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包括空空冷却器主体、外风风机、风机护罩,风机固定风罩和出风风罩,空空冷却器主体下部为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结构。空空冷却器主体部分不再采用平板式结构,而采用侧板和隔板上切割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工业发电机主体的机座将只包含下半部分的机座,上半部分机座由本冷却器的圆弧部分替代,使得空空冷热交换器与发电机的主体上半部分完全配合,它克服了现有存在的电机主体机座与换热器底板分离,热交换器结构体积庞大,管外气体流动阻力损失大,接近底板区域的换热管换热效率低下的缺陷,并且有效布管区更多,节省了空间,减小了换热器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发电机行业的空空冷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发电机普遍采用的空水冷却器,众所周知,水资源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丰富的,而空气是在世界各地各种环境下都有的,所以在缺水的环境下工业发电机使用空空冷却器是当然的选择。现有的电机发电机冷却方式多采用的是换热器作为一个模块,发电机作为一个模块,二者通过密封垫平面密封接触,其优点是制作精度要求较低,安装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冷却器与发电机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模块,在内风风路设计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从而影响换热效果,并且由于发电机的结构尺寸一般比较大,从而导致配套的空空冷却器的结构尺寸也很大,进一步提高了内风风路的风阻,加大了内风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增强工业发电机空空冷却器的紧凑性,提高了空空冷却器的风路通畅性,减小了管外气体流动阻力,增大了内风风量,提高了换热系数,从而在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确保工业发电机安全经济的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包括空空冷却器主体、外风风机、风机护罩,风机固定风罩和出风风罩,空空冷却器主体下部为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结构,使得空空冷热交换器与发电机的主体上半部分完全配合。为了实现结构优化和风路的合理化设计,其进一步的措施是:空空冷却器主体的端板和侧板下部设有用于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结合的法兰条和搭扣。在空空冷却器主体的顶板上设有导风板,利于内风的流线型流动,减小流动阻力。冷却器的换热管与端板采用胀接紧密结合,从而将内风与外风分开,以免串风。冷却器的换热管采用矩形排布方式,管间距SI和排间距S2满足Sl/S2=0.9 1.3,有效的减小风阻。冷却器两边的出口侧减少部分换热管,从而形成渐扩的内风出口形状。外风风路在运行时采用两台大风量的轴流风机供风,确保冷却风的风量,另外还准备了一台备用风机以防在风机损坏一台时工业发电机出现停机而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转。为达到三台风机两用一备的目的,在风机出风口加装了风机调节门,可以随时关闭任何一台风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空空冷热交换器在与工业发电机装配时成为发电机机座的上半部分,它克服了现有存在的电机主体机座与换热器底板分离,热交换器结构体积庞大,管外气体流动阻力损失大,接近底板区域的换热管换热效率低下的局面,并且有效布管区更多,节省了空间,减小了换热器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采用冷却器底部与发电机机座相结合的设计,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节省空间; (2)换热器底部直接用法兰条和搭扣与工业发电机主机相连,不存在内风循环的急剧缩小和急剧扩张的位置,风路更加合理,换热管的有效面积更大; (3)冷却器不采用通常的三角形排列,而采用优化的矩形排列,进一步减小了内风风阻,提高了内风风量。附图说明图1是工业发电机组成冷却器总成; 图2是工业发电机空空冷却器主体结构; 图3是换热管排布示意 图4是内风风路不意 图5是外风风路不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包括连接于工业发电机的空空冷却器主体2、外风风机4、风机护罩6,风机固定风罩3和出风风罩I等五大部分通过螺栓等连接而成。外风风机4采用两台大风量的轴流风机供风,确保冷却风的风量,另外还准备了一台备用风机以防在风机损坏一台时工业发电机出现停机而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转。在风机出风口处装有可以控制任一台风机关闭的风机调节门6。参见图2、图3,空空冷却器主体下部为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结构。为了实现减小管外气体的流动阻力损失,空空冷却器主体2的侧板25与隔板27采用圆弧形的结构,在工业发电机装配时成为发电机机座的上半部分,与工业发电机主体机座装配后形成一个圆柱体的结构,且在内风风路上没有明显的阻碍区域,内风流动平滑稳定,流动阻力小,并且有效布管区更多,节省了空间,减小了换热器的体积。空空冷却器主体的端板21和侧板25下部设有法兰条26和搭扣28,用于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结合。在空空冷却器主体的顶板22上设有导风板23,利于内风的流线型流动,减小流动阻力。冷却器的换热管24与端板21采用胀接紧密结合,从而将内风与外风分开,以免串风。冷却器的换热管24采用矩形排布方式,管间距SI和排间距S2满足Sl/S2=0.9 1.3,有效的减小风阻。冷却器两边的出口侧减少部分换热管,从而形成渐扩的内风出口形状,以保证管外气体的均匀流动。如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在工业发电机运行的过程中,以工业发电机的转子(和内风扇)作为动力源使内风进行循环流动,流动路线如图4,工业发电机产生的热量将内风加热后,径向进入工业发电机冷却器的下半部分,然后向上进入冷却管束区,与换热管内的冷空气进行一次热交换,然后内风到达顶板经过导风板转向再经过换热管束区冷却,被冷却后的内风进入工业发电机内部对工业发电机的各个部件进行冷却,如此循环。外风则是通过风机按照图5所示,先经过风机护罩,再经过风机,调节门,固定风罩,到达冷却器主体与内风进行热交换完毕后通过出风罩直接排出到大气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包括空空冷却器主体、外风风机、风机护罩,风机固定风罩和出风风罩,其特征在于:空空冷却器主体下部为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包括空空冷却器主体、外风风机、风机护罩,风机固定风罩和出风风罩,其特征在于:空空冷却器主体下部为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相配合的半圆弧形结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空空冷却器主体的端板和侧板下部设有用于与工业发电机主体结合的法兰条和搭扣。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空空冷却器主体的顶板上设有导风板。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发电机用空空冷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器的换热管与端板采用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洪,贺捷,蒋志军,席星衡,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崇德科技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