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5325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以及PC机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内均设有射频模块,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通过射频模块信号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射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红外脉冲传输或蓝牙技术等传输模数更具优势,不仅可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还可应用于远距离传输,尤其适合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设备上,具有传输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等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采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介绍
在许多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操作中,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多采用单片机为数据传输的控制核心,单片机可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其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运算快、经济等特点,但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单片机本身的数据储存器以及在其外部扩展的数据存储器而言,这些数据是十分庞大的,其自身难以储存大量的采集数据,因此,还需要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PC)进行处理和分析,现有的无线通信方法有很多,如:红外脉冲传输、蓝牙技术等,以红外脉冲传输为例,其原理如图1所示,单片机将待发送的二进制信号编码调制成一系列的脉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则对红外信号进行接收、放大、检波、整形,并通过单片机进行解码后传送至PC机上。其结构较为简单,可实现点对点直线数据的传输,具有保密性强、传输速率较高等特点,虽然已广泛应用于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或手机等数码产品上,但由于其传输距离较短,在许多大型的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却难以广泛应用,因此,本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射频模块作为数据发送电路以及数据接收电路的通信模块,避免了使用红外脉冲传输、蓝牙技术等传输数据出现的距离问题,可在许多大型工业化设备上推广应用,传输成本低廉。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以及PC机组成,本技术在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内均设有射频模块,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通过射频模块信号相连,不仅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优点,还可应用于多信道工作的特殊场合,同时对多个采集点进行数据处理,克服了点对点传输的局限性,应用范围广。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包括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连的单片机U1以及与单片机U1相连的射频模块J1;所述的数据接收电路包括与PC机相连射频模块J2,所述的射频模块J1与射频模块J2信号相连。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如下:在所述的射频模块J1上定义有PWR引脚、TXEN引脚以及CS引脚,所述的射频模块J1通过PWR引脚、TXEN引脚以及CS引脚与单片机U1相连,在所述PC机上设有接口芯片,所述的射频模块J2通过接口芯片与射频模块J2相连。在所述的射频模块J2上定义有DOUT引脚、TXEN1引脚以及DIN引脚,所述的射频模块J2通过DOUT引脚、TXEN1引脚以及DIN引脚与接口芯片相连接,结构简单。本技术在所述的接口芯片上定义有TXD引脚、RTS引脚、RXD引脚,所述的接口芯片通过TXD引脚、RTS引脚、RXD引脚与PC机实现数据转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射频模块作为无线传输的核心部件,利用单片机U1对其进行控制,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红外脉冲传输或蓝牙技术等传输模数更具优势,不仅可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还可应用于远距离传输,尤其适合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设备上,具有传输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等优势。(2)本技术采用射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还可应用于点对多点双向数据的传输、运动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等多种情况,适应性强,可广泛推广使用。(3)本技术各模块电路的结构简单,其中,接口芯片与PC机的连接通过接口芯片实现通信,封装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红外通信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射频模块J1与单片机U1通信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接口芯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在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通常采用红外脉冲传输、蓝牙传输等技术,图1为红外线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单片机将待发送的二进制信号编码调制成一系列的脉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则对红外信号进行接收、放大、检波、整形,并通过单片机进行解码后传送至PC机上,其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却存在以下缺陷:传输距离较短,只能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对于分布性广、采集点多等大型机械设备中,难以推广使用,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以及PC机组成,如图2所示,在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内均设有射频模块,并通过射频模块来实现数据发送电路与数据接收电路的通信,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等优点,可应用于大型工业自动化的操作现场,实现多信道的通信工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点对点传输的局限性,应用范围广。本技术包括以下结构:(1)数据发送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连的单片机U1以及与单片机U1相连的射频模块J1,其电路结构如下:在射频模块J1以及射频模块J2上分别定义有PWR引脚、TXEN引脚以及CS引脚,射频模块J1通过PWR引脚、TXEN引脚以及CS引脚与单片机U1相连;(2)数据接收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与PC机相连的射频模块J2,射频模块J2通过设于PC机上的接口芯片与其相连,其电路结构如下:在射频模块J2上定义有DOUT引脚、TXEN1引脚以及DIN引脚,射频模块J2通过DOUT引脚、TXEN1引脚以及DIN引脚与接口芯片相连接。如图4所示,在接口芯片上定义有TXD引脚、RTS引脚、RXD引脚,接口芯片通过TXD引脚、RTS引脚、RXD引脚与PC机相连进行数据转换。在上述结构中,射频模块J1与射频模块J2可在单片机U1的控制下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单片机U1可采用AT90S2313,射频模块可采用PTR2000,接口芯片可采用MAX232,其原理如下:现场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经单片机AT90S2313自身的放大、保持通过A/D转换功能转变为数字信号后,再通过单片机AT90S2313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通过位于发射端的射频模块PTR2000,将数据传送给位于接收端的射频模块PTR2000,然后通过MAX232串行口芯片,将数据送到PC机,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集成度相对较高,外围硬件电路简单,收发一体。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射频模块进行无线传输,较现有技术中采用红外脉冲传输或蓝牙技术等传输模数更具优势,不仅可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还可应用于远距离传输,尤其适合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设备上,具有传输成本低廉、准确度高等优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以及PC机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内均设有射频模块,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通过射频模块信号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以及PC机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内均设有射频模块,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数据接收电路通过射频模块信号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发送电路包括与数据采集装置相连的单片机U1以及与单片机U1相连的射频模块J1;所述的数据接收电路包括与PC机相连射频模块J2,所述的射频模块J1与射频模块J2信号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射频模块J1上定义有PWR引脚、TXEN引脚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涵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卓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