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47524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该溅粉盘包括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顶端与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使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竖直面的两侧。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包括灭火装置本体和上述溅粉盘,溅粉盘安装于灭火装置本体的启动阀门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溅粉盘能够将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剂扩散成长方形形状,使其与电力电缆所发生的火灾的分布特点相同,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效果好,能够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溅粉盘及自动灭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电缆灭火用的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生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消防灭火设备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众多场合中也都配置有消防设施和灭火装置。目前,针对装有电力电缆的场所(例如电缆夹层、隧道、电缆隧道、竖井等,电力电缆一般安装于这些场所的两侧)保护用的自动灭火装置,一般是安装于这些场所的中间顶部,使得当电力电缆发生火灾时,其灭火剂能够向下喷射,对这些场所两侧安装的电力电缆实施灭火。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电力电缆保护用的自动灭火装置,无论是贮压式还是非贮压式,大多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其灭火剂的喷射范围以圆形为主,即灭火剂喷射的截面呈圆形,而电力电缆呈长条形,且一般分布于上述场所的两侧,使得灭火剂在这些场所内的分布情况与电力电缆的形状及其着火情况不一致,从而导致其无法有针对性的分布灭火剂,使灭火效果不理想。因而,在装有电力电缆的场所内采用现有技术的这种自动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灭火效果不佳而延误扑灭早期火灾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火灾过火面积扩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后果。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多采用增加自动灭火装置的数量进行解决,但这样做既不科学,又会造成浪费。为了有效保证在火灾发生时,预置在电力电缆保护区域内的灭火装置能够安全有效并及时实施灭火,本技术研发了一种适合电力电缆灭火用的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溅粉盘,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顶端与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使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竖直面的两侧。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第一片体沿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至少两个第一片体的顶部依次相连接,且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一致;该至少两个第二片体沿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至少两个第二片体的顶部依次相连接,且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致。所述第一片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片体的数量相等;所述各第一片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片体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所述各第一片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分片体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以相互配合构成人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片体与对应的第二分片体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所述第一片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一体相接。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处固接有一安装件。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包括灭火装置本体,该灭火装置本体的底端具有灭火剂喷射口,该灭火剂喷射口处装有启动阀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溅粉盘,该溅粉盘安装于启动阀门的底端。所述灭火装置本体为非贮压式的灭火装置本体。所述灭火装置本体为贮压式的灭火装置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其溅粉盘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使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垂直线的两侧,使得本技术的溅粉盘的结构能够与电力电缆的分布情况相匹配,因而,将该溅粉盘安装于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剂喷射口底端后,能够利用该溅粉盘将灭火剂扩散成与电力电缆的火灾相适配的长方形,即,使灭火剂喷射后的分布情况与电力电缆的火灾分布情况相同,从而使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效果较好,能够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防止因局部无法及时灭火或灭火效果不佳而引起火灾复燃的情况。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溅粉盘及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溅粉盘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溅粉盘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溅粉盘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溅粉盘的主视图;图8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溅粉盘的侧视图;图9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主视图;图10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溅粉盘,包括第一片体I和第二片体2,第一片体I的顶端与第二片体2的顶端一体相接,使第一片体I与第二片体2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I和第二片体2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竖直面的两侧。作为一种优选,上述第一片体I和第二片体2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三个第一片体I位于同一侧,并沿第一片体I与第二片体2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三个第一片体的其顶部依次一体相接,且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一致;同理,三个第二片体2位于同一侧,并沿第一片体I与第二片体2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三个第二片体2的顶部依次一体相连接,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一致。这里,各第一片体I和各第二片体2分别呈长方形结构,且各第一片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片体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和相同的倾斜角度,各第一片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分片体之间的夹角,即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与对应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之和大于0°,小于180°,以使两者相互配合,使其主视图呈人字形结构。作为一种优选,上述各第一片体I与各第二片体2的顶端相接处的中部位置焊接有一安装件,具体该安装件为一连接柱3。本技术的一种溅粉盘,其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S卩,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安装有电力电缆的场所内,其电力电缆的设置层数进行设定。例如,若该场所的内部两侧分别只装有一层电力电缆,则本技术的溅粉盘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数量分别只需要一个。请参见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其包括灭火装置本体和溅粉盘7 ;该灭火装置本体为一贮压式的灭火装置本体,它包括灭火剂存储容器4和安装于灭火剂储存容器顶端的吊挂装置,具体该吊挂装置为一圆形的吊钩5 ;该灭火装置本体的底端,即灭火剂存储容器4的底端具有灭火剂喷射口,该灭火剂喷射口处装有启动阀门6 ;溅粉盘7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溅粉盘具有相同的结构,它通过其安装件(即连接柱3)固接于启动阀门6的底端。本技术的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由于其溅粉盘7的俯视图呈长方形的形状,使得该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的启动阀门6开启时,灭火剂从其灭火剂喷射口喷出,并经溅粉盘7的形状限制和作用,能够扩散成长方形的形状,这与电力电缆内火灾的分布情况相适应。因而本技术的自动灭火装置适用于各种电力电缆,即,凡是火灾的分布情况具备长方形、长条形的特征,均可以用本技术的电力电缆保护用自动灭火装置实施灭火。如图5所示,以电缆隧道为例,该电缆隧道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三层电力电缆10,且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溅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顶端与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使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竖直面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溅粉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一片体的顶端与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使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且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分别位于其顶端所在竖直面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溅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第一片体沿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至少两个第一片体的顶部依次相连接,且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一致;该至少两个第二片体沿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片体的顶端相接线的方向依次分布,该至少两个第二片体的顶部依次相连接,且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分别与相邻的第二片体的倾斜角度不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溅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片体的数量相等;所述各第一片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片体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溅粉盘,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清泉熊孝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安达消防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