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雷专利>正文

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662 阅读:4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其中,鱼线上纽结有至少1个单元漂鲈线组;纽结结构方便定位又方便移动位置或脱离鱼线;每个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单元支线、鱼钩、鱼漂、饵坠及鱼线扣,鱼漂穿置于单元线上,单元线的一端系于鱼线上,单元线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另一端与鱼钩连接相配合,饵坠系于鱼线扣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漂鲈线组结构,在鱼线上能同时设置多个单元漂鲈线组,能够提高上鱼率,而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能够防止鱼线缠绕、打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尤其指一种漂鲈线组结构
技术介绍
—般情况下,钓鱼者在钓鱼时多使用一根鱼线,一个鱼钩,但是仅使用一个鱼钩上鱼率低,有时鱼将鱼馆吃了却未咬上钩,钓鱼者不得不将鱼钩拉上来重新放上鱼馆,十分麻烦;有的钓鱼者采用在主鱼线上绑上一根支鱼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麻烦,可以这对鱼线的捆绑有很高的要求,捆绑不好可能造成支鱼线滑脱,如采用打死结的方法捆绑又容易对鱼线产生伤害,主鱼线和支鱼线还容易产生缠绕打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能够提高上鱼率,且能有效防止鱼线缠绕、打结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其中,鱼线上纽结有至少I个单元漂鲈线组;纽结结构方便定位又方便移动位置或脱离鱼线;每个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单元支线、鱼钩、鱼漂、饵坠及鱼线扣,鱼漂穿置于单元线上,单元线的一端系于鱼线上,单元线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另一端与鱼钩连接相配合,饵坠系于鱼线扣的底部。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鱼线上设置的单元漂鲈线组个数为至少2个;且个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上述的鱼线扣呈三岔型结构,鱼线扣包括有扣圈、单元线环、单元支线环及饵坠环,单元线与单元线环相连接,单元支线与单元支线环相连接,饵坠与饵坠环相连接。上述的单元线环、单元支线环和饵坠环分别与扣圈转动相配合。上述的单元线上位于鱼漂的上游设置有限制绳。上述的限制绳与鱼漂之间设置有限位球。上述的鱼漂上的鱼线孔的直径大于单元线的直径,鱼线孔的两端分别倒角。上述的鱼线孔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强牢固度的金属环。上述的鱼漂外表面设置有环形荧光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其中,鱼线上纽结有至少I个单元漂鲈线组;每个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单元支线、鱼钩、鱼漂、饵坠及鱼线扣,鱼漂穿置于单元线上,单元线的一端系于鱼线上,单元线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一端系于鱼线扣上,单元支线的另一端与鱼钩连接相配合,饵坠系于鱼线扣的底部。主线上纽结有至少I个单元漂鲈线组,而每个单元漂鲈线组上都设置有一个鱼钩,一次洒下多个鱼钩能够提高上鱼率,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能有效防止相邻鱼线因缠绕而打结、损伤的现象,因为鱼漂上的鱼线孔的直径大于单元线的直径,并在鱼线孔的两端分别倒角,使单元线在鱼漂中运动更加流畅,减少了对鱼线的伤害,又因为在单元线上设置了限位绳和限位球,使鱼漂的位置始终限制在鱼线扣与限位球之间,而鱼漂外表面上环形荧光带的设置使鱼漂更加醒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单元漂鲈线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鱼线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3示为本技术的结构和应用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鱼线11、单元线12、单元支线13、鱼钩2、鱼漂3、环形荧光带31、饵坠4、鱼线扣5、扣圈51、单元线环52、单元支线环53、饵坠环54、限制绳6、限位球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11,其中,鱼线11上纽结有至少I个单元漂鲈线组;纽结结构方便定位又方便移动位置或脱离鱼线;每个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12、单元支线13、鱼钩2、鱼漂3、馆坠4及鱼线扣5,鱼漂3穿置于单元线12上,单元线12的一端系于鱼线11上,单元线12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单元支线13的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单元支线13的另一端与鱼钩2连接相配合,饵坠4系于鱼线扣5的底部。