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巴保护部件;所述下巴保护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克服了设计说明中提到的头盔产品的缺点。通过分开下巴保护部件旋转机构同下巴保护部件的可拆卸连接机构,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既可以在行驶中将下巴保护部件旋转后转换为半盔;也可以在拆卸下巴保护部件后转换为半盔;可以在全盔与半盔之间自由转换。而且,在发生危险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下巴保护部件可方便地拆卸,从而避免了卡死的危险。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兼具两种不同头盔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摩托车头盔领域中,全盔是一个空心壳体,前方凸出,凸出的地方称为下巴保护部件。佩戴时,下巴保护部件位于使用者的下巴前面。一般来说下巴保护部件和壳体是连体的。全盔在冲撞中能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还存在另外一种没有下巴保护部件的头盔,称为半盔。所谓的半盔,因为没有下巴保护部件而无法起到保护下颚、嘴部及面部的作用。但它的优势在于壳体较轻,更舒适和耐磨。因此十分适合低速行驶,尤其是在那些被视为不太危险的路段行驶时使用。为了能够结合两种不同类型的头盔,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某些可以做半盔/全盔转换的头盔类型,比如通过下巴绕固定轴旋转使得全盔可以转换成半盔,或者相反。二者以驾驶者的来自行决定何时转换。同时,自从第一款全盔公诸于世后,半盔就开始尝试在原本的壳体上加上一个可拆卸的下巴保护部件,从而使半盔和全盔的转换。虽然上述两种全盔半盔转换方式(绕固定轴转动,或者可拆卸的下巴)都能够完成半/全盔的可转换,但是都存在一些缺点。尤其是可选择的下巴方案,在可旋转的下巴保护部件转到头盔壳体上方时,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会产生舒适度问题。同时在高速行驶中也会造成一定空气阻力的影响。此外,如在高速度行驶中摔下来,很容易造成下巴保护部件卡住而不能及时拆卸的危险。对于可拆卸式下巴头盔而言,缺点在于实际使用的不方便性。事实上,如果在驾驶途中驾驶者想转换到另一个配置的话,首先要停下车,脱掉头盔,然后装卸下巴保护部件。已有的可拆卸头盔结构复杂,拆卸非常不便。如需拆卸,需把下巴保护部件整体拆卸下来,而现有的下巴保护部件体积大,存放不方便,浪费空间。从本质上讲,可拆卸下巴头盔和可旋转头盔都存在缺点,因为这两种类型的头盔都需要放弃其他类型头盔的优点,最终给用户造成不便。因此对于摩托车驾驶者来说,需要有一款防护性头盔,无论是半盔中的可移动下巴头盔还是其它可旋转头盔,总之需要一款简单而方便使用的头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MTm.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巴保护部件;所述下巴保护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优选地是,所述的壳体上安装有基座,所述下巴保护部件与基座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的下巴保护部件通过连接件与基座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是,所述连接件包括卡勾与勾挂件,所述卡勾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勾可旋转地安装;所述勾挂件可在卡勾旋转后勾住卡勾,并可在卡勾反方向旋转后解除对卡勾的勾挂。优选地是,所述的卡勾具有一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在旋转后勾在钩挂件上。优选地是,所述勾挂件为销杆,所述销杆设置在弧形槽的旋转路线上;在卡勾旋转时,使销杆位于弧形槽内,销杆勾住卡勾;在卡勾反方向旋转时,销杆退出弧形槽从而解除对卡勾的勾挂。优选地是,所述勾挂件设置于基座上;所述卡勾可旋转地设置于下巴保护部件上。优选地是,所述勾挂件设置于下巴保护部件上;所述卡勾可旋转地设置于基座上。优选地是,所述的卡勾通过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的卡勾还设置有手柄,卡槽与手柄分别设置在卡勾的两端;转轴设置在卡勾的中部。优选地是,所述的勾挂件位于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的卡槽可插入第一容置槽内围绕钩挂件旋转。优选地是,第一容置槽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第二容置槽;卡勾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定位片;在下巴保护部件与基座连接时,所述定位片插入第二容置槽内。优选地是,所述的基座通过枢轴安装于壳体上,且基座可绕枢轴旋转。优选地是,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限制基座的旋转角度。