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969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0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鞋,所述安全鞋包括鞋内里、鞋面、中底板、包头和鞋底,该安全鞋的鞋内里与中底板一体成型构成袜套,在缝合工艺中只需将鞋面与鞋底缝合在一起,便避免了原先的缝合工艺中由于要将鞋面、鞋内里和鞋底缝制在一起而产生的鞋内里上有针线孔的问题,减少了安全鞋漏水的可能性,并且该安全鞋的制造方法克服了原先的缝线工艺中不能将靠近包头部分的鞋面缝制在鞋底上的问题,采用了其他的缝线方式将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与鞋底的侧面缝合在一起,将鞋面牢固地固定在了鞋底上,该安全鞋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鞋面连接鞋底的部分开裂,也不会因为胶体的使用而污染环境,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鞋
技术介绍
含抗砸包头的安全鞋类产品,其厚度、冲击能量与静压等安全指标均需达到国家的安全标准,对这种抗砸包头的硬度与形状都有一定的讲究,在放入鞋前端的鞋面中时,抗砸包头会使鞋的前端饱满挺括,且坚硬、不易变形,因此不能在压下包头后在鞋的前端车缝制线,现在市面上生产的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抗砸包头的安全鞋类产品,其大多都是在套上包头后通过涂胶或注塑工艺将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固定于鞋底上的,因为鞋面与鞋底的结合部是穿鞋人在运动过程中最容易被拉扯、损耗的部分,因此使用这种工艺做出的安全鞋的缺点是使用时间一长其结合部便容易开裂,从而丧失了该安全鞋保护脚的作用,而且这种用胶粘粘合的安全鞋的鞋面与鞋底的结合部在粘合剂开胶时均会污染环境,不能起到环保的作用。现在市面上的采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抗砸包头的安全鞋类产品还有一种使用缝线工艺制造的安全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这种安全鞋鞋面12的侧面与鞋底40的边缘之间有一个不宽的平面50,这种安全鞋的制鞋工艺为在套上包头30并粘合好鞋面12后,通过涂胶或注塑工艺将包头30部分的鞋面12靠近鞋底40的部分固定于鞋底上,再在鞋底40靠近包头30部分的平面50上贴上已制好假线的边条以保证美观,接着再通过车缝工艺将除靠近包头30部分外的其他鞋面12靠近鞋底40的部分与鞋内里11及鞋底40缝合在一起,在缝线时针线会穿过鞋内里,针线结的位置在平面50上及鞋底40的内部,该安全鞋的缺点是鞋面12、鞋内里11与鞋底40缝合在了一起,针线穿透了鞋内里11,这种安全鞋不防水,若在雨天穿这种安全鞋则雨水容易通过针线孔透过鞋内里进到鞋内,从而妨碍了行走的方便,影响了穿鞋人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鞋,以解决通过缝线工艺缝制鞋底与鞋面的安全鞋会漏水的问题,及通过注塑及涂胶工艺粘合鞋底与鞋面的安全鞋会环境污染及其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鞋,所述安全鞋包括:鞋面部分,其包括鞋内里和鞋面,所述鞋面包裹于所述鞋内里外,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内里除靠近足尖的部分与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在一起;中底板,其与所述鞋内里一体成型构成袜套;包头,其套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外并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粘合在一起,所述鞋面靠近足尖的部分除其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于所述包头外侧;以及鞋底,其上设有红板,所述红板粘合于所述鞋底靠近足尖的部分上,所述红板位于所述包头的正下方,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缝在一起,在缝合时针线不穿透所述鞋内里。进一步的,所述安全鞋还包括热熔胶片,所述热熔胶片粘合于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内里之间,所述热熔胶片位于所述安全鞋的脚后跟处。进一步的,所述安全鞋还包括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粘合于所述包头与所述鞋面靠近足尖的部分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安全鞋,其鞋内里与中底板一体成型构成袜套,该安全鞋在缝合工艺中只需将鞋面与鞋底缝合在一起,便避免了原先的缝合工艺中由于要将鞋面、鞋内里和鞋底缝制在一起而产生的鞋内里上有针线孔的问题,减少了安全鞋漏水的可能性,并且原先的安全鞋由于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包头的硬度与其定型后的形状关系,不能在包头位置周围的平面上将靠近包头位置的鞋面与鞋底通过车缝工艺缝合在一起,从而均使用注塑或涂胶等的方式将在包头位置上的鞋面固定在鞋底上,因此粘合在鞋底上的鞋面会有因长时间使用而胶体开裂使鞋面与鞋底分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