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清洗装置(10)中设置有清洗槽(40)和放电产生器(50)。作为清洗对象的内窥镜(100)收纳在清洗槽(40)内并浸渍在清洗水中。放电产生器(50)的放电单元(50a)设置在清洗槽(40)内,成为浸渍在清洗水中的状态。放电单元(50a)的一对电极(51、52)与直流电源(65)连接。若直流电源(65)向一对电极(51、52)施加电压,就在一对电极(51、52)之间产生流光放电,生成过氧化氢。在清洗槽(40)内,用已通过流光放电生成的过氧化氢对内窥镜(100)进行杀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医疗器械(medical equipment)浸溃在清洗液中来清洗该医疗器械的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将医疗器械浸溃在清洗液中来清洗该医疗器械的清洗装置已为众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即内窥镜的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包括贮存浓缩化学溶液的瓶和用来收纳内窥镜的清洗槽。在该清洗装置中,用将瓶内的浓缩化学溶液稀释到规定浓度而成的化学溶液作清洗液,用该清洗液对清洗槽内的内窥镜进行清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 - 1195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可以想到在上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中使用含有过氧化氢的清洗水的方法。然而,当使用这种清洗水时,需要向清洗槽内适当地补充具有规定浓度的双氧水。也可以想到下述方法,即:例如通过在装置内对水进行电解,来生成过氧化氢。然而,在通过电解生成过氧化氢的方式下,过氧化氢的生成速度较慢,有可能为获得具有足够的杀菌效果的清洗水而需要很多时间。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生成杀菌效果较高的清洗水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下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为对象,该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用来收纳医疗器械100的清洗槽40,用清洗水对该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进行清洗。在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中设置有放电产生器50,该放电产生器50具有一对电极51、52和电源部65,该一对电极51、52用来在清洗水中产生流光放电,该电源部65向该一对电极51、52施加电压,所述放电产生器50通过所述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在清洗水中生成过氧化氢,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用含有已通过所述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生成的过氧化氢的清洗水对所述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进行清洗。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若电源部65向一对电极51、52施加电压,就在清洗水中产生流光放电。若在清洗水中进行流光放电,就生成羟自由基等活性种。若已生成的活性种与水分子反应,就生成大量过氧化氢。其结果是,能够简便地获得含有过氧化氢的清洗水。然后,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由于已生成的过氧化氢而得以杀菌。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放电产生器50的一对电极51、52设置在所述清洗槽40内。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设置于清洗槽40内的一对电极51、52之间进行流光放电。在贮存于清洗槽40内的清洗水中生成过氧化氢,医疗器械100由于已生成的过氧化氢而得以杀菌。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辅助箱20和输水通路31,在该辅助箱20中贮存清洗液,所述放电产生器50的所述一对电极51、52设置在该辅助箱20内,该输水通路31将含有过氧化氢的清洗水从所述辅助箱20送向所述清洗槽40。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未与清洗槽40构成为一体的辅助箱20内设置有放电产生器50的一对电极51、52,在辅助箱20内的清洗水中进行流光放电。含有已在辅助箱20内生成的过氧化氢的清洗水从辅助箱20通过输水通路31送向清洗槽40。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由于清洗水中的过氧化氢而得以杀菌。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源部由向所述一对电极51、52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65构成,所述放电产生器50包括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该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使位于所述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电流路径的电流密度增高。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若直流电源65向一对电极51、52施加直流电压,就在一对电极51、52之间产生流光放电。在此,当`如上所述向一对电极51、52施加直流电压时,与例如施加脉冲电压的情况相比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漏电流更多,更难以进行放电。相对于此,在本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的放电产生器50中,设置有使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电流密度增高的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因为能够用该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使放电的电流密度增高,所以即使用直流电源65作电源部,也能够进行稳定的放电。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所述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形成为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 58且具有绝缘性的容器状,所述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配置为仅将所述一对电极51、52中的一个电极51包围起来。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形成为具有绝缘性的容器状的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配置为包围电极51。在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 58。在一对电极51、52之间经该开口 58形成电流路径。因为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电流路径由于该开口 58而变窄,所以开口 58附近的电流密度增高。其结果是,能够在一对电极51、52之间经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的开口 58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所述第四或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屏蔽部件60,该屏蔽部件60形成为具有导电性的网状而已接地,并配置为:该屏蔽部件60将所述一对电极51、52和所述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的周围包围起来。 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一对电极51、52和所述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被屏蔽部件60包围。屏蔽部件60形成为具有导电性的网状。并且,屏蔽部件60已接地(ground)。因此,已通过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产生的电荷不会漏到屏蔽部件60的外部。一专利技术的效果一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向放电产生器50的一对电极51、52施加电压,来在清洗水中产生流光放电,用已通过清洗水中的流光放电生成的过氧化氢对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进行清洗。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从外部向医疗器械清洗装置10补充双氧水,即能够简便地获得含有过氧化氢的清洗水。当在清洗水中进行流光放电时,与例如对清洗水进行电解的情况相比过氧化氢的生成速度极快。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较短的时间生成大量的过氧化氢,能够以较短的时间获得足够的杀菌效果。在所述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用直流电源65作放电产生器50的电源部。因此,与已知的脉冲电源相比能够谋求电源部的简化、低成本化、小型化。而且,若采用脉冲电源,伴随放电在水中产生的冲击波或噪音就会较大。相对于此,因为在本方面的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是直流电源65,所以能够使上述冲击波和噪音减小。再说,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放电产生器50中设置有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因此,即使是在用直流电源65作电源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清洗水中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从而能够稳定地生成过氧化氢。在所述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用容器状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包围电极51,用形成在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上的开口 58使电流路径变窄。因此,能够使开口 58附近的电流密度增高,能够使流光放电更加稳定,从而可靠地生成过氧化氢。在所述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一对电极51、52和电流密度集中部件55被屏蔽部件60包围起来,因而已通过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产生的电荷不会漏到屏蔽部件60的外部。因此,在正在进行流光放电时,即使作业人员接触屏蔽部件60外部的清洗液也不会触电,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装置10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结构略图。图3是放大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6 JP 2010-2082491.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用来收纳医疗器械(100)的清洗槽(40),用清洗水对该清洗槽(40)内的医疗器械(100)进行清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中设置有放电产生器(50),该放电产生器(50)具有一对电极(51、52)和电源部(65),该一对电极(51、52)用来在清洗水中产生流光放电,该电源部(65)向该一对电极(51、52)施加电压,所述放电产生器(50)通过所述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在清洗水中生成过氧化氢, 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用含有已通过所述一对电极(51、52)之间的流光放电生成的过氧化氢的清洗水对所述清洗槽(40 )内的医疗器械(100 )进行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产生器(50)的一对电极(51、52)设置在所述清洗槽(4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医疗器械清洗装置包括: 辅助箱(20),在该辅助箱(20)中贮存清洗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利夫,香川谦吉,岩龟诚,大神光司,井实孝则,高平进一,大岛荣里子,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