优选地是,所述的限位装置为突出于壳体的台阶,所述的台阶设置于基座向下巴方向旋转的路线上,用于在基座旋转至指定位置时阻挡基座的进一步旋转。优选地是,还包括防护镜片,所述防护镜片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或基座上。优选地是,所述的防护镜片与基座可分别独立旋转地安装。本专利技术中的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克服了设计说明中提到的头盔产品的缺点。通过分开下巴保护部件旋转机构同下巴保护部件的可拆卸连接机构,使得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既可以在行驶中将下巴保护部件旋转后转换为半盔;也可以在拆卸下巴保护部件后转换为半盔;可以在全盔与半盔之间自由转换。而且,在发生危险时,本专利技术中的下巴保护部件可方便地拆卸,从而避免了卡死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兼具两种不同头盔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结构示意图,即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结构示意图,即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结构示意图,即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下巴保护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卡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卡勾钩未挂在销杆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卡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卡勾钩挂钩挂在销杆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防护头盔拆卸下巴保护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拆卸防护镜片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摩托蓝I,包括壳体2 ; —对支撑基座4(图中仅示出ー个)固定在壳体2的两侧;在开ロ部位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螺丝9,用于把基座4固定到壳体上,同时允许基座4相对于壳体2做轴向旋转的作用;一对支撑基座4是可旋转的部件,它同可拆卸的下巴保护部件5通过内部机构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基座4同下巴保护部件5的固定方式是通过挂钩以及插销两种方式来牢靠的固定在一起。图2中的开ロ部位3对应的开ロ位置正好是头盔佩戴者眼睛位置。图3显示的支撑基座4同下巴保护部件5固定在一起吋,通过固定螺丝9绕壳体旋转时的情况。在图4中,可拆卸的下巴保护部件5上安装有一个可旋转的卡勾6。卡勾6的两端分别为手柄61和弧形槽62。弧形槽62具有开ロ。由于设置有弧形槽62,在卡勾6上形成ー个支撑挂钩7。卡勾6上下两侧各设置ー个定位片10。卡勾6设置弧形槽62的一端可插进支撑基座4上的第一容置槽8内。第一容置槽8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ー个第二容置槽11。两个第二容置槽11与两个定位片10相配合。如图5、图6所示为卡勾的工作原理图。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槽8内设置有销杆14。卡勾6通过转轴15可旋转地安装在下巴保护部件15上。在图5所示的状态中,卡勾6插入第一容置槽8内,当用手拨动手柄61,使手柄61绕转轴15沿箭头所示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旋转。卡勾6旋转过程中,销杆14位于弧形槽62内。直至卡勾6旋转至图6所示的状态。如图6所示,销杆14位于弧形槽62内,挂住支撑挂钩7。此时卡勾6钩挂在销杆14上,从而使下巴保护部件5与基座4连接。当需要拆卸下巴保护部件5吋,按照图6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手柄61。使卡勾6旋转至图5所示的状态。可将下巴保护部件5拆卸下来。即使佩戴者把头盔戴在头上时,可直接按以上方法操作,就可以拆卸下巴保护部件5。为了方便下巴保护部件5与支撑基座4的拆卸与组装,设置ー对凸出的定位片10。ー对定位片10分别设置在卡勾6上下两侧。通过将凸出的定位片10插入位于支撑基座4上的第二容置槽11来起到定位作用,以方便可卡勾6能够快速定位。图1至图3中显示的下巴保护部件5固定在头盔I两侧的两个支撑基座4时,可以绕固定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盔半盔可转换的防护头盔,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巴保护部件;所述下巴保护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奇科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