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5411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起动控制及电源变换器设计技术,涉及一种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电阻R和电容C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二极管D和电阻R并联,二极管D的负极与开关管G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V+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减小了开关管关断时引起的电压尖峰,降低了开关管产生的过压损耗,避免了开关管的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起动控制及电源变换器设计技术,涉及一种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的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输出电路中没有尖峰电压吸收电路,虽然在电源变换器主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尽可能宽的铜排结构,但是由于系统工作时的电流大,因此线路上很小的寄生电感就会在开关管关断时引起很大的电压尖峰,使开关管产生过压损耗,甚至造成开关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以减小开关管关断时引起的电压尖峰,降低开关管产生的过压损耗,防止造成开关管损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开关管Q,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电阻R和电容C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二极管D和电阻R并联,二极管D的负极与开关管Q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漏极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减小了开关管关断时引起的电压尖峰,降低了开关管产生的过压损耗,避免了开关管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电容C、电阻R、开关管Q、二极管D。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电阻R和电容C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二极管D和电阻R并联,二极管D的负极与开关管Q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漏极连接。所说的二极管D的正向导通功耗为1.75W~7W,二极管D的反向峰值电压值为200V~600V;电容C的容值为1μF~50μF,电容C的耐压值为200V~400V;电阻R的阻值为R=τ/C,τ为时间常数,τ=2~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开关管关断产生尖锋电压时,RCD吸收电路的二极管D导通,电容C充电,电压上升到一定,二极管D截止,然后电容C通过电阻R放电。在开关管下次导通时,电容将它存储的能量全部泻放掉,如此便能减小关断损耗,并有效抑制电压尖锋。实施例1某型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为I XFN320N17T2,根据所选开关管的导通周期,吸收电路R=2.55Ω,C=1μF,其时间常数τ=RC=2.55。试验采波证明,该实施例降低了电压尖锋的幅值比例达85%以上。实施例2某型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为I RFP260N,根据所选开关管的导通周期,吸收电路R=6Ω,C=2.5μF,其时间常数τ=RC=15。试验证明,该实施例降低了电压尖锋的幅值比例达80%以上。实施例3某型DC/AC变换器开关管为IXFN 360N15T2,根据所选开关管的导通周期,吸收电路R=5Ω,C=1μF,其时间常数τ=RC=5。试验证明,该实施例降低了电压尖锋的幅值比例达70%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

【技术保护点】
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开关管Q,开关管Q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负极V?连接,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电阻R和电容C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二极管D和电阻R并联,二极管D的负极与开关管Q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V+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飞机起动系统DC/AC变换器开关管尖峰电压吸收电路,包括开关管Q,
开关管Q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负极V-连接,其特征在于,由二极管D、电阻R
和电容C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二极管D和电阻R并联,二极管D的负极
与开关管Q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
另一端与电源正极V+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鹏王华超林钢敬伟韩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