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志铭专利>正文

呼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952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呼吸管,包括呼吸管本体和管头,该呼吸管还包括设于管头上末端的一侧且开设有水液进出口的空腔;容置于空腔内的圆形浮球;套设于空腔上方的空气进出口处的密封圈;圆形浮球上浮时与密封圈作用将空气进出口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圆形浮球因与空腔作用面积少,表面光滑,因此,不容易卡在空腔中,导致呼吸管的防水装置失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管
本技术涉及潜水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呼吸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呼吸管由长管、弯管和咬嘴三部分组成。呼吸管在使用时,用有 部分水从进气口进入到呼吸管内,从而影响呼吸管的正常使用。现有的部分呼吸管在长管 的管头的进水口处设有防水结构。呼吸管的防水装置除了要防止水液由呼吸管上方的空气 进出口进入到呼吸管内,还需要确保空气进、出进的顺畅。现有的防水装置是在呼吸管的上 方设计一椭圆的防水活塞,使用呼吸管时,当呼吸管的管头部分沉到水面下时,防水活塞封 住进气口,不让外面的水进入。但是,现在防水活塞常常发生堵塞,当有沙子进入到呼吸管 的管壁内将防水活塞卡在进气口处时,人无法使用该呼吸管呼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头的防水装置不易堵塞的呼吸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呼吸管,包括呼吸管本体与管头,该呼吸 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管头上末端的一侧且开设有水液进出口的空腔;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圆 形浮球;套设于所述空腔上方的空气进出口处的密封圈;所述圆形浮球上浮时与所述密封 圈作用将所述空气进出口密封。优选地,所述呼吸管本体包括与咬嘴组件连接的管尾;中部与所述管尾连接的弯 管;上端与所述硅胶管连接的长管。优选地,所述弯管为硅胶材质。优选地,所述弯管包括若干大径部和若干小径部,每两个干大径部中间间隔一小 径部。优选地,所述咬嘴组件中的上咬嘴与下咬嘴为一体成型。优选地,呼吸管还包括与所述管尾的末端连接的用于排水的单向逆止阀片。优选地,呼吸管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长管上用于与潜水头罩固定连接的固定装置。优选地,所述圆形浮球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圆形浮球内均设有磁铁。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套设于所述长管上的扣座;与所述扣座连接的内扣; 与所述内扣可拆卸连接的外扣。本技术通过在空气进气口处设置带圆形浮球的空腔,使该呼吸管进入水面下 或有水溅进来时,通过水的浮力将圆形浮球浮起,圆形浮球与密封圈一起作用将空气进出 口堵住,从而防止水从空气进出口进入到呼吸管内部,同时圆形浮球因与空腔作用面积少, 表面光滑,因此,不容易卡在空腔中,不容易导致呼吸管的防水装置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呼吸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呼吸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呼吸管中咬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呼吸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呼吸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一种呼吸管,呼吸管本体与管头10,还包括设于管头10上末端的一 侧且开设有水液进出口 11的空腔12 ;容置于空腔12内的圆形浮球20 ;套设于空腔12上方 的空气进出口 31处的密封圈30 ;圆形浮球20上浮时与密封圈30作用将空气进出口 31密 封。具体地,圆形浮球2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圆形浮球优选设为 两个,且两个圆形浮球内均设有磁铁。正常使用该呼吸管的状态时,圆形浮球20受重力的影响会沉在空腔12的底部,此 时,通过密封圈30的空气依次经过空气进出口 31和水液进出口 11与外界空气进行换气。当有浪过来时或者呼吸管的管头10进入到水中时,使用该呼吸管,会有部分水从 水液进出口 11进入空腔12内,当空腔12内的水填到一定程度时,圆形浮球20会因水的浮 力浮起来,与密封圈30 —起作用将空气进出口 31堵上,因此,此时水无法从空气进出口 31 进入到呼吸管内部,从而避免了当呼吸管进入水中或者有浪花溅到呼吸管中。