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36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沉积物采样器,包括收放绳,上端连接浮球,下端分叉形成左绳和右绳两根,所述左绳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左半伞罩上,所述右绳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右半伞罩上;还包括采样桶、用于固定采样桶的采样桶固定架和四个复位弹簧,通过四个复位弹簧的弹簧力,在采样桶沉底时使得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收缩露出采样桶的上端开口,采样桶接收沉积物,提升采样桶时,使得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展开从而合拢成半球,挡住采样桶的上端开口,避免提升中水流对沉积物的扰动。该沉积物采样器,能对特定点位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压缩样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水底沉积物进行收集、采样的观测装置,尤其是能对特定点位进行长期观测、多次采样的沉积物采样器
技术介绍
水底沉积物包含有大量的环境和气候的信息,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规律的重要样品,利用专用采样器将水下沉积物采集上来,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公知的沉积物采样器主要分为抓斗式和管式。其中管式采样器可以采集到柱状样,减少采样时的水土界面扰动,保持样品的原始分布情况。抓斗式采样器适用于采集表层沉积物,然而其采样过程中会强烈扰动沉积物与水体,破坏沉积物的层序分布,采样效率低;公知的管式采样器构造是由可以此连接的接杆、采样头、采样管串联而成。采样时人员持接杆将采样管插入沉积物中,溢流孔上方阀盖打开,沉积物上方水由采样头上的溢流孔流出采样管;向上提采样器时,溢流孔上方阀盖关闭,柱状样留在采样管内被提出水面,该管式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对沉积物的扰动较小,采样效率高,同时可获取不同深度分成的沉积物样品。然而,该种管式沉积物采样器均是对沉积物进行主动采样,通过插入采样管获得一定厚度的沉积物,无法对特定点位进行准确定位。采样时,由于采样管管壁摩擦作用,会使样品产生压缩,影响样品厚度的真实性。对于非常松散缺乏粘性的沉积物使用此类采样器极为不便。由于接杆长度有限,此类采样器不适用于水深较大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能对特定点位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压缩样品、适用于松散缺乏粘性沉积物和较深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器。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沉积物采样器,其包括:收放绳,上端连接浮球,下端分叉形成左绳和右绳两根,所述左绳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左半伞罩上,所述右绳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右半伞罩上;采样桶固定架,包括平行的上环和底板,所述上环和底板之间垂直固定有多个竖条,包括第一竖条和第二竖条,所述左半伞罩的下端固定在上环的左半部,所述右半伞罩的下端固定在上环的右半部;采样桶,所述采样桶底部位于底板上,所述采样桶筒壁的上边沿位于上环内、并与上环面接触,所述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收缩后露出采样桶的上端开口,所述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展开后合拢成一个半球挡住采样桶的上端开口 ;四个复位弹簧,可带动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收缩或者展开,分别为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和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竖条上、上端固定在左半伞罩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竖条上、上端固定在右半伞罩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竖条上、上端固定在左半伞罩上,所述第四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竖条上、上端固定在右半伞罩上,所述第一竖条的上端和第二竖条的上端分别位于左半伞罩和右半伞罩分界线的两端。优选地,所述采样桶由半圆柱状的左半桶和右半桶固定形成,所述左半桶和右半桶通过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箍紧固定,所述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沿着采样桶的周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左半桶和右半桶的材料为玻璃钢,所述上环和底板的材料为不锈钢。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为圆盘状,所述底板下方固定多个防滑柱。进一步地,所述上环为圆环状,所述上环内设有与上环形状匹配的钢丝网,一卡环将钢丝网、左半伞罩的下端、右半伞罩的下端卡紧固定在上环上。进一步地,所述竖条为3个,分别为所述第一竖条、所述第二竖条、第三竖条,所述第一竖条、第二竖条、第三竖条均与左半桶或右半桶外壁接触。优选地,所述左半伞罩、右半伞罩和收放绳的材料均是尼龙。进一步地,所述左半伞罩的上端固定半圆状的左提环,所述右半伞罩的上端固定半圆状的右提环,所述左提环中部设有左圆孔,所述右提环中部设有右圆孔,所述左绳的下端穿过左圆孔与左提环固定,所述右绳的下端穿过右圆孔与右提环固定,所述左提环的两端部分别活动铆接在上环上,所述右提环的两端部分别活动铆接在上环上。