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蕨类植物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蕨类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2456种,占世界蕨类总数的1/5,其中1218种为特有种。很多蕨类植物具有药用、食用、观赏和生态价值。由于蕨类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维管植物,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处于弱势,生长发育和受精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蕨类植物的栽培繁殖较种子植物困难,这也大大制约了对蕨类植物的开发利用。随着人们对蕨类植物经济价值的逐步了解和对药用、食用等蕨类植物需求的日益增加,导致了对野生蕨类资源的过度掠夺。加上近年来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湿度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蕨类资源的枯竭,并使得很多种蕨类濒临灭绝。因此,大力发展蕨类栽培繁殖技术已经迫在眉睫,不仅有利于蕨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对野生蕨类种质的保护意义重大。除了一些栽培品种外,绝大多数蕨类都能产生数量巨大的孢子,通过播种孢子进行蕨类繁殖方便快捷且效率高。但蕨类植物的孢子比种子小很多,在繁殖过程中如果使用普通育苗装置,分苗过程难以规范化,容易因人而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增大移栽时幼苗的损失,且孢子萌发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普通育苗装置难以满足要求。专利 ...
【技术保护点】
蕨类植物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盆、播种隔板和培养基质推出构件;所述育苗盆包括盆体(2)和与其匹配的盖体(3);所述盆体为由底壁和盆体侧壁组成的腔体,底壁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盖体为由顶壁和盖体侧壁组成的腔体,盖体侧壁上设有供空气流动的对流孔;所述播种隔板(4)设于所述盆体内,为由隔板侧壁和设于隔板侧壁内的网格侧壁组成的具有若干网格腔的通腔体;所述培养基质推出构件(5)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与所述播种隔板的所有网格腔均形状匹配且一一对应的若干凸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类植物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盆、播种隔板和培养基质推出构件; 所述育苗盆包括盆体(2)和与其匹配的盖体(3);所述盆体为由底壁和盆体侧壁组成的腔体,底壁上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所述盖体为由顶壁和盖体侧壁组成的腔体,盖体侧壁上设有供空气流动的对流孔; 所述播种隔板(4)设于所述盆体内,为由隔板侧壁和设于隔板侧壁内的网格侧壁组成的具有若干网格腔的通腔体; 所述培养基质推出构件(5)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与所述播种隔板的所有网格腔均形状匹配且一一对应的若干凸柱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类植物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6_。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类植物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孔的直径为2-3mm。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类植物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为长方体状,由底壁和四个盆体侧壁组成,所述盆体的内腔的长度为163mm、宽度为153mm、高度为59mm ;所述盖体为长方体状,由顶壁和四个盖体侧壁组成,所述盖体的内腔的长度为163_、宽度为153mm、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雷,李杨,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