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网分析用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6547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事故网分析用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及制备工艺,其陶瓷化复合带绕包于所述缆芯外表面,一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陶瓷化复合带外表面,所述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80~10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20份三元乙丙胶EPDM,150~200份氢氧化铝,0.5~1.5份硬脂酸Hst,1.5~2.0份脱模剂,2.0~3.0份高耐磨炭黑,1.0~2.0份偶联剂,3.0~4.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2.5~3.5份促进剂TA2C,7~9份己二酸二辛酯,0.3~1.4份助硫化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小了铜导体直径,实现了将铜导体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封锁在缆芯中,从而保证了护套层表面温度不超过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载流量耐火电力缆,还涉及该高载流量耐火电力缆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在海洋工程领域、岛屿工程领域、尤其是具有国防用途的舰船领域,都配有发生事故时紧急启动的事故网传输电能,以保障相关设备的电力传输。目前,该类电缆使用的均是阻燃类电缆,规格大约使用的是3*70的,载流量在150A左右,护套表面温度不允许超过700C (温度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在发生紧急情况后,需要用手将电缆拖出卷盘,并插入相关系统,温度太高了手拿不住),外径大约在40.0mm左右; 今年行业年会中要求,事故网电缆需要将阻燃型改为耐火型,规格使用3*25,载流量同样要求达到150A,护套表面温度同样要求不超过70°C,外径最大30mm。这样要求后存在非常大的技术开发难度,因为(I)载流量不变,规格由70_2降至25_2时,导体发热会明显加大,在工作环境温度50°C时,传至护套表面的温度时也会大大超过70°C (我们用普通电缆做过试验,温度最终在108°C);(2)电缆规格成倍减小,电缆外径要求减小,电缆载流量和护套表面温度不变,同时还要求电缆具备耐火功能,这对电缆的实现来说非常困难。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事故网分析用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包括3根铜导体(1),此铜导体(1)外表面包覆有耐火绝缘层(2),3根铜导体(1)绞合形成一缆芯(3),一陶瓷化复合带(4)绕包于所述缆芯(3)外表面,一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5)包覆于所述陶瓷化复合带(4)外表面,所述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5)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500HV??????????????80~100份,三元乙丙胶EPDM(3722)??????????????????????5~20份,氢氧化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事故网分析用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包括3根铜导体(1),此铜导体(I)外表面包覆有耐火绝缘层(2),3根铜导体(I)绞合形成一缆芯(3),一陶瓷化复合带(4)绕包于所述缆芯(3)外表面,一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5)包覆于所述陶瓷化复合带(4)外表面,所述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5)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 500HV80^100份, 三元乙丙胶EPDM (3722)5 20份, 氢氧化招150^200份, 硬脂酸Hst0.5 1.5份, 脱模剂1.5 2.0份, 高耐磨炭黑(N330)2.(Γ3.0份, 偶联剂(ΚΗ-560)1.0 2.0份,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3.(Γ4.0份, 促进剂TA2C2.5^3.5份, 己二酸二辛酯(DOA)7 9份, 助硫化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0.3^1.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载流量低传导温度耐火电力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热阻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层(5)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M 500HV85 95份, 三元乙丙胶EPDM (3722)10 15份, 氢氧化招160^190份, 硬脂酸Hst0.8 1.2份, 脱模剂1.6 1.8份, 高耐磨炭黑(Ν330)2.2 2.8份, 偶联剂(KH-560)L 2 L 8份,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3.2 3.8份, 促进剂T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张勇张新潘明星陈宇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