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明专利>正文

两用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76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所述套杆顶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用于插入内杆的通孔;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销孔,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销孔对应配合的插销,所述内杆与套筒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所述的两用拐杖在不用拐杖功能时可以变成手杖,解决了以往患者康复后拐杖失去作用被丢弃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用拐杖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变成手杖的拐杖。
技术介绍
腿部受伤的患者出行时,一般都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然而当患者康复后,原来的拐杖都会被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且可变形的两用拐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两用拐杖,该两用拐杖在不用时可变成经常使用的手杖,解决了以往拐杖使用后就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的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所述套杆顶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用于插入内杆的通孔;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销孔,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销孔对应配合的插销,所述插销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缩进内杆,所述内杆与套筒通过插销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腋托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把手相配合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所述套杆顶端设置有把手,把手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用于插入内杆的通孔;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销孔,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销孔对应配合的插销,所述插销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缩进内杆,所述内杆与套筒通过插销固定连接。所述的两用拐杖在不用拐杖功能时可以变成手杖,解决了以往患者康复后拐杖失去作用被丢弃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I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7,所述套杆I顶端设置有把手2,把手2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能够插入内杆的通孔3 ;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5 ;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销孔4,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销孔4对应配合的插销8,所述插销8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缩进内杆7,所述内杆与套筒通过插销固定连接。使用拐杖功能时,可将内杆7从套杆I中抽出,并通过插销8和销孔4的配合将内杆7固定到合适的高度;当使用手杖功能时,可按压插销8,使插销8缩进内杆中,并将内杆7完全插入到空腔中,从而变成手杖。当然也可将内杆7完全抽出来,只使用套杆的手杖功能。本技术解决了以往患者康复后拐杖失去作用被丢弃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腋托5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把手相配合的凹槽6。当内杆7完全压入空腔后,所述凹槽6可将把手2包裹起来,以增强美观度。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1)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1)顶端设置有把手(2),把手(2)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能够插入内杆的通孔(3);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5);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通的销孔(4),所述内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销孔(4)对应配合的插销(8),所述插销(8)在压力作用下能够缩进内杆(7),所述内杆与套筒通过插销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拐杖,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套杆(I)和可插入套杆空腔中的内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I)顶端设置有把手(2),把手(2)上设置有与套杆空腔相连通的能够插入内杆的通孔(3);所述内杆顶端设置有腋托(5);所述套杆沿自身轴向设置有多个与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