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红彪专利>正文

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684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30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吸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口后,补气凹槽和吸管口壁之间构成补气通道,空气可以从补气通道进入到容器内,但容器内的液体不会从补气通道流出,在吸食时空气可从补气凹槽进到容器里面,保持容器内的气压平衡,嘴巴不用离开吸管,可以连续吸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吸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吸管其外壁是光滑的圆形,为了防止容器吸管ロ与吸管配合处渗漏,吸管的管径比容器吸管ロ的直径稍大,吸管硬塞到容器里面,这样就会出现吸管吸食吋,容器内没空气进入,每吸ー ロ,嘴巴就要离开吸管,让空气从吸管进入到容器内,不能连续吸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ー种具有补气功能,能实现连续吸食的吸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所述吸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所述吸管本体上设置有一道横向的压痕,所述吸管本体沿该压痕部位自然折弯,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痕部位封闭堵住所述吸管本体的通道,外力作用使吸管本体趋于平直时,所述压痕部位打开使吸管的内部贯通。所述压痕设置在所述吸管本体长度方向的黄金分割点部位。所述压痕处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道轴向的凹ロ,所述凹ロ与所述吸管本体的内壁之间,或者凹ロ与凹ロ之间构成补液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吸管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吸管插入容器的吸管ロ后,补气凹槽和吸管ロ壁之间构成补气通道,空气可以从补气通道进入到容器内,但容器内的液体不会从补气通道流出,在吸食时空气可从补气凹槽进到容器里面,保持容器内的气压平衡,嘴巴不用离开吸管,可以连续吸食。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吸管本体第一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图3是吸管本体第二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图4是吸管本体第三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图5是凹ロ第一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图6是凹ロ第二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图7是凹ロ第二种实施方式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參照图1,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所述吸管本体I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2,如图2所示的截面图中,只设置有一道补气凹槽,图3所示的截面图中,设置有两道补气凹槽,图4所示的截面图中,设置有三道补气凹槽。吸管本体插入容器的吸管ロ后,补气凹槽和吸管ロ壁之间构成补气通道,空气可以从补气通道进入到容器内,但容器内的液体不会从补气通道流出,在吸食时空气可从补气凹槽进到容器里面,保持容器内的气压平衡,嘴巴不用离开吸管,可以连续吸食。所述吸管本体I上设置有一道横向的压痕3,所述压痕3设置在所述吸管本体I长度方向的黄金分割点部位。所述吸管本体I沿该压痕3部位自然折弯,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痕3部位封闭堵住所述吸管本体I的通道,容器倾倒后,容器内的液体不会从吸管通道流出,外力作用使吸管本体I趋于平直时,压痕3部位打开使吸管I的内部贯通,就可以吸食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在吸管本体的上端被抬起趋于平直时,压痕3处的通道较窄,本技术在所述压痕3处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道轴向的凹ロ 4,如图5所示,只设置有一道凹ロ 4,则凹ロ 4与吸管本体I的内壁之间构成补液通道,如图6所示对称设置有两道凹ロ 4,则凹ロ 4与凹ロ 4之间构成补液通道,如图7所示,对称设置有六道凹ロ,则六道凹ロ之间构成三道补液通道。该补液通道可以增大压痕3处的通道空间,増加液体流量,使吸食流畅,在压痕部位闭合后,虽然补液通道畅通,但由于补液通道的开ロ较小,液体不会从补液通道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补气功能的吸管,包括吸管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I)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道纵向延伸的补气凹槽(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本体(I)上设置有一道横向的压痕(3),所述吸管本体(I)沿该压痕(3)部位自然折弯,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痕(3)部位封闭堵住所述吸管本体(I)的通道,吸管本体(I)趋于平直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