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561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部(10)和空气调和部(20),出风部(10)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在空气调和部(20)上,出风部(10)与空气调和部(2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4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器,旋转的出风部与空气调和部之间设置密封部,防止旋转的结合面上漏风,使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热风集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现代科学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尤其在空调领域,现有的空调器研发中需要提供多而且实用的功能给用户选择,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现有落地式空调器按出风口位置可以分为正面出风,侧面出风,顶部出风及以上方式组合出风等,如中国专利200410019656、200610168112、200820045645,这些专利提出的空调器出风口均在固定的出风框上面,通过扫风叶片和导风叶片来实现空调器空气流场的优化与完善,但是均存在吹风死角现象,并不能真正实现房间内温度场的均匀。为了消除吹风死角现象,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出风部可以相对空调器主体360°旋转的空调器,但是由于出风部与空调器主体之间没有有效的密封,旋转的出风部与空调器主体的结合面上存在一定的漏风,使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热风不能集中,从而影响用户的产品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出风部与空调器主体之间具有密封部的空调器,以解决旋转的出风部与空调器主体的结合面上漏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部和空气调和部,出风部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在空气调和部上,出风部与空气调和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部。进一步地,密封部包括密封件和与密封件配合的盖板,密封件可相对盖板转动,其中,密封件固定在出风部的下端,盖板固定在空气调和部上端。进一步地,密封件为齿形密封圈,盖板包括对应密封件设置的齿槽,密封件与齿槽相互P齿合。进一步地,出风部底面设置有齿圈,空气调和部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转子连接的齿轮,齿轮与齿圈啮合。进一步地,出风部与空气调和部之间设置有滚动支撑部。进一步地,滚动支撑部包括固定在空气调和部顶部的基座和固定在出风部底部的活动架,基座与活动架相对面上对应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滚珠,活动架相对基座可旋转,多个滚珠之间设置有保持架。进一步地,基座靠近其圆心侧设置有第一挡风壁,第一挡风壁的高度高于活动架。进一步地,活动架靠近其圆心侧设置有第二挡风壁,第二挡风壁上端与出风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活动架圆周侧边缘设置有凸缘。进一步地,出风部呈圆筒形,其底面为开口面,出风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部的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旋转的出风部与空气调和部之间设置密封部,防止旋转的结合面上漏风,使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热风集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出风部第一旋转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出风部第二旋转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出风部第三旋转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I所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II所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齿形密封圈局部立体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盖板局部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包括出风部10和空气调和部20,一般地,还包括方便放置底座30,空气调和部20设置底座30上,空气调和部20将调和后的空气吹向出风部10,通过出风部10的旋转和出风口 11的导风叶片的共同作用来扩大了空气流的吹风范围。空气调和部20的进风方向如标号SI所示,出风口 11的出风方向如标号S2所示。出风部10设置有出风口 11,出风部10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在空气调和部20上,出风部10与空气调和部2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40,旋转的出风部10与空气调和部20之间设置密封部,防止旋转的结合面上漏风,使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热风集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图4至图7所示,密封部40包括密封件41和与密封件41配合的盖板42,密封件41相对盖板42可转动设置;其中,密封件41固定在出风部10的下端,盖板42固定在空气调和部20上端。密封件41与盖板42之间密封,防止漏风。相应地,密封件41也可以设置在空气调和部20上端,在出风部10的下端设置与密封件41对应配合的结构。如图5和图7所示,密封件41为齿形密封圈,盖板42包括对应密封件41设置的齿槽,密封件41与齿槽相互啮合。密封件41的形状如图8所示,其上设置有固定用的固定孔41a,等同地,如图9所示,盖板42上设置有密封设置有固定孔42a。密封件41上的齿槽41b和盖板42上的齿槽42b相互啮合,共同形成“迷宫形”的密封,优选地,齿形密封圈与盖板之间涂有润滑脂,减小摩擦,有利于出风部10的旋转,同时,润滑脂对相互啮合的齿形密封,提高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出风部10呈圆筒形,其底面为开口面,出风口 11设置在出风部10的侧面,出风部10旋转时,出风口 11吹出的风可以360°覆盖。如图4和图5所示,出风部10底面设置有齿圈12,齿圈12可以是内齿圈或者是外齿圈,空气调和部20内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21以及与驱动电机21转子连接的齿轮22,齿轮22与齿圈12啮合,驱动电机21带动齿轮22旋转驱动齿圈12,使整个出风部10绕其轴线360°旋转。当然也可以设定电机在一定范围内周期往复运动,从而驱动出风部10在一定角度方位内扫风。出风部10与空气调和部20之间设置有滚动支撑部50,滚动支撑部50包括固定在空气调和部20顶部的基座51和固定在出风部10底部的活动架52,基座51与活动架52相对面上对应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呈环状,圆弧形凹槽中设置有多个滚珠53,活动架52相对基座51可旋转,多个滚珠53之间设置有保持架54,对滚珠53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如图5和图7所示,齿圈12装配在活动架52上,基座51、活动架52、多个滚珠53以及保持架54构成推力球轴承,承受出风部10向下的重力,减小出风部10与空气调和部20之间的摩擦,使出风部10旋转更可靠顺畅,减少发热和能耗。该结构特点导致活动架52和基座51之间以及密封件41与盖板42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导致有可能漏风。如图7所示,为了减少漏风,在基座51靠近其圆心侧设置有第一挡风壁51a,第一挡风壁51a的高度高于活动架52,从而减少气流对活动架52和基座51之间的空隙的冲击,减少漏风量。类似地,活动架52靠近其圆心侧设置有第二挡风壁52a,第二挡风壁52a上端与出风部10固定连接,使气流不能直接对密封件41与盖板42之间空隙冲击。如图7所示,漏风的气流需要绕过第一挡风壁51a的顶端,然后通过活动架52圆心侧和第一挡风壁51a之间的缝隙,再通过活动架52和基座51之间的间隙,再通过活动架52圆周侧和盖板42之间的间隙以及活动架52顶部与盖板42底部之间的间隙。优选地,为了减小活动架52与盖板42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减弱漏气气流,在活动架52圆周侧边缘设置有凸缘52b,经过一系列的减压密封措施,使到达密封件41与盖板42之间缝隙处的气流较少,压力较低,二者齿形之间的润滑油能够对气流起到可靠的密封,密封效果较好,较好的满足产品密封要求。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部(10)和空气调和部(20),所述出风部(10)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空气调和部(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10)与所述空气调和部(2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林金海元刘北泉刘明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