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0392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NACKDelayTimer计时超时时,UE开始进行重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NACKDelayTimer的时长;按照调整后的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状态包的延时发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根据UE的重传评估结果,实现对NACKDelayTimer的时长调整,实现状态包的延时发送,能够很好地在状态包发送和无意义重传之间进行平衡,提高下行数据的吞吐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网络中,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UTRAN)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和基站(NodeB)两种基本网元。随着WCDMA网络的发展,高速下行接收链路分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HSDPA)、高速上行发送链路分组接入(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HSUPA)、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DualCarrier-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DC-HSDPA)、双频段双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DualBand-DualCarrier-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DB-DC-HSDPA)、双载波高速上行分组接入(DualCarrier-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DC-HSUPA)、四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FourCarrier-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4C-HSDPA)以及八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EightCarrier-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8C-HSDPA)这些技术陆续地被引入,使得终端(UE)的上下行数据传输率不断得到提高。对于上述不同维数的多载波技术,以下行方向为例,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是:UE必须配备有N个下行接收数据处理链(ReceiverChain),可以同时接收处理来自同一个基站、同一个扇区(sector)的若干个载波下行发送来的无线连接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数据包。在某些情况下,装备有N个接收数据处理链的UE进入到了扇区载波配置仅有M个的网络时(M小于N),显然会有N-M个接收数据处理链会处于闲置状态。此时,为了能够充分利用UE的N-M个闲置的接收数据处理链,网络和UE可通过采用多点下行传输技术来实现如下操作:网络向同一个基站或者两个不同的基站的不同扇区发送不同的RLC数据包,UE同时接收处理来自同一基站不同扇区或者不同的基站不同扇区的单个或者多个载波下行发送来的RLC数据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具备DC-HSDPA能力的UE,进入到了单频点网络(SingleFrequencyNetwork),UE只能从一个下行频点上接收一路下行RLC数据包,为了充分发挥此UE的双接收链路能力,采用多点传输技术,可以使UE从同一基站不同扇区或者两个不同基站不同扇区的同一个下行频点上接收两路独立的RLC数据包。图1示出了同基站单频点双接收的操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UE在同一基站的扇区1和扇区2中各自独立的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ighSpeedSharedControlChannel,HS-SCCH)的调度命令控制下,在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Interval,TTI)内,分别独立地从扇区1和扇区2的下行频点F1接收一个RLC数据包,总计两个RLC数据包。这里,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暂时忽略RLC层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层数据包之间的复用或者分割关系,将上述两个RLC数据包理解为两个不同序号(SequenceNumber,SN)的RLC数据包。其中,上述从同一个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接收单一频点上两个不同RLC数据包的模式通常称为同基站同频点双小区(Intra-NodeBSingleFrequencyDualCell,Intra-NodeBSFDC)模式,该模式适用于UE处于同基站的两个相邻小区边缘的软切换区域。为了反馈RLC数据包是否正确接收,终端需要在上行无线链路发送StatusPDU状态包给基站,基站进一步上传给RNC。如扇区1发来序号为5(SN=5)的RLC数据包,扇区2发来序号为6(SN=6)的RLC数据包;当终端正确接收了RLC数据包(SN=5),而没有正确接收RLC数据包(SN=6),那么在网络规定的一段时间之后,终端通过上发状态包告知网络:ACK确认RLC数据包(SN=5)已经正确接收,而NACK负确认RLC数据包(SN=6)没有正确接收。之后网络基于接收到的状态包,选择在某一个扇区重发RLC数据包(SN=6)。图2示出了跨基站单频点双接收的操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UE在不同基站的扇区1和扇区2中各自的HS-SCCH调度命令控制下,在同一个TTI内,分别从基站1和基站2的下行频点F1接收一个PDU数据包,总计两个PDU数据包。这里,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暂时忽略RLC层到MAC层数据包之间的复用或者分割关系,将上述两个RLC数据包理解为两个不同SN的RLC数据包。其中,上述从不同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接收单一频点上两个不同RLC数据包的模式通常称为跨基站同频点双小区(Inter-NodeBSFDC)模式,该模式适用于UE处于跨基站的两个相邻小区边缘的软切换区域。为了反馈RLC数据包是否正确接收,终端需要在上行无线链路发送StatusPDU状态包,不过此状态包被基站1和基站2同时接收,并且进一步上传给RNC。如扇区1发来序号为7(SN=7)的RLC数据包,扇区2发来序号为10(SN=10)的RLC数据包;当终端正确接收了RLC数据包(SN=10),而没有正确接收RLC数据包(SN=7),那么在网络规定的一段时间之后,终端通过上发状态包告诉网络:ACK确认RLC数据包(SN=10)已经正确接收,而NACK负确认RLC数据包(SN=7)没有正确接收。之后网络基于接收到的状态包,选择在某一个扇区重发RLC数据包(SN=7)。理论上,只要网络频点资源允许,同一个基站或者两个不同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也可以在不同的下行频点上发送两个不同的RLC数据包,而同时UE从同一个基站或者两个不同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的双下行频点上接收两个不同的RLC数据包,上述模式通常分别称为同基站双频点双小区(Intra-NodeBDualFrequencyDualCell,Intra-NodeBDFDC)模式和跨基站双频点双小区(Inter-NodeBDFDC)模式。上述仅仅列举了UE下行双小区接收操作的过程,逻辑上还可以向更高维进行扩展,如对于有4C-HSDPA接收能力的UE,其可以同时从同一个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或者两个不同基站的两个不同扇区的双频点进行下行四小区接收操作等等。基站内(Intra-NodeB)多点传输技术,RNC不需要对RLC数据包进行跨基站间的分流。相对于多载波技术,尽管下行RLC数据包来自于不同扇区的同一个频点或多个不同频点,但共同点在于,UE仍然从同一个基站接收HS-SCCH控制信道的调度控制,所以,即使是多个扇区内的多个HS-SCCH信道参与调度控制,由于扇区属于同一个基站,彼此间还是能够协同调度控制命令,不会出现接收的RLC数据包序号存在大量空隙(GAP)的情况。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当负确认延时计时器NACKDelayTimer计时超时时,用户终端UE开始进行重传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NACKDelayTimer的时长;按照调整后的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状态包的延时发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状态包延时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当负确认延时计时器NACKDelayTimer计时超时时,在预先配置的重传评估周期内,对重复正确接收的无线连接控制RLC数据包进行计数,得到重复个数,并根据重复个数调整NACKDelayTimer的时长;按照调整后的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状态包的延时发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根据RLC发送窗口的大小,设置NACKDelayTimer的时长并发送给UE;当UE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序号出现空隙时,在自身下一个原本上行发送状态包的时刻开启所述NACKDelayTimer开始计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重复个数调整NACKDelayTimer的时长为:当重复个数大于预先配置的门限值时,UE对所述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延长;当重复个数大于0、小于或等于预先配置的门限值时,所述NACKDelayTimer的时长保持不变;当重复个数为0时,UE对所述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缩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调整后的NACKDelayTimer的时长进行状态包的延时发送为:当所述NACKDelayTimer超时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