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4144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9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抽屉结构,其包括一承载架及一拉篮,该拉篮设于该承载架内,且相对该承载架的前、后方向滑动;该承载架具有一前框、一后框、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内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底部;该拉篮具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一下凹段的一第一止挡段;该第一止挡段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底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抽屉结构可避免该拉篮向上脱离该支撑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屉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支撑架及拉篮的结构配合,来避免拉篮被过度抽出或推入的抽屉结构。
技术介绍
抽屉结构可概分为有滑轨及无滑轨两种。本专利技术与有滑轨的抽屉结构无关,于此不对滑轨的功能及目的多作叙述。而无滑轨的抽屉结构,例如台湾新型第M330071号专利,该专利揭露一种置物架抽屉结构,其包括一置物架及一抽屉。该置物架底部设有两承托框架,其底部用以承载该抽屉,其顶部分别具有一勾杆状限位导部,用以在该抽屉被外拉过度时,扣接在该抽屉上,如此,来防止该抽屉滑落。该两承托框架还有两辅助侧杆,分别位在该抽屉的两侧。然而,该两辅助侧杆对该抽屉仅能限制该抽屉的两侧,所以,当该抽屉被外拉时,该抽屉的前端仍会自然地向下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拉篮被过度抽出或推入的抽屉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屉结构,其包括一承载架及一拉篮。该承载架具有一板、一前框、一后框、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外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顶部。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内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底部。该拉篮设于该承载架内,且相对该承载架的前、后方向滑动。该拉篮具有一本体及连接该本体的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一下凹段的一第一止挡段。该第一止挡段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底边。如此,本专利技术的抽屉结构可通过上述的结构达成到避免拉篮轻易脱离该承载架的目的。较佳地,该拉篮还有连接该本体的一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位在该第二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二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二下凹段的一第二止挡段。该第二止挡段位在该第二支撑杆的底边。这样,该拉篮可较前述只有一个第一限位件的例子更稳固。较佳地,该第一及第二支撑杆有相正对的两内侧边。该第一及该第二两限位件分别位在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的内侧边。如此,该拉篮被拉出或推入时就可确实沿着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的内侧边,而不会发生偏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抽屉结构的承载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抽屉结构的拉篮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拉篮的前视示意图。图4及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之抽屉结构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抽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承载架10较佳以不锈钢杆、铁杆、或电镀的铁线制成,所述承载架10具有一板11、一前框12、一后框13、一第一支撑杆14及一第二支撑杆15。该板11连接该前、后两框12、13的顶部,且位在该前、后两框12、13的外缘。该前、后两框12、13分别位在该板11的前、后两侧。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14、15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12、13的内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12、13的底部,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14、15间隔面对。如图2和图3所示,该拉篮20较佳以不锈钢杆、铁杆、或电镀的铁线制成,且具有本体21、一第一限位件22及一第二限位件23。于此实施例中,该本体21绘示为简易的框架,但在实务中,该本体21内可以设置其它的结构,例如:在底部设置底板,或者分隔结构等,所以,本体21不以图2所绘为限。该第一及第二两限位件22、23设于该本体21上,且位在该本体21的底部。该第一限位件22具有一第一长直段221、一第一短直段222、一第一下凹段223及一第一止挡段224。该第一长直段221的前端连接该本体21的前端。该第一短直段222的后端连接该本体21的后端。该第一下凹段223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长直段221的后端及该第一短直段222的前端。该第一止挡段224连于该第一下凹段223的底部,且位在该第一下凹段223的侧边。该第二限位件23具有一第二长直段231、一第二短直段232、一第二下凹段233及一第二止挡段234。该第二长直段231的前端连接该本体21的前端。该第二短直段232的后端连接该本体21的后端。该第二下凹段233的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长直段231的后端及该第二短直段232的前端。该第二止挡段234连于该第二下凹段233的底部,且位在该第二下凹段233的侧边。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一止挡段224及该第二止挡段234为一金属的球体,且直接焊接在该第一下凹段223及该第二下凹段233的侧边。如图4至图6所示,该抽屉结构将图2的拉篮20组装在图1的承载架10内,如此,该拉篮20的第一及第二限位件22、23分别位在该承载架10的第一及第二支撑杆14、15的内侧边,以使该拉篮20被抽拉或推入时不会产生歪斜。再者,该第一止挡段224及该第二止挡段234分别位在该第一及第二支撑杆14、15的底边,所以,可以避免该拉篮20向上脱离该支撑架10。实务中,若仅要防止该拉篮20向上脱离该支撑架10时,该拉篮20可仅有该第一限位件22,所以,该第二限位件23也可以被省略。此外,于此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两止挡段224、234选用金属球体,但实务中,该第一及第二两止挡段224、234也可以选用柱体,或直接延伸自该第一及第二两下凹段223、233的底部,使该第一及第二两止挡段224、234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两下凹段223、233行程垂直或近似垂直的结构,这样,该第一及第二两限位件22、23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再者,若该拉篮20的本体21有可连接该第一下凹段223及该第一止挡段224的结构时,该第一限位件22也可以省略该第一长直段221及该第一短直段222 ;因为该第二限位件23的结构与第一限位件22的结构相同,所以,第二限位件23也可在该拉篮20的本体21有可连接该第二下凹段233及该第一止挡段234的结构时,省略该第二长直段231及该第二短直段2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抽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架及一拉篮,该承载架具有一板、一前框、一后框、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外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顶部,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内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底部;该拉篮设于该承载架内,且相对该承载架前、后方向滑动,该拉篮具有一本体及连接该本体的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一下凹段的一第一止挡段,该第一止挡段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底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挡段为球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篮还有连接该本体的一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位在该第二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二限位件具有一第二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二下凹段的一第二止挡段,该第二止挡段位在该第二支撑杆的底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架及一拉篮,该承载架具有一板、一前框、一后框、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外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顶部,该第一及第二两支撑杆分别连接该前、后两框的内缘,且位在该前、后两框的底部;该拉篮设于该承载架内,且相对该承载架前、后方向滑动,该拉篮具有一本体及连接该本体的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侧边,该第一限位件具有一第一下凹段及连接该第一下凹段的一第一止挡段,该第一止挡段位在该第一支撑杆的底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圆晟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