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针对行动不便病患者的排泄物自动集便装置。
技术介绍
排泄物处理设备是医疗和护理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目前市场上的大小便排泄物处理器包括由主机、收集箱和直接接触人体并收集排泄物的集便器,但是这种集便器与人体贴合效果不好,不能有效防止排泄物的溢出。现有排泄物护理器的主要缺点有:(I)人体在侧卧时排泄物易向外溢漏;(2)护理器结构与人体贴合时舒适性差;(3)对不同人体,不能更换同人体接触的材料,易产生交叉感染;(4)护理器内部环境不能有效的保持在恒温恒压恒湿状态下,内部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外溢漏、舒适性高的排泄物自动集便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为:排泄物自动集便装置,包括控制系统、集便装置,所述的集便装置侧面为C形,包括上部、侧部和下部,分别与人体的腹部、裆部和臀部接触,上部和下部与人体接触部分为U形,集便装置内为凹腔,与集便装置外形对应,凹腔包括凹腔上部、凹腔侧部和凹腔下部,凹腔与排泄物处理管道连通,集便装置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有C形的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安装在耗材连接板组件上,耗材连接板组件安装在集便装置上,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的上部安装U形上气囊,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的下部安装U形下气囊。集便装置凹腔内有上喷头装置和下喷头装置,所述的上喷头装置安置在凹腔侧部内壁上,所述的下喷头装置安置在凹腔下部,所述的上喷头装置和下喷头装置与水气共用管道系统相连接。下喷头装置喷头朝向凹腔侧部内壁;上喷头装置喷头朝向集便装置的C形豁口处。集便装置凹腔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红外线 ...
【技术保护点】
排泄物自动集便装置,包括控制系统、集便装置(3),所述的集便装置(3)侧面为C形,包括上部(31)、侧部(32)和下部(33),分别与人体的腹部、裆部和臀部接触,上部和下部与人体接触部分为U形,集便装置(3)内为凹腔(34),与集便装置(3)外形对应,凹腔(34)包括凹腔上部(341)、凹腔侧部(342)和凹腔下部(343),凹腔(34)与排泄物处理管道(16)连通,其特征在于:集便装置(3)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有C形的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1),所述的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1)安装在耗材连接板组件(10)上,耗材连接板组件(10)安装在集便装置(3)上,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1)的上部安装U形上气囊(2),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1)的下部安装U形下气囊(8)。
【技术特征摘要】
1.泄物自动集便装置,包括控制系统、集便装置(3),所述的集便装置(3)侧面为C形,包括上部(31)、侧部(32)和下部(33),分别与人体的腹部、裆部和臀部接触,上部和下部与人体接触部分为U形,集便装置(3)内为凹腔(34),与集便装置(3)外形对应,凹腔(34)包括凹腔上部(341)、凹腔侧部(342)和凹腔下部(343),凹腔(34)与排泄物处理管道(16)连通,其特征在于:集便装置(3)与人体接触的部位有C形的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I ),所述的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I)安装在耗材连接板组件(10)上,耗材连接板组件(10)安装在集便装置(3)上,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I)的上部安装U形上气囊(2),自动适应整体密封垫(I)的下部安装U形下气囊(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泄物自动集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便装置(3)凹腔(34)内有上喷头装置(4)和下喷头装置(6),所述的上喷头装置(4)安置在凹腔侧部(342)内壁上,所述的下喷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生,石秀东,化大兴,李海生,申式凡,石珂,黄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佑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