进一步地,所述左提环上均匀分布多个左缝合孔,左半伞罩的一端卷边后通过左缝合孔缝合固定在左提环上,所述右提环上均匀分布多个右缝合孔,右半伞罩的一端卷边后通过右缝合孔缝合固定在右提环 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竖条上、第二竖条上、左提环上和右提环上均焊接有圆柱,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提环的圆柱和第一竖条的圆柱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右提环的圆柱和第一竖条的圆柱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提环的圆柱和第二竖条的圆柱上,所述第四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右提环的圆柱和第二竖条的圆柱上。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沉积物采样器,能对特定点位进行准确定位、避免压缩样品、适用于松散缺乏粘性沉积物和较深水体的沉积物。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中钢丝网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中的采样桶装入采样桶固定架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沉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沉积物采样桶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浮球2收放绳21左绳22右绳31左半伞罩32右半伞罩4采样桶固定架41上环42底板43第一竖条44第二竖条45第三竖条46防滑柱5采样桶51左半桶52右半桶61第一复位弹簧62第二复位弹黃63第三复位弹簧64第四复位弹簧71第一半圆环72第二半圆环8左提环81左圆孔9右提环91右圆孔10钢丝网11卡环12,13,14,圆柱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的沉积物采样器,其包括:收放绳2,上端连接泡沫的浮球1,下端分叉形成左绳21和右绳22两根,左绳21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左半伞罩31上,右绳22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右半伞罩32上;采样桶固定架4 (如图3所示),包括平行的上环41和底板42,上环41和底板42之间垂直固定有多个竖条,包括第一竖条43和第二竖条44,左半伞罩31的下端固定在上环41的左半部,右半伞罩32 的下端固定在上环41的右半部;采样桶5,采样桶5底部位于底板42上,采样桶5筒壁的上边沿位于上环41内、并与上环4面接触,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收缩后露出采样桶5的上端开口(如图5所示),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展开后合拢成一个半球挡住采样桶5的上端开口(如图6所示);四个复位弹簧61、62、63、64,可带动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收缩或者展开,分别为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积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放绳(2),上端连接浮球(1),下端分叉形成左绳(21)和右绳(22)两根,所述左绳(21)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左半伞罩(31)上,所述右绳(22)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缩和展开的右半伞罩(32)上;采样桶固定架(4),包括平行的上环(41)和底板(42),所述上环(41)和底板(42)之间垂直固定有多个竖条,包括第一竖条(43)和第二竖条(44),所述左半伞罩(31)的下端固定在上环(41)的左半部,所述右半伞罩(32)的下端固定在上环(41)的右半部;采样桶(5),所述采样桶(5)底部位于底板(42)上,所述采样桶(5)筒壁的上边沿位于上环(41)内、并与上环(41)面接触,所述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收缩后露出采样桶(5)的上端开口,所述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展开后合拢成一个半球挡住采样桶(5)的上端开口;四个复位弹簧(61,62,63,64),可带动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收缩或者展开,分别为第一复位弹簧(61)、第二复位弹簧(62)、第三复位弹簧(63)和第四复位弹簧(6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竖条(43)上、上端固定在左半伞罩(31)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6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竖条(43)上、上端固定在右半伞罩(32)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6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竖条(44)上、上端固定在左半伞罩(31)上,所述第四复位弹簧(64)的下端固定在第二竖条(44)上、上端固定在右半伞罩(32)上,所述第一竖条(43)的上端和第二竖条(44)的上端分别位于左半伞罩(31)和右半伞罩(32)分界线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欢左倬郭萧朱雪诞胡伟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