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914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快恢复二极管和瞬态电压抑制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与PWM信号相连,电子夹丝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方波信号相连,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阴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二端相连、阴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驱动电路实现了电子夹丝器快速开启和闭合,具有功耗低、开启电流大,保持电流小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织机上使用的夹丝器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电子式夹丝器跟机械夹丝器相比,具有响应快、功耗低、便于调节、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电子式夹丝器在织机上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式夹丝器。电子式夹丝器的驱动电路是电子式夹丝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式夹丝器的驱动电路的性能会影响整个织机的控制系统的性能。现在的驱动电路,功耗低、电路结构复杂,开启电流不够大,因此整个驱动电路的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功耗低、能高压开启、低压保持的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瞬态电压抑制管和快恢复二极管,其中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与方波信号相连,电子夹丝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PWM信号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的阴极与第一外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6)、瞬态电压抑制管(D1)和快恢复二极管(D2),其中第一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第一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电子夹丝器(L2)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Q2)的基极与方波信号相连,电子夹丝器(L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6)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6)的源极接地,第二开关管(Q6)的栅极与PWM信号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D1)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D1)的阴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快恢复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L2)的第二端相连,快恢复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6)、瞬态电压抑制管(Dl)和快恢复二极管(D2),其中第一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第一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电子夹丝器(L2)的第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Q2)的基极与方波信号相连,电子夹丝器(L2)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6)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6)的源极接地,第二开关管(Q6)的栅极与PWM信号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Dl)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的第一端相连,瞬态电压抑制管(Dl)的阴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快恢复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子夹丝器(L2)的第二端相连,快恢复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一外接稳压直流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电子夹丝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信号和所述方波信号由单片机控制器(UGl)产生,其中单片机控制器(UGl)产生的方波信号连接第一电阻(Rl)后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后与第一开关管(Q2)的基极相连;单片机控制器(UGl)产生的PWM信号连接第十电阻(RlO)后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科刘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大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