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涛专利>正文

双层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6795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08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层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端头设置引流口,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所述内套管的端头从外管的前端侧壁伸出,并且在内套管的端头设置冲洗口。所述外管直径为1.0厘米,内套管直径为0.6厘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术后管腔堵塞、引流不畅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腹部外科、胸外科及妇科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尤指一种双层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在外科手术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腹部外科、胸外科及妇科等外科手术中,术后常常需要留置引流管,以防术后出血、渗液及吻合口瘘的发生。以前常用为单腔引流管,虽然这种引流简单易行,但容易被血块、坏死组织或大网膜等堵塞,造成引流不畅、积液,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或吻合口瘘,常需再次手术开腹引流,不能很好的起到引流后目的,且如果术后需要胸、腹腔冲洗时普通引流管无法完成冲洗,也常常发生术后引流管脱落的情况,给术后观察病情及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术后管腔堵塞、引流不畅的双层引流管。本技术是一种双层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端头设置引流口,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所述内套管的端头从外管的前端侧壁伸出,并且在内套管的端头设置冲洗口。所述外管直径为1.0厘米,内套管直径为0.6厘米。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质软又具备一定的强度,可以随意弯曲,放置于胸、腹、盆腔任何部位。2、双层引流管,在外管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位置摆正后可注水固定,无需体外缝合固定,且可避免术后经引流管周有液体渗漏的发生。3、在引流管外端有三个接口,可分别行引流、冲洗等作用。4、双层套管有效避免术后管腔堵塞、引流不畅的问题,并可行胸腔、腹腔内冲洗注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是一种双层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I和内套管2,所述外管的端头设置引流口 3,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4,所述内套管的端头从外管的前端侧壁伸出,并且在内套管的端头设置冲洗口 5。所述外管直径为1.0厘米,内套管直径为0.6厘米。使用时,将引流管高压灭菌后,经腹壁另戳孔置入引流管,在靠近腹壁或胸壁内侧经注水球囊4,注入生理盐水20毫升以固定,将引流管摆入胸腹腔内合适位置,如位置不佳可适当剪除引流管前端,引流管远端两孔分别接上引流袋,以备引流及冲洗时应用,待无需可抽出球囊内盐水,常规拔除。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端头设置引流口,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所述内套管的端头从外管的前端侧壁伸出,并且在内套管的端头设置冲洗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引流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的端头设置引流口,前端侧壁设置注水球囊,所述内套管的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周荣博李洁刘海滨王贻东陈坤孙岩苏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涛周荣博李洁刘海滨王贻东陈坤孙岩苏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