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忠献专利>正文

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80112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由氧化床22、控制系统、换向阀4、逃逸阀23和引风机20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4和逃逸阀23安装在氧化床22上部,由左、右风道12将换向阀4与氧化床22连接;由换向阀废气排出口接口15、换向阀乏风进气口接口19将逃逸阀23与氧化床22连接;引风机20安装在逃逸阀23一侧,由余热回收气管18将逃逸阀23与引风机20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以实现对乏风去风口风量从零到全部风量的全覆盖引风,可以根据乏风氧化装置需要灵活调节引风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检修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为煤矿乏风氧化装置,是一种热力双向流反应技术,对煤矿乏风中CH4的销毁、利用的综合氧化处理装置。二、
技术介绍
:瓦斯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是空气与CH4的混合物,具有爆炸危险。煤矿风排瓦斯中CH4含量极低,CH4体积分数一般为0.10% 0.75%,人们通常将其称为“乏风”。虽然风排瓦斯中CH4含量极低,但总量巨大,约占我国煤矿排放CH4的80%。如果将乏风中的CH4进行分离提纯,耗能要远远超过所提取的CH4能量,很不经济,且这种浓度的瓦斯也不能直接燃烧,所以长期以来只能向空气中排放。而通过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则最大限度地回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并将燃烧空气加热到1000°C以上,使之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掺混后形成高温燃烧,由于这项技术突出的节能与环保优势,已经在煤矿乏风氧化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应用。目前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本体的技术已经成熟,与之配套的瓦斯引风装置尚未有成熟技术,存在不能完全取风、设备体积大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进气系统引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由氧化床(22)、控制系统、换向阀(4)、逃逸阀(23)和引风机(20)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4)和逃逸阀(23)安装在氧化床(22)上部,由左、右风道(12)将换向阀(4)与氧化床(22)连接;由换向阀废气排出口接口(15)、换向阀乏风进气口接口(19)将逃逸阀(23)与氧化床(22)连接;其中换向阀废气排出口接口(15)与逃逸回收阀门(16)相连;换向阀乏风进气口接口(19)与换向阀门(5)相连;引风机(20)安装在逃逸阀(23)一侧,由余热回收气管(18)将逃逸阀(23)与引风机(20)连接;其中所述的引风机(20)的一端还接有煤矿乏风进气管(21...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由氧化床(22)、控制系统、换向阀(4)、逃逸阀(23)和引风机(20)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换向阀⑷和逃逸阀(23)安装在氧化床(22)上部,由左、右风道(12)将换向阀(4)与氧化床(22)连接;由换向阀废气排出口接口(15)、换向阀乏风进气口接口(19)将逃逸阀(23)与氧化床(22)连接; 其中换向阀废气排出口接口(15)与逃逸回收阀门(16)相连;换向阀乏风进气口接口(19)与换向阀门(5)相连; 引风机(20)安装在逃逸阀(23) —侧,由余热回收气管(18)将逃逸阀(23)与引风机(20)连接;其中所述的引风机(20)的一端还接有煤矿乏风进气管(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乏风热力双向流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床(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献刘天娇周磊魏强张丽雯郭斌苏涛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刘忠献刘天娇周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