设有驱动块一,驱动块一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工作部件。进一步的,所述侧驱动机构包括侧驱动滑块、导向机构一、导向机构二和驱动块二,导向机构二设置于下模座的一侧,导向机构二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驱动块二,所述驱动块一设在驱动块二的一侧,驱动块二顶面设有侧驱动滑块,侧驱动滑块顶面设有与驱动器相配合导向机构一。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顶面设有限位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块二底面抵靠有回程弹簧或气缸。优选的,所述驱动块一与驱动块二的斜率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满足侧驱动的目的,加大取件空间,提高生产节拍;2、满足侧驱动的目的减少自动化抓手部件与之干涉的几率,减少工人与之碰撞,以及在取件过程中制件与之碰撞的几率,提高模具的安全性;3、采用限位机构可以对驱动块进行防护避免粘杂质造成部件损坏,可靠性提高;4、可以实现带角度的侧驱。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垂直驱动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垂直驱动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中侧驱动机构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中工作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回程弹簧或气缸;2、驱动块一 ;3、工作部件;4、侧驱动滑块;5、导向机构一 ;6、驱动器;7、限位器;8、导向机构二 ;9、驱动块二 ;10、上模座;11、下模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5_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11,所述上模座10底部设有驱动器6,下模座11上设有与驱动器6相配合的侧驱动机构,侧驱动机构上设有驱动块一 2,驱动块一 2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工作部件3。所述侧驱动机构包括侧驱动滑块4、导向机构一 5、导向机构二 8和驱动块二 9,导向机构二 8设置于下模座11的一侧,导向机构二 8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驱动块二 9,所述驱动块一 2设在驱动块二 9的一侧,驱动块二 9顶面设有侧驱动滑块4,侧驱动滑块4顶面设有与驱动器6相配合的导向机构一 5。所述驱动块一 2与驱动块二 9的斜率相同。所述下模座I顶面设有限位器7。所述驱动块二 9底面抵靠有回程弹簧或气缸I。工作时,驱动块6从起始状态随着上模座10向下运动,驱动块6与导向机构一 5接触后,产生滑动,侧驱动滑块4、导向机构二 8、驱动块二 9随之向预定方向运动,由于斜面的作用,安装于下模座11的驱动块一 2和工作部件3向预定角度方向运动,直至工作部件3完成加工任务,到达预定位置,而后强制驱动块6随着上模座10向上运动,导向机构一 5、侧驱动滑块4、导向机构二 8、驱动块二 9在回程弹簧或气缸I的作用下向预定方向的反方向运动,驱动块一 2和工作部件3退出加工,回到起始状态,限位块7可以限制侧驱动机构的运动,保证侧侧驱动机构在模具翻转过程中脱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本技术的回程弹簧或气缸I根据回程力选定;驱动块一 2和驱动块二 9的斜率相同;导向机构一 5、驱动滑块4、导向机构二 8、驱动块二 9构成的侧驱动机构保证其运动方向和驱动方向,侧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向与驱动块一 2和工作部件组成的工作部的运动方向成90° ,驱动器6与导向机构一 5、导向机构二 8可相对滑动。如图3-4所示,本技术垂直驱动时的原理与上述侧驱相同,侧驱动机构不偏移角度,直接在垂直方向运动。本技术适用于多种场合,节约了取件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模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安装调试容易,加工方式及工艺简单,也可以设计为带角度的侧驱动,使用范围加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0)底部设有驱动器(6),下模座(11)上设有与驱动器(6)相配合的侧驱动机构,所述侧驱动机构上设有驱动块一(2),驱动块一(2)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工作部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楔侧驱动机构,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0)底部设有驱动器(6),下模座(11)上设有与驱动器(6)相配合的侧驱动机构,所述侧驱动机构上设有驱动块一(2),驱动块一(2)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工作部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侧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驱动机构包括侧驱动滑块(4)、导向机构一(5 )、导向机构二( 8 )和驱动块二( 9 ),其中,导向机构二( 8 )设置于下模座(11)的一侧,导向机构二(8)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