的安全鞋的制造方法克服了原先的缝线工艺中不能将靠近包头部分的鞋面缝制在鞋底上的问题,采用了其他的缝线方式将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与鞋底的侧面缝合在一起,将鞋面牢固地固定在了鞋底上,该安全鞋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鞋面连接鞋底的部分开裂,也不会因为胶体的使用而污染环境,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安全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10:鞋面部分;11:鞋内里;12:鞋面;13:热熔胶片;20:中底板;30:包头;31:无纺布;40:鞋底;41:红板;50: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安全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鞋,所述安全鞋包括:鞋面部分,其包括鞋内里和鞋面,所述鞋面包裹于所述鞋内里外,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内里除靠近足尖的部分与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在一起;中底板,其与所述鞋内里一体成型构成袜套;包头,其套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外并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粘合在一起,所述鞋面靠近足尖的部分除其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于所述包头外侧;以及鞋底,其上设有红板,所述红板粘合于所述鞋底靠近足尖的部分上,所述红板位于所述包头的正下方,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缝在一起,在缝合时针线不穿透所述鞋内里。本技术提供的安全鞋,其鞋内里与中底板一体成型构成袜套,该安全鞋在缝合工艺中只需将鞋面与鞋底缝合在一起,便避免了原先的缝合工艺中由于要将鞋面、鞋内里和鞋底缝制在一起而产生的鞋内里上有针线孔的问题,减少了安全鞋漏水的可能性,并且原先的安全鞋由于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包头的硬度与其定型后的形状关系,不能在包头位置周围的平面上将靠近包头位置的鞋面与鞋底通过车缝工艺缝合在一起,从而均使用注塑或涂胶等的方式将在包头位置上的鞋面固定在鞋底上,因此粘合在鞋底上的鞋面会有因长时间使用而胶体开裂使鞋面与鞋底分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的安全鞋的制造方法克服了原先的缝线工艺中不能将靠近包头部分的鞋面缝制在鞋底上的问题,采用了其他的缝线方式将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缝合在鞋底的侧面,将鞋面牢固地固定在了鞋底上,该安全鞋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鞋面连接鞋底的部分开裂,也不会因为胶体的使用而污染环境,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全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鞋,所述安全鞋包括:鞋面部分10,其包括鞋内里11和鞋面12,所述鞋面12包裹于所述鞋内里11外,所述鞋面12与所述鞋内里11除其靠近足尖的部分与靠近鞋底40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在一起;中底板20,所述中底板20与所述鞋内里11 一体成型构成袜套;包头30,其套于所述鞋内里11靠近足尖的部分外并与所述鞋内里11靠近足尖的部分粘合在一起,所述鞋面12靠近足尖的部分除其靠近鞋底40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于所述包头30外侧;以及鞋底40,其上设有红板41,所述红板41粘合于所述鞋底40靠近足尖的部分上,所述红板40位于所述包头30的正下方,所述鞋底40与所述鞋面12靠近鞋底40的部分缝在一起,在缝合时针线不穿透所述鞋内里11,当包头30上方向下产生的压力作用于包头30上时,其下方有红板41帮助支撑,从而使该安全鞋在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部分,其包括鞋内里和鞋面,所述鞋面包裹于所述鞋内里外,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内里除靠近足尖的部分与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在一起;中底板,其与所述鞋内里一体成型构成袜套;包头,其套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外并与所述鞋内里靠近足尖的部分粘合在一起,所述鞋面靠近足尖的部分除其靠近鞋底的部分不做粘合处理外其他部分均粘合于所述包头外侧;以及鞋底,其上设有红板,所述红板粘合于所述鞋底靠近足尖的部分上,所述红板位于所述包头的正下方,所述鞋底与所述鞋面靠近鞋底的部分缝在一起,在缝合时针线不穿透所述鞋内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一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