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95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包括:一上壳体,其一侧延伸有一连接器,可供插接至一电源转接器;两个接触铜圈;一固定座;一极片座,其具有一枢轴;两个极片;以及一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盖合;将该两个极片纵向旋转时,该两个极片可于该壳槽间进行枢轴运动,当卡掣于该第一定位沟中,以定位该两个极片,该两个极片及该连接器形成导通状态,使电源可传导至一电源转接器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一端可通过极片连接至一交流电源,另一端则可通过该连接器耦接至一电源转接器,经转换成直流后供应至一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插头通常仅具有两个极片供插接于一插座,以取得插座中的交流电源。市面上也有一些极片可供收合的插头,其极片于不用时可供收合于插头本体中,以防止氧化或小孩误插而造成危险。然而,上述的插头,其出厂时通常已与一缆线结合,该缆线的一端另具有一与该插头配对的插座,以供插接于一电器装置中,例如计算机,通过其内部的电源供应器将其转换成直流后使用。一般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相机,因体积限制,通常需要一电源转接器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供该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因此,上述的插头及插座组合即无法插接于该电源转接器中,而需另外购买,如此将增加使用者的负担,诚属美中不足之处。针对上述公知电源插座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以改善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一端可通过极片连接至一交流电源,另一端则可通过该连接器耦接至一电源转接器,经转换成直流后供应至一电子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两个极片可供收合于下壳体中,且可切断交流电源。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包括:一上壳体,其一侧延伸有一连接器,可供插接至一电源转接器,且该连接器具有多个圈槽;两个接触铜圈,每一接触铜圈的一端呈渐宽状且分置于该连接器的圈槽中,另一端则延伸有一接触片;一固定座,其具有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固定槽的底部具有一第一定位沟,该第一固定槽的顶部则具有一第二定位沟;一极片座,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的一侧具有一定位柱,该枢轴的一侧可容置于该第一固定槽中,该枢轴的二端分别具有一切换座,该切换座上进一步具有一座孔,且该座孔的底部是镂空的;两个极片,每一极片的一端具有一挡片,另一端则具有一线孔,其中,该挡片置于该座孔中外露于该座孔;以及一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盖合,其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置该固定座,且其下壳面上具有两个壳槽,以分别供该两个极片外露,该壳槽的底部是镂空的,且其端部具有一面孔,该两个壳槽之间则具有一第二固定槽,以供容置该枢轴的另一侧;在组合后,将该两个极片纵向旋转时,该两个极片可于该壳槽间进行枢轴运动,并借助该定位柱卡掣于该第一定位沟中,以定位该两个极片,同时该两个极片的挡片将与该接触片接触,使该多个圈槽与该两个极片形成导通状态。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包括:一上壳体,其一侧延伸有一连接器,可供插接至一电源转接器,且该连接器具有多个圈槽;两个接触铜圈,每一接触铜圈的一端呈渐宽状且分置于该连接器的圈槽中,另一端则延伸有一接触片;一固定座,其具有一第一固定槽及一舌片;一极片座,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的一侧具有一定位块,该枢轴的一侧可容置于该第一固定槽中,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切换座,该切换座上进一步具有一座孔,且该座孔的底部是镂空的;两个极片,每一极片的一端具有一挡片,另一端则具有一线孔,其中,该挡片置于该座孔中外露于该座孔;以及一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盖合,其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置该固定座,且其下壳面上具有两个壳槽,以分别供该两个极片外露,该壳槽的底部是镂空的,且其端部具有一面孔,该两个壳槽之间则具有一第二固定槽,以供容置该枢轴的另一侧;在组合后,将该两个极片纵向旋转时,该两个极片可于该壳槽间进行枢轴运动,并借助该定位块平行于该舌片,以定位该两个极片,同时该两个极片的挡片将与该接触片接触,使该多个圈槽与该两个极片形成导通状态。附图说明图1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2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一不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固定座、极片座、两个极片及两个接触铜圈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5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伸展至下壳体外的示意图;图5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收合于下壳体中的示意图;图6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另一首lJ面不意图;图7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分解不意图;图7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另一分解不意图;图8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放大示意图;图9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伸展至下壳体外的示意图;图9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收合于下壳体中的示意图;图1Oa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Ob为一示意图,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另一剖面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照图1a 图6b,其中图1a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固定座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壳体、固定座、极片座、两个极片及两个接触铜圈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伸展至下壳体外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其极片收合于下壳体中的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在组合后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可使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或微型笔记本电脑中,其包括:一上壳体10 ;两个接触铜圈20、30 ;—固定座40 极片座50 ;两个极片60、70 ;以及一下壳体80所组合而成者。其中,该上壳体10其一侧延伸有一连接器12,可供插接至一电源转接器(图未示),且该连接器12具有三圈槽121、122、123,该连接器12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具有三圆弧状的插座。此外,该上壳体10的底部进一步具有两个片槽13。此外,该上壳体10的底部进一步具有两个定位块14,位于该两个片槽13之间,以供定位该固定座40。该两个接触铜圈20、30,其中,每一接触铜圈20、30的一端呈渐宽状且分置于该连接器12的圈槽121、122中,另一端则延伸有一接触片21、31,该接触片21、31分别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连接器的插头,其包括: 一上壳体,其一侧延伸有一连接器,可供插接至一电源转接器,且该连接器具有多个圈槽; 两个接触铜圈,每一接触铜圈的一端呈渐宽状且分置于该连接器的圈槽中,另一端则延伸有一接触片; 一固定座,其具有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固定槽的底部具有一第一定位沟,该第一固定槽的顶部则具有一第二定位沟; 一极片座,其具有一枢轴,该枢轴的一侧具有一定位柱,该枢轴的一侧可容置于该第一固定槽中,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切换座,该切换座上进一步具有一座孔,且该座孔的底部是镂空的; 两个极片,每一极片的一端具有一挡片,另一端则具有一线孔,其中,该挡片置于该座孔中外露于该座孔;以及 一下壳体,可与该上壳体盖合,其具有一中空容室,以容置该固定座,且其下壳面上具有两个壳槽,以分别供该两个极片外露,该壳槽的底部是镂空的,且其端部具有一面孔,该两个壳槽之间则具有一第二固定槽,以供容置该枢轴的另一侧; 在组合后,将该两个极片纵向旋转时,该两个极片可于该壳槽间进行枢轴运动,并借助该定位柱卡掣于该第一定位沟中,以定位该两个极片,同时该两个极片的挡片将与该接触片接触,使该多个圈槽与该两个极片形成导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智升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良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