同时,圆形浮 球20相对于活塞而言,因与空腔12的内壁接触面积少,加上球的表面很光滑,即使有沙子 进入到空腔12后,也不容易堵塞圆形浮球20,从而不会影响到圆形浮球20的浮起。同时, 因设有两个圆形浮球20,且圆形浮球20内设有磁铁,因此,两个圆形浮球20互相吸引而连 在一起。当水进入空腔内时,下方的圆形浮球20先浮起同时也带动上方的圆形浮球20 — 起浮起,从而将空气进出口 31堵住。通过在空气进气口处设置带圆形浮球20的空腔12,使该呼吸管进入水面下或有 水溅到管头10中的空腔12时,因水的浮力将圆形浮球20浮起,使圆形浮球20与密封圈30 一起作用从而将空气进出口 31堵住,防止水了从空气进出口 31进入到呼吸管内部,同时圆 形浮球20因与空腔12作用面积少,表面光滑,因此,圆形浮球20不容易卡在空腔12中,不 容易导致呼吸管的防水装置失效。在上述实施例中,呼吸管本体包括与咬嘴组件连接的管尾43 ;中部与管尾连接的 弯管42 ;上端与硅胶管连接的长管41。管尾43可以设置储水腔431来存储从空气进出口 31进入的少部分水,因咬嘴组 件的高度高于管尾43中的储水腔431高度,因此,即使有少量水进入到呼吸管内部,也不会 通过咬嘴组件进入到人嘴里。图3为本技术呼吸管中咬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咬嘴组件50中的上咬嘴51与下咬嘴52为一体成型。具体地,上咬嘴51与下咬嘴52与咬嘴组件连接的两侧是一体的,即上咬嘴51的 最左侧与下咬嘴52的最左侧连接,上咬嘴51的最右侧与下咬嘴52的最右侧连接。普通的 咬嘴组件50中的咬嘴部分有上咬嘴51和下咬嘴52两部分,使用时要同时咬住咬嘴部分的 上咬嘴51和下咬嘴52,将上咬嘴51和下咬嘴52设为一体成型,使用时,更加省力。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技术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 构示意图。弯管包括若干大径部422和若干小径部421,每两个大径部422中间间隔一小径部 421。弯管42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当弯管折弯时,若干大径部422受力变形。当受力足够大时,大径部422的一侧 开始抵接,同时,因大径部422的直径较小径部421大,每两个大径部422中间间隔小径部 421被挤压缩,但是,即使弯折的力再大,因有多个大径部422 —侧抵接产生反作用力,因此 呼吸管不会折弯到使该呼吸管内无法通气。而传统呼吸管在折弯到一定程度后,折弯程度 严重的部分会阻断了两侧空气的通道,因此在使用传统呼吸管时,折弯弯管时容易发生窒 息的危险。基于上述实施例,该呼吸管还包括与管尾43的末端连接的用于排水的单向逆止 阀片60。当管尾43的储水腔431存储了部分水后,用力吐气时,水会从冲击单向逆止阀片 60将单向逆止阀片60顶开,从而将储水腔431的水排出,正常换气时,因压力不够,因此,该 单向逆止阀片60不会被顶开,此时,通过从空气进出口 31与外界换气。此外,正常换气时, 因外部水压的作用,使单向逆止阀片60与管尾43紧密贴合,因此,外界的水不会从单向逆 止阀片60进入到呼吸管内部。通过设置单向逆止阀片60,使进入到呼吸管内部的管尾43的储水腔431的水能够 及时排出。基于上述实施例,该呼吸管还包括固定在长管上用于与潜水头罩固定连接的固定 装置70。具体地,固定装置70包括一套设于长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管,包括呼吸管本体与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管头上末端的一侧且开设有水液进出口的空腔;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圆形浮球;套设于所述空腔上方的空气进出口处的密封圈;所述圆形浮球上浮时与所述密封圈作用将所述空气进出口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管,包括呼吸管本体与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管头上末端的一 侧且开设有水液进出口的空腔;容置于所述空腔内的圆形浮球;套设于所述空腔上方的空 气进出口处的密封圈;所述圆形浮球上浮时与所述密封圈作用将所述空气进出口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本体包括与咬嘴组件连接的 管尾;中部与所述管尾连接的弯管;上端与所述硅胶管连接的长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硅胶材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若干大径部和若干小径部, 每两个干大径部中间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郑志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