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及其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109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显示技术,具体公开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及其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该液晶光栅的每一遮光结构由多个子光栅构成,各子光栅通过相应驱动程序进行驱动,实现对包括液晶光栅位置、开口率的参数调整。该裸眼立体显示器包括显示模块和以上所述的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所述液晶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模块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目前常见液晶光栅基础上,将每一条液晶光栅的遮光结构再进一步分解为一定数量的子光栅,各子光栅通过不同的驱动程序进行驱动,可实现对液晶光栅的位置、开口率等参数的调整,有利于使裸眼立体显示器实现更好的3D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体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及其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裸眼立体显示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利用液晶光栅产生立体图像。这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包括显示模块和液晶视差光栅:显示模块分别产生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光栅设置在显示模块前端,使得左眼图像的光线仅进入左眼,而右眼图像的光线仅进入右目艮,使得两个眼睛分别看到两个不同的二维图像,当视网膜将两个图像传递到大脑时,大脑将两个图像组合并再现出具有深度感和真实感的三维图像。参见图1,表示传统液晶光栅的电极示意图。其ITO电极101是由一条ITO走线102形成的,其宽度大约与液晶显示屏的I个像素(RGB像素)宽度相当。如图1所示,对于ITO电极线宽和线间距均很小的情况,只通过单条电极无法实现液晶光栅的良好效果。实际上,在目前常见的立体显示器中,液晶光栅的很多关键参数是由光栅本身的设计决定的,而很多性能指标(如光栅的透过率、观察距离和立体视角等)在光栅被设计好之后也相应的确定下来,使得目前液晶光栅普遍存在透过率低、观察距离范围较窄和立体视角偏小的缺点,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液晶光栅的每一遮光结构由多个子光栅构成,各子光栅通过相应驱动程序进行驱动,实现对包括液晶光栅位置、开口率的参数调整,液晶光栅依次包括上基板、上电极、液晶层、下电极和下基板,所述上电极和/或所述下电极由多条同方向的电极线构成,通过驱动相应数量的电极线,形成相应遮光结构的子光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液晶光栅的每一遮光结构由多个子光栅构成,各子光栅通过相应驱动程序进行驱动,实现对包括液晶光栅位置、开口率的参数调整,液晶光栅依次包括上基板、上电极、液晶层、下电极和下基板,所述上电极和/或所述下电极由多条同方向的电极线构成,通过驱动相应数量的电极线,形成相应遮光结构的子光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控制的液晶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和所述下电极中,一个电极为整面电极,另一个电极为多条同方向的小线宽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李岩何基强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