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摆动的使用者支承装置的侧三角肌锻炼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379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50
侧三角肌锻炼器械,其具有接合地面的主框架、使用者支承枢轴、使用者支承组件、以及枢转地安装的使用者接合装置或锻炼臂组件,使用者支承组件通过使用者支承枢轴枢转地安装在主框架上,使用者接合装置或锻炼臂组件具有臂垫,使用者的前臂在从开始位置向外及向上推动臂垫时与臂垫接合。连接连杆将使用者接合装置的运动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运动,使得使用者接合装置的枢转运动导致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自校准、枢转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用于进行隔离锻炼的锻炼器械,具体地涉及侧平举或三角肌锻炼器械。
技术介绍
肩部肌肉或三角肌由三组肌肉或肌纤维组成,參照肩部上的位置,三组肌肉或肌纤维具体为前纤維、侧纤维和后纤维。要进行侧三角肌锻炼,臂部需绕肩关节向外及向上转动。该锻炼可作为自由力量锻炼进行,开始时臂部悬在身体两侧,手抓握哑铃,手掌向内且肘部弯曲。在已知的侧三角肌器械中,使用者就坐于固定位置并与位于座位两侧的锻炼臂上的臂垫接合,同时使用者的臂部的肘部弯曲并且其手抓握锻炼臂端部处的手柄。然后,臂部转动以克服锻炼阻力或负载向上和向外推动锻炼臂。这种类型的锻炼不能均匀地锻炼全部三组肩部肌肉或三角肌。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三角肌锻炼器械具有活动的使用者接合装置和连接联动装置,连接联动装置将使用者接合装置的运动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的摆动运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三角肌锻炼器械具有使用者支承装置,使用者支承装置被枢转地安装在固定的主框架上并联接至活动的使用者接合装置或锻炼臂组件,使得在锻炼过程中使用者接合装置的运动被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绕其枢轴线的转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者支承装置包括使用者座椅和使用者接合装置,使用者接合装置包括左枢转锻炼臂和右枢转锻炼臂,左枢转锻炼臂和右枢转锻炼臂被配置为当使用者坐在使用者支承装置上时接合使用者的前臂和手部。锻炼臂枢转地安装在固定支承框架上以从使用者支承装置的相反侧上的相应的静止位置向外且向上运动。连接联动装置将锻炼臂的运动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运动。锻炼阻力装置或负载与锻炼臂、使用者支承装置或连接联动装置相关联以阻止三角肌锻炼。使用者支承装置和锻炼臂的组合运动提供了更安全、更自然感觉的锻炼动作,其能够在锻炼过程中不断调整使用者的位置以在整个锻炼过程中維持部件之间的适当对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锻炼臂向上转动时使用者支承座椅向前转动,使用者的臂部不随着使用者座椅转动跟随使用者躯干移动。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这些身体部分之间的位移改变了对三角肌的需要,以从肌肉前向后位移,从而提供与具有固定支承装置的三角肌器械相比更大范围的肌肉锻炼。结果产生了更严密复制在对应的自由力量锻炼中发现的运动的更自然感觉的锻炼运动,以及整个三角肌的更均匀的锻炼。在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当锻炼臂从锻炼开始至结束向外及向上运动时使用者支承座椅向后转动,使得在锻炼过程中三角肌需要从后至前位移。附图说明通过对附图进行研究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其中相似的參考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侧三角肌锻炼器械的后视立体图,该器械处于三角肌锻炼的开始位置;图2为与图1类似的后视立体图,但图2示出处于三角肌锻炼的结束位置的锻炼臂;图3为图1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正视立体图;图4为图2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正视立体图;图5为图1和图3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侧视图;图6为图2和图4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侧视图;图7为图1、图3和图5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后视图;图8为图2、图4和图6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后视图;图9为图1、图3、图5和图7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俯视图;图10为图2、图4、图6和图8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俯视图;图11为图1至图10的器械的剖开立体视图,其中一些部件被移除以示出使用者支承装置与锻炼阻力装置之间的线缆布线;图12A为图1的处于开始位置的侧三角肌器械的后视立体图,其中使用者坐在摆动的使用者支承装置上并与锻炼臂接合;图12B为与图12A类似的后视立体图,但图12B示出处于三角肌锻炼的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图13A为示出图12A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的后视图;图13B为示出图12B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的后视图;图14A为示出图12A和13A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的侧视图;图14B为与图14A类似的侧视图,但图14B示出图12B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图15为示出图14A和图14B的两个位置重叠的侧视图,从而示出在锻炼过程中器械的活动部件的运动;图16为示出图1至图15的锻炼器械的更改的立体图,其中器械处于侧三角肌锻炼的开始位置;图17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侧三角肌锻炼器械的立体图,其中器械处于三角肌锻炼的开始位置;图18为与图17类似的正视立体图,但图18示出处于三角肌锻炼的结束位置的锻炼臂;图19为图17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后视立体图;图20为图18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后视立体图;图21为图17和图19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侧视图;图22为图18和图20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侧视图;图23为图17、图19和图21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正视图24为图18、图20和图22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正视图;图25为图17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的俯视图;图26为图18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的俯视图;图27为图17至图26的器械的剖开立体视图,示出锻炼臂组件与使用者支承装置之间以及使用者支承装置与锻炼阻力装置之间的线缆布线;图28A为图17的处于开始位置的侧三角肌器械的正视立体图,其中使用者坐在摆动的使用者支承装置上并与锻炼臂接合;图28B为与图28A类似的正视立体图,但图28B示出处于三角肌锻炼的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图29A为示出图28A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的侧视图;图29B为与图29A类似的侧视图,但图29B示出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图30A为示出图28A和29A的处于开始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的正视图;图30B为与图30A类似的正视图,但图30B示出图28B和图29B的处于结束位置的器械和使用者;图31为示出图29A和图29B的两个位置重叠的侧视图,从而示出在锻炼过程中器械的活动部件的运动;以及图32为示出图30A和图30B的两个位置重叠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本文所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具有摆动的使用者支承装置的侧三角肌锻炼器械。