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3944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检测灯芯是否漏气,然后通过导管抽出不漏气灯芯内的气体,再通过导管向灯芯内充入卤素气体,最后将导管割掉,并将残留的割脚压平。从上述过程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灯芯充气之前增加了灯芯漏气检测工序,防止向不合格的灯芯内进行充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产品的残次率;对灯芯进行多次通电和抽气工序,将灯芯内的杂质气体抽出,确保灯芯内卤素气体的含量,增加了成品卤素灯的使用寿命;将位于灯芯顶部处,割断导管残留的割脚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压平,防止割脚在之后的生产运输中损坏,造成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卤素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
技术介绍
卤素灯,亦称钨卤灯泡,是白炽灯的一种。原理是在灯泡内注入碘或溴等卤素气体。在高温下,升华的钨丝与卤素进行化学作用,升华的钨会重新凝固在钨丝上,形成平衡的循环,避免钨丝过早断裂。因此卤素灯泡比白炽灯更长寿。目前的生产中,卤素灯芯的半成品未经过检测就直接向灯芯内进行充气,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而且也造成灯芯的合格率较低,残次品的数量较多;另外,灯芯在充卤素气之前,灯芯内的气体抽牌不够彻底,造成灯芯内的卤素气体中混有杂质气体,造成灯芯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浪费了生产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还造成成品卤素灯的使用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避免对不合格的灯芯进行充气,提高了充入灯芯内卤素气体的纯度。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灯芯进行检测是否漏气: 2)通过灯芯顶部的导管,将检测合格的灯芯内气体抽走; 3)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通过导管向灯芯内充入氮气; 4)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5MPa的范围内时,对灯芯进行加热; 5)当灯芯预热后,向灯芯内充入氢气; 6)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5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 7)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进行多次通电,每次通电时间在2 4秒范围内,电压在6(T320V的范围内; 8)将通电之后的灯芯冷却至室温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导管向灯芯充入相应的卤素气体; 9)当灯芯内的气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将灯芯浸入低温液体中; 10)将灯芯顶部的导管割断,同时进行封口; 11)将导管残留的割脚进行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将割脚压平; 12)将压平割脚的灯芯从低温液体中取出恢复至室温,之后进行下一工序的生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步骤I)中,通过电火花向灯芯的灯脚放电,检测灯芯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灯芯呈微弱的红光或紫光;如果不漏气,则灯芯呈强烈的白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步骤4)中,加热灯芯的火焰温度在18(Γ220摄氏度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在2 3秒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步骤7)中,灯芯进行两次通电或者四次通电;当灯芯进行两次通电时,两次通电的电压分别在6(T80V和12(Tl40V的范围内,通电后,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使灯芯内的气压在-2'1.7MPa的范围内;当灯芯进行四次通电时,先经过上述的两次通电和抽走灯芯内的气体,再次进行两次通电,通电的电压分别在220 240V和30(T320V的范围内,并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使灯芯内的气压在-1.7 -1.3MPa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步骤9)和11)中,,所述低温液体为液氮。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步骤11)中,加热割脚的火焰温度在35(Γ400摄氏度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在灯芯充气之前增加了灯芯漏气检测工序,防止向不合格的灯芯内进行充气,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产品的残次率。第二、对灯芯进行多次通电和抽气工序,将灯芯内的杂质气体抽出,确保灯芯内卤素气体的含量,增加了成品卤素灯的使用寿命。 第三、将位于灯芯顶部处,割断导管残留的割脚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压平,防止割脚在之后的生广运输中损坏,造成废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先对灯芯进行检测是否漏气,将漏气的灯芯收集至废品回收装置内:通过电火花向灯芯的灯脚放电,检测灯芯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灯芯呈微弱的红光或紫光;如果不漏气,则灯芯呈强烈的白光;之后再通过灯芯顶部的导管,将检测合格的灯芯内气体抽走;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本实施案例中,灯芯内的气压为_2MPa),通过导管向灯芯内充入氮气;当灯芯内氮气的气压在0.03^0.05MPa的范围内时(本实施案例中,灯芯内氮气的气压为0.04MPa),对灯芯进行加热;加热灯芯的火焰温度在18(Γ220摄氏度的范围内,加热时间在2 3秒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火焰温度为200摄氏度,加热时间为2.5秒);当灯芯预热后,向灯芯内充入氢气;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 0.05MPa的范围内时(本实施案例中,灯芯内氢气的气压为0.04MPa),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本实施案例中,灯芯的气压为_2MPa),将灯芯进行多次通电,每次通电时间在2 4秒范围内(办实施案例中,通电时间为2.5秒),电压在6(T320V的范围内;灯芯进行两次通电或者四次通电;当灯芯进行两次通电时,两次通电的电压分别在6(T80V和12(Tl40V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两次通电的电压为别为70V和130V),通电后,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使灯芯内的气压在-2'1.7MPa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灯芯内的气压为_1.8MPa);当灯芯进行四次通电时,先经过上述的两次通电和抽走灯芯内的气体,再次进行两次通电,通电的电压分别在22(T240V和30(T320V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两次通电的电压分别为230V和310V),并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使灯芯内的气压在-1.7^-1.3MPa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灯芯内的气压为-1.5MPa);将通电之后的灯芯冷却至室温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导管向灯芯充入相应的卤素气体;当灯芯内的气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将灯芯在浸在液氮内进行冷冻;将灯芯顶部的导管割断,同时进行封口 ;将导管残留的割脚进行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将割脚压平;将压平割脚的灯芯冷从液氮中取出恢复至室温,之后进行下一工序的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灯芯进行检测是否漏气:2)通过灯芯顶部的导管,将检测合格的灯芯内气体抽走;3)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通过导管向灯芯内充入氮气;4)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05MPa的范围内时,对灯芯进行加热;5)当灯芯预热后,向灯芯内充入氢气;6)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05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7)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进行多次通电,每次通电时间在2~4秒范围内,电压在60~320V的范围内;8)将通电之后的灯芯冷却至室温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导管向灯芯充入相应的卤素气体;9)当灯芯内的气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将灯芯浸入低温液体中;10)将灯芯顶部的导管割断,同时进行封口;11)将导管残留的割脚进行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将割脚压平;12)将压平割脚的灯芯从低温液体中取出恢复至室温,之后进行下一工序的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灯芯进行检测是否漏气: 2)通过灯芯顶部的导管,将检测合格的灯芯内气体抽走; 3)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通过导管向灯芯内充入氮气; 4)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5MPa的范围内时,对灯芯进行加热; 5)当灯芯预热后,向灯芯内充入氢气; 6)当灯芯内的气压在0.03、.05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内的气体抽走; 7)当灯芯内的气压在-2.3^-1.8MPa的范围内时,将灯芯进行多次通电,每次通电时间在2 4秒范围内,电压在6(T320V的范围内; 8)将通电之后的灯芯冷却至室温后,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导管向灯芯充入相应的卤素气体; 9)当灯芯内的气压达到设计要求时,将灯芯浸入低温液体中; 10)将灯芯顶部的导管 割断,同时进行封口; 11)将导管残留的割脚进行加热至红热状态后,将割脚压平; 12)将压平割脚的灯芯从低温液体中取出恢复至室温,之后进行下一工序的生产。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素灯灯芯的卤素气体充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通过电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刘睿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