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外壳、发光部件、反射器和扩散罩,所述发光部件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小,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通过收缩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连接,所述扩散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照明灯具的扩散罩的光线更均匀,光效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筒灯一般包括筒状外壳、设置在筒状外壳内的发光部件和反射器,在筒灯的出光口还设有扩散面板。这些筒灯的反射器一般是抛物线沿其轴线旋转形成的回转体结构。由于发光部件发出的光呈朗伯分布,并且上述结构的反射器很难将光线均匀地反射到扩散面板,造成这种筒灯的出光口的光线并不均匀,一般中间光线较强,边缘光线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灯具。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照明灯具包括外壳、发光部件、反射器和扩散罩,所述发光部件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小,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通过收缩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连接,所述扩散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优选地,所述收缩过渡部呈平板状。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内壁设有凸块,所述扩散罩夹持在所述凸块跟所述收缩过渡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部呈圆台状,并且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射部呈圆台状,并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出光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发光部件包括LED光源和基板,所述LED光源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优选地,所述基板为陶瓷基板;或者所述基板为PCB板;或者所述基板为铝基板。优选地,所述基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外壳连接。优选地,所述LED光源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所述照明灯具为筒灯,所述外壳为筒状外壳。优选地,所述反射器为镜面反射器。通过将反射器设计成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使第一反射部出光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就是使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面积小于第二反射部入光口的面积,还将扩散罩设置在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使扩散罩跟第一反射部构成一个较小的独立光学腔,发光部件的光线经该光学腔的配光,在所述扩散罩均匀出射,相当于在扩散罩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均匀发光的面光源,从而使灯具光线更加均匀;并且可以将照明灯具的出射光线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控制大角度方向的光通量,起到防止眩光的作用。跟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反射器的入光口较小,在LED光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LED排布得更加密集,不仅可以减小基板面积,从而节约基板成本,并且可以提高扩散罩的光线均匀度。由于LED光源排布得更加密集,所以扩散罩跟LED光源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减小,从而使LED直接出射的光通量增加,避免在反射器上多次反射,增加光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照明灯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照明灯具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照明灯具的反射器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照明灯具的一种发光部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5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作为本技术照明灯具的一种实施例的筒灯包括外壳1、发光部件、反射器6和扩散罩5,所述发光部件和反射器6设置于所述外壳I内,所述反射器6包括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3,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入光口,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入光口通过收缩过渡部62与尺寸比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入光口小的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出光口连接,所述扩散罩5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出光口,这样,扩散罩5和第一反射部61构成一个独立的光学腔,发光部件的光线经该光学腔的配光,在所述扩散罩5均匀出射,相当于在扩散罩5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均匀发光的面光源,从而使灯具光线更加均匀;并且可以将照明灯具的出射光线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控制大角度方向的光通量,起到防止眩光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件包括LED光源和基板2,所述LED光源安装在所述基板2上,所述LED光源包括多个白光LED光源8和多个红光LED光源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缩过渡部62呈平板状。所述反射器6的内壁设有凸块65,所述扩散罩5夹持在所述凸块65跟所述收缩过渡部62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出光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入光口的尺寸,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出光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入光口的尺寸,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部61呈圆台状,并且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出光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入光口的直径。所述第二反射部63呈圆台状,并且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出光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部63的入光口的直径。跟现有技术相比,反射器6的入光口的尺寸大幅减小,即所述第一反射部61的入光口的尺寸大幅减小,在LED光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LED排布得更加密集,不仅可以减小基板面积,从而节约基板成本,并且可以提高扩散罩的光线均匀度。由于LED光源排布得更加密集,所以扩散罩跟LED光源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减小,从而使LED直接出射的光通量增加,避免在反射器上多次反射,增加光效。所述基板2为陶瓷基板或者PCB板或者铝基板。通过将第一反射部61和第二反射部63做成圆台形,跟弧面形的反射器相比,加工更加方便。所述基板2通过螺钉3与所述外壳I连接。所述反射器6为镜面反射器。通过将反射器设计成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使第一反射部出光口的尺寸小于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就是使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面积小于第二反射部入光口的面积,还将扩散罩设置在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使扩散罩跟第一反射部构成一个较小的独立光学腔,发光部件的光线经该光学腔的配光,在所述扩散罩均匀出射,相当于在扩散罩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均匀发光的面光源,从而使灯具光线更加均匀;并且可以将照明灯具的出射光线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控制大角度方向的光通量,起到防止眩光的作用。跟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反射器的入光口较小,在LED光源数量相同的情况下,LED排布得更加密集,不仅可以减小基板面积,从而节约基板成本,并且可以提高扩散罩的光线均匀度。由于LED光源排布得更加密集,所以扩散罩跟LED光源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减小,从而使LED直接出射的光通量增加,避免在反射器上多次反射,增加光效。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简单变形,所述收缩过渡部也可以呈圆台形,其与照明灯具中心轴的夹角大于第二反射部跟照明灯具中心轴的夹角,并且也大于第一反射部跟照明灯具中心轴的夹角。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外壳、发光部件、反射器和扩散罩,所述发光部件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小,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通过收缩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连接,所述扩散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过渡部呈平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内壁设有凸块,所述扩散罩夹持在所述凸块跟所述收缩过渡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外壳、发光部件、反射器和扩散罩,所述发光部件和反射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入光口,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的尺寸小,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入光口通过收缩过渡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连接,所述扩散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出光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博,谢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