使用者支承装置和使用者接合装置或锻炼臂组件在锻炼过程中运动,连接联动装置将使用者接合装置的运动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的摆动运动,使得使用者支承装置跟随使用者接合装置以在锻炼过程中调整使用者相对于使用者接合装置的位置并为使用者提供更均匀的肌肉锻炼和更好的稳定性。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如何以多种替换实施方式和替换应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虽然将在本文中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但可以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而不是限制性的。图1至图11示出侧三角肌锻炼器械10的第一实施方式,而图12A至图15示出在器械上处于锻炼位置并进行三角肌锻炼的使用者。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三角肌锻炼器械10具有使用者支承装置12,使用者支承装置12枢转地安装在固定的主框架14上,并通过连接联动装置11联接至活动的使用者接合装置或锻炼臂组件15,使得在锻炼过程中使用者接合装置的运动被转换成使用者支承装置绕其枢轴线的转动,下面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锻炼阻力装置或负载与锻炼臂、使用者支承装置或连接联动装置相关联以阻止三角肌锻炼。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锻炼阻力装置包括位于配重片堆壳体18中的所选配重片堆16,配重片堆壳体18通过线缆和滑轮组件13 (在图11中更详细地示出)联接至使用者支承装置12。在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侧三角肌锻炼器械,包括:固定的主框架;使用者支承装置,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相对于所述主框架被枢转地安装并适于支承位于面向前的锻炼位置的使用者,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能够在侧三角肌锻炼过程中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运动;锻炼臂组件,具有左锻炼臂和右锻炼臂,所述左锻炼臂和所述右锻炼臂均相对于所述主框架被枢转地安装,并被配置为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相反侧上的相应静止位置向外及向上运动,各个锻炼臂具有前臂接合部,所述前臂接合部适用于当使用者支承在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锻炼位置时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应前臂接合以进行侧三角肌锻炼;连接联动装置,位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与所述锻炼臂组件之间,并使所述锻炼臂的运动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运动相联系;以及负载,阻止所述锻炼臂组件、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和所述连接联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1 US 61/554,3561.三角肌锻炼器械,包括: 固定的主框架; 使用者支承装置,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相对于所述主框架被枢转地安装并适于支承位于面向前的锻炼位置的使用者,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能够在侧三角肌锻炼过程中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运动; 锻炼臂组件,具有左锻炼臂和右锻炼臂,所述左锻炼臂和所述右锻炼臂均相对于所述主框架被枢转地安装,并被配置为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相反侧上的相应静止位置向外及向上运动,各个锻炼臂具有前臂接合部,所述前臂接合部适用于当使用者支承在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锻炼位置时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应前臂接合以进行侧三角肌锻炼; 连接联动装置,位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与所述锻炼臂组件之间,并使所述锻炼臂的运动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运动相联系;以及 负载,阻止所述锻炼臂组件、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和所述连接联动装置中的至少ー个的运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至少包括使用者支承座椅,所述使用者支承座椅支承处于就坐位置的使用者。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至少具有主要支承装置和次要支承装置,所述主要支 承装置和所述次要支承装置在整个侧三角肌锻炼过程中支承使用者身体上的分离的位置,并在整个锻炼过程中一同运动。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主要支承装置包括使用者支承座椅并被配置成支承锻炼开始位置中的就坐的、基本直立姿势的使用者。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次要支承装置包括搁脚板组件。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还包括靠背。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被配置成在侧三角肌锻炼过程中向前转动。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锻炼臂被枢转地安装以绕分离的枢轴线独立转动,所述连接联动装置包括转动的旋转连杆,所述旋转连杆与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相关联并联接至所述左锻炼臂和所述右锻炼臂,由此,一个锻炼臂或两个锻炼臂的转动导致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的转动。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械,其中,当两个锻炼臂同时提升时,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转动第一角度,当仅ー个锻炼臂提升时,所述使用者支承装置转动所述第一角度的一半。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14度至17度。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械,其中,所述第一角度的范围为15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鲁斯·豪克里杰杰弗里·O·梅瑞狄斯亚当·S·盖尔
申请(专利权)人:豪埃斯特健康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