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3694 阅读:4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包括一组雨水收集箱、雨水监测器、集雨管、弃雨装置、蓄水池以及过滤装置,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的进水口与集雨管相连通,所述弃雨装置包括弃雨箱、感应装置和与感应装置相连接的自动阀门,自动阀门设置在弃雨箱的排水口处,弃雨箱的入水口与集雨管相连通;最底层的雨水收集箱和弃雨箱分别通过水管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过滤装置与蓄水池相连通,雨水监测器安装在集雨管内侧或者集雨管口,且高于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的进水口的水平高度,并与自动阀门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通过弃雨装置将水质不好的水排掉,收集较好水质的水供冲厕使用,而且还将多余的水用蓄水池储存用作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楼层的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对水资源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节性雨水会导致田地里水分时空分布不均匀。由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丰富的国家,所以我们根据我国实际雨水利用情况设计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系统。我国目前降雨大多数是径直流入下水管道或者是被地面吸收,这样造成了雨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可小视,所以我们通过已有宿舍楼顶面对雨水的收集,再进入我们设计的处理系统将初期的杂质雨水排除后,多余的水量储存于水箱内用于日常冲厕,以及绿地浇灌。目前已有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拦截地表径流、开采地下水,或者跨流域调水,再一个就是通过地下污水管道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然后经泵提升至压力滤池,得到所需的水。这样会使工序比较复杂而且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而真正的利用雨水集蓄系统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屈指可数。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楼层的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包括一组雨水收集箱、雨水监测器、集雨管、弃雨装置、蓄水池以及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箱之间通过水管相连接,分布在各个楼层,雨水收集箱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的进水口与集雨管相连通,所述弃雨装置包括弃雨箱、感应装置和与感应装置相连接的自动阀门,所述弃雨箱包括入水口和排水口,自动阀门设置在排水口处,控制排水口的开闭,所述弃雨箱的入水口与集雨管相连通;所述最底层的雨水收集箱和弃雨箱的排水口分别通过水管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所述过滤装置与蓄水池相连通,所述雨水监测器安装在集雨管内侧或者集雨管口,且高于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的进水口的水平高度,并与自动阀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集雨管将初期的雨水收集在弃雨箱,常态下,也就是没下雨天的时候,集雨管口或者集雨管内壁没有雨水,此时自动阀门是处于开启状态的,从而将水质较差的雨水排放到蓄水池内,当弃雨箱内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会激发感应装置从而控制的自动阀门会处于关闭状态,这样雨水流向雨水收集箱,当雨水收集箱的雨水达到上限时,多余的雨水会经最底端的雨水收集箱流向过滤装置再流向蓄水池,实现浇灌草地的功能,当雨停止时,集雨管口或者集雨管内壁没有雨水,雨水监测器发送开启命令,从而将弃雨箱内的雨水排入到蓄水池内,从而使弃雨箱在下次收集雨水时再次发挥作用。优选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一用细绳固定在弃水箱底部的浮力球,当浮力球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上升到一定高度,细绳带动自动阀门,从而打开自动阀门。优选地,为了能更大程度的利用雨水收集箱的容积,所述雨水收集箱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箱体的上半端。优选地,为了更大程度的收集雨水,让雨水更好的流向集雨管,所述集雨管的管口处呈一倒锥形。优选地,为了让雨水流向集雨管,所述雨水收集箱上方还包括一积砂池,所述积砂池与集雨管的管口相连接。优选地,为了让雨水更好的流向集雨管,所述积砂池向集雨管口方向向下倾斜。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下凹池、所述下凹池底部依次铺设有草坪种植土、中砂、粗砂、砾石。