实施例中,鱼线11上设置的单元漂鲈线组个数为至少2个;且2个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实施例中,鱼线扣5呈三岔型结构,鱼线扣5包括有扣圈51、单元线环52、单元支线环53及饵坠环54,单元线12与单元线环52相连接,单元支线13与单元支线环53相连接,饵坠4与饵坠环54相连接。实施例中,单元线环52、单元支线环53和饵坠环54分别与扣圈51转动相配合。实施例中,单元线12上位于鱼漂3的上游设置有限制绳6。实施例中,限制绳6与鱼漂3之间设置有限位球7。实施例中,鱼漂5上的鱼线孔的直径大于单元线的直径,鱼线孔的两端分别倒角。实施例中,鱼线孔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强牢固度的金属环。实施例中,鱼漂3外表面设置有环形荧光带31。如图2中所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中,鱼漂3呈椭圆形,并在鱼漂3的中上部设置有环形荧光带31,环形荧光带31的设置使鱼漂3更加醒目,鱼漂3穿置于单元线12中,单元线12上鱼漂3的上游位置设置有限位绳6,在限位绳6和鱼漂3之间设置有限位球7,使鱼漂3的位置始终限制在鱼线扣5与限位绳7之间,因为鱼漂3上的鱼线孔的直径大于单元线12的直径,在鱼线孔的两端分别倒角,并在倒角处设置了有用于增强牢固度的金属环,使单元线12在鱼漂3中运动更加流畅,也减少了对鱼线I的伤害。本漂鲈线组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多个单元漂鲈线组间隔系于主线11上,为了保证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上的线不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必须保证2个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然后将漂鲈线组抛至水中,利用鱼漂3所产生的浮力和饵坠4所产生的重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漂鲈线组在水中达到动态平衡,使用者可根据需要,改变鱼漂3的大小或饵坠4的重量,使鱼钩2处于不同的水深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11),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线(11)上纽结有至少I个单元漂鲈线组;每个所述的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12)、单元支线(13)、鱼钩(2)、鱼漂(3)、饵坠(4)及鱼线扣(5),所述的鱼漂(3)穿置于单元线(12)上,所述的单元线(12)的一端系于鱼线(11)上,所述的单元线(12)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所述的单元支线(13)的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所述的单元支线(13)的另一端与鱼钩(2)连接相配合,所述的饵坠(4)系于鱼线扣(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线(11)上设置的单元漂鲈线组个数为至少2个;且2个相邻单元漂鲈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单元漂鲈线组线性长度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线扣(5)呈三岔型结构,所述的鱼线扣(5)包括有扣圈(51)、单元线环(52)、单元支线环(53)及饵坠环(54),所述的单元线(12)与单元线环(52)相连接,所述的单元支线(13)与单元支线环(53)相连接,所述的饵坠(4)与饵坠环(5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线环(52)、单元支线环(53)和饵坠环(54)分别与扣圈(51)转动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线(12)上位于鱼漂(3)的上游设置有限制绳(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限制绳(6)与鱼漂(3)之间设置有限位球(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鲈线组结构,包括有鱼线(11),其特征是:所述的鱼线(11)上纽结有至少1个单元漂鲈线组;每个所述的单元漂鲈线组包括有单元线(12)、单元支线(13)、鱼钩(2)、鱼漂(3)、饵坠(4)及鱼线扣(5),所述的鱼漂(3)穿置于单元线(12)上,所述的单元线(12)的一端系于鱼线(11)上,所述的单元线(12)的另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所述的单元支线(13)的一端系于鱼线扣(5)上,所述的单元支线(13)的另一端与鱼钩(2)连接相配合,所述的饵坠(4)系于鱼线扣(5)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雷
申请(专利权)人:华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