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0581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21:23
一种支撑装置用以供一屏幕装设。支撑装置包括一用以设置于工作面上的底座与至少一支撑模块;支撑模块包括一枢纽单元、一连接单元及一拉伸弹簧;枢纽单元具有一扭力弹簧,且枢纽单元定义出相互平行的一第一轴与一第二轴;连接单元枢设于第一轴、第二轴、一第三轴、与一第四轴;支撑模块相对于底座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转时,扭力弹簧与拉伸弹簧能通过连接单元而分别产生抵抗屏幕重力的扭力与拉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扭力弹簧的扭力与拉伸弹簧的拉力平衡屏幕的重力,能使支撑模块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随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同时使用拉伸弹簧与扭力弹簧以平衡所装设的屏幕重力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公知的支撑装置包含有一底座、一连接臂及一枢纽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枢纽器而枢设于底座上,而连接臂的另一端用以供一屏幕装设。其中,所述枢纽器具有一扭力弹簧,且枢纽器通过扭力弹簧以支撑屏幕的重力。但是,由于屏幕本身具有相当的重量,且近年来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相对的屏幕的重量也愈来愈重。所述枢纽器的扭力弹簧已逐渐不足以支撑屏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同时使用拉伸弹簧与扭力弹簧的支撑装置,如图10所示,其包含一主杆40、一第一连杆71、一第二连杆72及一拉伸弹簧75。所述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作为一推杆与一拉杆使用,而拉伸弹簧75的两端分别勾在主杆40与第二连杆72。然而,这样的设计虽可利用拉伸弹簧75来支撑屏幕的重力,但所需配置的元件过多(如:主杆40、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将造成支撑装置的体积不易进一步的被缩小。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所述缺陷的可改善性,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所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同时使用拉伸弹簧以及扭力弹簧以支撑所装设的屏幕重力,且通过推拉杆的设计来取代公知的推杆与拉杆。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一底座,用以设置于一工作面上;至少一支撑模块,其用以供一屏幕装设且可相对于该底座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转,该至少一支撑模块包括:一枢纽单兀,包括:一第一枢纽器,其装设于该底座,且该第一枢纽器具有一第一枢轴及一套设于该第一枢轴的扭力弹簧,该第一枢轴的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一轴,该扭力弹簧的一端固设于该底座;及一第二枢轴,其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二轴,而该第二轴平行该第一轴;及一连接单元,包括:一第一连接杆,其沿该第一轴固设于该第一枢轴,且该第一连接杆定义有一第三轴;一第二连接杆,其沿该第二轴固设于该第二枢轴,且该第二连接杆定义有一第四轴;一本体杆,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与一第二枢接部,该本体杆的第一枢接部沿该第一轴枢设于该第一枢轴,该本体杆的第二枢接部沿该第二轴枢设于该第二枢轴,且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装设于该本体杆;及一推拉杆,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与一第四枢接部,该推拉杆的第三枢接部沿该第三轴枢设于该第一连接杆,该推拉杆的第四枢接部沿该第四轴枢设于该第二连接杆;以及一拉伸弹簧,其一端定位于该本体杆,且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定位于该推拉杆;其中,该扭力弹簧提供一扭力并经由该底座与该主体杆而使该扭力能抵抗该屏幕的重力,且该拉伸弹簧提供一拉力并经由该推拉杆与该主体杆而使该拉力能抵抗该屏幕的重力;通过该扭力弹簧的扭力与该拉伸弹簧的拉力以平衡该屏幕的重力,而能使该至少一支撑模块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随停。优选地,该第三轴平行于该第一轴,该第四轴平行于该第二轴。优选地,该第一轴与该第三轴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轴与该第四轴间的距离,当该支撑模块自该第一位置朝该第二位置调整时,通过该推拉杆以该第三轴为轴线而能枢转带动该第二连接杆,使该第二连接杆以该第二轴为轴线而能卡钩卡钩优选地,该本体杆形成有一嵌槽,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嵌设于该本体杆的嵌槽,该本体杆以该第一轴为轴线而能枢转时,该扭力弹簧受到该嵌槽压迫而扭转。优选地,该本体杆与该推拉杆各具有一^^钩,该本体杆的卡钩与该推拉杆的卡钩位于彼此相向的位置,且该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勾设于该两卡钩,该推拉杆以该第三轴为轴线而能枢转时,该推拉杆的卡钩能相对于该本体杆的卡钩产生位移,以使该拉伸弹簧能被拉伸。优选地,该推拉杆具有一本体,该第三枢接部与该第四枢接部分别自该本体的相对两端延伸形成,且该本体、该第三枢接部及该第四枢接部形成其相对两侧表面呈平面的一片状构造,该卡钩自该本体位于该第三枢接部与第四枢接部之间的部位弯折延伸所形成。卡钩卡钩优选地,该本体杆形成有一嵌槽,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嵌设于该本体杆的嵌槽,该本体杆以该第一轴为轴线而能枢转时,该扭力弹簧受到该嵌槽压迫而扭转。