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雨季较丰富的时候,能实现将每天的降雨方便地收集起来,经过弃雨箱的处理,将处理后的水贮存在雨水收集箱内,由于水压的作用可以用作冲洗各个楼层的厕所,当水量超过水箱的容积时,我们通过下凹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通过绿地的过滤,通过蓄水箱收集起来供草坪灌溉,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实现了全社会环保节约的理念,有利于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弃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包括一组雨水收集箱1、雨水监测器20、集雨管2、弃雨装置、蓄水池18以及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箱I之间通过水管7相连通,分布在各个楼层,雨水收集箱I包括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I的进水口 11与集雨管2相连通,所述弃雨装置包括弃雨箱5、感应装置4和与感应装置4相连接的自动阀门6,所述弃雨箱5包括入水口 51和排水口 52,自动阀门6设置在排水口 52处,控制排水口 52的开闭,所述弃雨箱5的入水口 51与集雨管2相连通;所述最底层的雨水收集箱12和弃雨箱5的排水口 52分别通过水管7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所述过滤装置与蓄水池18相连通,所述雨水监测器20安装在集雨管2内侧或者集雨管2 口,且高于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I的进水口 11的水平高度,并与自动阀门6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感应装置4包括一用细绳固定在弃水箱底部的浮力球,雨水收集箱I的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均设置在箱体的上半端,集雨管11的管口处呈一倒锥形,雨水收集箱I上方还包括一积砂池3,所述积砂池3与集雨管2的管口相连接,积砂池向集雨管口方向向下倾斜;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下凹池13、所述下凹池13底部依次铺设有草坪种植土 14、中砂15、粗砂16、砾石17。在未有雨水或者降雨量很小的时侯,雨水收集箱I里的有限的水只能当做备用进行冲洗厕所,此时自动阀门6处于开启状态;当降雨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楼顶面收集的雨水就会进入雨水收集箱1,由于初期降雨的水质较差,通过设计的弃雨箱5将初期的杂质雨水排除后,将多余的水量储存于雨水收集箱I箱内用于日常的冲厕和浇灌。当弃雨箱5内的水越来越多时,里面设计的浮力球将会慢慢升起,当水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自动阀门6将会关闭,此时径流雨水水质较好,由雨水收集箱I收集,供冲厕使用。当雨水监测器20监测到雨水停止时或者降雨量变小时,向自动阀门6发送开启命令,从而自动阀门6开启,将弃雨箱5内的雨水排放到蓄水池内18,从而使弃雨箱5在下次使用时再次发挥作用。由于考虑到降水量超过总雨水收集箱I容积,下凹绿地这一部分用来收集多余雨水,由下凹池13、草坪种植土 14、中砂15、粗砂16、砾石17组成,多余的雨水通过绿地和各个砂层的过滤,一部分雨水经过滤成为地下水用蓄水池18收集起来,另外一部分充足的雨水利用蓄水池18收集起来,干旱时供草坪灌溉。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雨水收集箱(1)、集雨管(2)、雨水监测器(20)、弃雨装置、蓄水池(18)以及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箱(1)之间通过水管(7)相连通,分布在各个楼层,雨水收集箱(1)包括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1)的进水口(11)与集雨管(2)相连通,所述弃雨装置包括弃雨箱(5)、感应装置(4)和与感应装置(4)相连接的自动阀门(6),所述弃雨箱(5)包括入水口(51)和排水口(52),自动阀门(6)设置在排水口(52)处,控制排水口(52)的开闭,所述弃雨箱(5)的入水口(51)与集雨管(2)相连通;所述最底层的雨水收集箱的出水口(12)和弃雨箱(5)的排水口(52)分别通过水管(7)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所述过滤装置与蓄水池(18)相连通,所述雨水监测器(20)安装在集雨管(2)内侧或者集雨管(2)口,且高于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1)的进水口(11)的水平高度,并与自动阀门(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与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雨水收集箱(I)、集雨管(2)、雨水监测器(20)、弃雨装置、蓄水池(18)以及过滤装置,所述雨水收集箱(I)之间通过水管(7)相连通,分布在各个楼层,雨水收集箱(I)包括进水口( 11)和出水口( 12),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I)的进水口( 11)与集雨管(2 )相连通,所述弃雨装置包括弃雨箱(5 )、感应装置(4 )和与感应装置(4 )相连接的自动阀门(6 ),所述弃雨箱(5 )包括入水口( 51)和排水口( 52 ),自动阀门(6)设置在排水口( 52)处,控制排水口( 52)的开闭,所述弃雨箱(5)的入水口( 51)与集雨管(2 )相连通;所述最底层的雨水收集箱的出水口( 12 )和弃雨箱(5 )的排水口( 52 )分别通过水管(7)与过滤装置相连接通,所述过滤装置与蓄水池(18)相连通,所述雨水监测器(20 )安装在集雨管(2 )内侧或者集雨管(2 ) 口,且高于最顶层的雨水收集箱(I)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光成邓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