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超声振管和曝气装置,所述超声振管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连接,所述超声振管为其管周壁设置有密细孔的全封金属长管,所述超声振管内设置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超声振管内的曝气条,所述曝气条通过输气管穿过所述超声振管壁与供气的供气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超声耦合曝气功能效应可令水域内氧气增溶,从静态水的原来溶氧量,可递增3倍多;超声耦合曝气十分节能,由于超声水中产生“空化”现象,可有效地抑制过于浓密的藻类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细菌、霉类的繁衍扩张,为养殖鱼群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中超声增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增氧
,尤其是一种水中超声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常压大气中的约含氧气21.3%,大部分为氮气和少量的碳酸气等气体。而一般河涌和鱼塘的水域中,在常温下含氧量只为8.7mg/l左右。中国南方水网的水塘饲养用于食用的鱼,由于密集饲养,尤其在夏天时节,水中常处于缺氧状况;且又由于水中富氮,令鱼塘经常生长着过于浓密的藻类水生物,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养鱼繁殖,甚至将会导致鱼群缺氧而死亡的现象。为解决鱼塘中缺氧问题,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现在一般采用1.5kw叶轮式塘泵翻动水体,使水域增氧;但是这样存在耗能大,且增氧又只局限于水表面效果,增氧效果非常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耗低、可以有效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并且具有灭菌抑藻效果的水中超声增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超声振管和曝气装置,所述超声振管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连接,所述超声振管为其管周壁设置有密细孔的全封金属长管,所述超声振管内腔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超声振管内腔的曝气条,所述曝气条通过输气管穿过所述超声振管与供气的供气泵连接。所述密细孔的孔径在0.5-1.5mm之间,且所述密细孔之间的间距在1-2.5mm之间。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封载盒和前置金属附块,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封载盒内,所述封载盒内壁设置前端底板,所述前端底板上固定前置金属附块,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固定于所述前置金属附块上。所述前置金属附块通过两个以上的螺钉穿过其圆周边上开有的缺孔与封载盒的前底板连接。所述封载盒前底板对应的外壁中心处牢牢地焊接着用于与所述超声振管连接的连接短管段。所述连接短管段外壁设造有外螺纹,所述超声振管原非封闭一端管口处其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超声振管通过内螺纹和所述连接短管外螺纹的配合旋紧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过导线与高频发射器电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超声耦合曝气功能效应可令水域内氧气增溶,从静态水的原来溶氧量可递增3倍多,其增加溶氧量可扩宽涉及到整个水域自下而上的整个立体空间水域;超声耦合曝气十分节能,由于超声水中产生“空化”现象,可有效地抑制过于浓密的藻类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细菌、霉类的繁衍扩张,为养殖鱼群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中超声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中超声增氧装置的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超声振管和曝气装置,所述超声振管5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连接,所述超声振管5为其管周壁设置有密细孔的全封金属长管,所述超声振管5内腔设置曝气装置。所述密细孔的孔径在0.5-1.5_之间,且所述密细孔之间的间距在1-2.5mm之间。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超声振管5内腔的曝气条6,所述曝气条6通过输气管8穿过所述超声振管5的管壁与供气的供气泵10连接。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封载盒和前置金属附块,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封载盒内,所述封载盒内壁设置前端底板,所述前端底板上固定前置金属附块,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固定于所述前置金属附块上。其中,超声波换能器组件是一个全封的系统,其由超声波换能器1、封载盒3和前置金属附块2等部件组成,所述前置金属附块2可以是通过焊接固定于封载盒3内前端底板12的内壁上,所述前端底板12固定在所述封载盒3内壁上。所述超声波换能器I与前置金属附块2内壁之间通过有中心螺钉11固定。也就是说超声波换能器I与前端底板12内壁之间紧紧平夹着前置金属附块2。所述前置金属附块2通过两个以上螺钉在其圆周边上开有的缺孔紧紧地与封载盒3的前端底板12紧密地连接着。所述封载盒3的前端底板12对应的外壁中心处牢牢地焊接着用于与所述超声振管连接的连接短管段4。所述连接短管段4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超声振管5原非封闭一端管口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 连接短管段4外壁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超声振管5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旋紧连接;这样便已组装构成了超声水中增氧装置的主体。将连接曝气条6的输气管8与用于供气的供气泵10连接,且超声换能器I通过导线7与高频发射器电箱9连接。使用的时候,同时启动供气泵10和高频发射电箱9,超声耦合曝气功能效应可令水域内氧气增溶,从静态水的原来溶氧量可递增3倍多,其增加溶氧量可扩宽涉及到整个水域自下而上的整个立体空间水域;耗能方面,超声耦合曝气十分节能,由于超声水中产生“空化”现象,可有效地抑制过于浓密的藻类等水生物,并抑制其他有害细菌、霉类的繁衍扩张,为养殖鱼群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图2所示,根据鱼塘的大小和需要,可将上图单一的所述直式增氧装置,给予并排或者直线连接或者放射式布阵构成大规模的装置体系,可以自如拆装适应供氧量的需求。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超声振管和曝气装置,所述超声振管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连接,所述超声振管为其管周壁设置有密细孔的全封金属长管,所述超声振管内腔设置有曝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超声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超声振管和曝气装置,所述超声振管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连接,所述超声振管为其管周壁设置有密细孔的全封金属长管,所述超声振管内腔设置有曝气装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超声振管内腔的曝气条,所述曝气条通过输气管穿过所述超声振管与供气的供气泵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细孔的孔径在0.5-1.5mm之间,且所述密细孔之间的间距在12.5mm之间。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超声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组件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封载盒 和前置金属附块,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封载盒内,所述封载盒内壁设置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锦璇,罗妙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栋力超声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