优选地,该本体杆具有一杆体与固定于该杆体的一枢接片,该枢接片形成有该第一枢接部,该杆体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且该第二枢接部位于该杆体远离该第一枢接部的一端部。优选地,该杆体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一第一容置槽与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二枢接部位于该第二容置槽旁,部分该第一枢纽器、该第一连接杆、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三枢接部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所包围的空间内,部分 该第二枢轴、该第二连接杆及该第四枢接部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所包围的空间内。优选地,该杆体于两端部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的相对两侧分别连通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所包围的空间,该推拉杆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及该第一与第二容置槽所包围的空间内。优选地,该第一枢接部形成有一凹槽,而该第一连接杆具有一凸片,该凸片容置于该凹槽所包围的空间中,且当该支撑模块自该第一位置朝该第二位置调整时,该第一枢接部以该第一轴为轴线而枢转,使该凹槽能自其相对两侧面中的一侧面抵接于该凸片被调整为另一侧面抵接于该凸片。优选地,该枢纽单元包含一具有该第二枢轴的第二枢纽器,其用以供该屏幕装设。优选地,该至少一支撑模块的数量进一步限定为两个,并且该两支撑模块的一端部分别装设于该底座,该两支撑模块的另一端部分别用以供该屏幕装设,而该两支撑模块可相对于该底座同时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枢转。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支撑装置,同时使用拉伸弹簧与扭力弹簧以平衡所装设的屏幕重力,使支撑模块能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随停。并且,支撑模块通过推拉杆的设计来取代公知的推杆与拉杆,借以使支撑模块达到元件更为精简、节省空间、利于组装及缩小尺寸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装置设置于桌面且装设有屏幕时,支撑模块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支撑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支撑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支撑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支撑装置的支撑模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支撑装置设置于桌面且装设有屏幕时,支撑模块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支撑装置设置于桌面且装设有屏幕时,支撑模块位于第二位置且屏幕直接被调整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公知支撑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100支撑装置10 底座20、20’支撑模块I枢纽单元11第一枢纽器111固定座1111 固定部1112 定位部1113 固定孔1114 定位孔112 第一枢轴113扭力弹簧1131 扭力部1132 第一端部1133 第二端部114 垫片115 螺帽12第二枢纽器 121 第二枢轴122固定座123扭力弹簧124 垫片2连接单元21第一连接杆211 片体2111第一固定孔2112 枢孔212 凸片22第二连接杆221第二固定孔222 枢孔23本体杆231 杆体2311第一容置槽2312第二容置槽2313容置空间2314 嵌槽2315第二枢接部2316 枢孔2317 凹槽232枢接片2321第一枢接部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用以设置于一工作面上;至少一支撑模块,其用以供一屏幕装设且相对于该底座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转,该至少一支撑模块包括:一枢纽单元,包括:一第一枢纽器,其装设于该底座,且该第一枢纽器具有一第一枢轴及一套设于该第一枢轴的扭力弹簧,该第一枢轴的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一轴,该扭力弹簧的一端固设于该底座;及一第二枢轴,其中心轴线定义为一第二轴,而该第二轴平行该第一轴;及一连接单元,包括:一第一连接杆,其沿该第一轴固设于该第一枢轴;一第二连接杆,其沿该第二轴固设于该第二枢轴;一本体杆,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与一第二枢接部,该本体杆的第一枢接部沿该第一轴枢设于该第一枢轴,该本体杆的第二枢接部沿该第二轴枢设于该第二枢轴,且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装设于该本体杆;及一推拉杆,其具有一第三枢接部与一第四枢接部,该推拉杆的第三枢接部沿一第三轴枢设于该第一连接杆,该推拉杆的第四枢接部沿一第四轴枢设于该第二连接杆;以及一拉伸弹簧,其一端定位于该本体杆,且该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定位于该推拉杆;其中,该扭力弹簧提供一扭力并经由该底座与该主体杆而使该扭力能抵抗该屏幕的重力,且该拉伸弹簧提供一拉力并经由该推拉杆与该主体杆而使该拉力抵抗该屏幕的重力;通过该扭力弹簧的扭力与该拉伸弹簧的拉力以平衡该屏幕的重力,使该至少一支撑模块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随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