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成杰专利>正文

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轮两用的小型耕作机,有发动机1、传动箱2、犁体5、摆杆牵引装置6及履带行走装置9等,其特征在于履带行走装置9是两条履带,由于履带板11铸有人字形履刺,有效地提高了附着性和防侧滑能力;由于摆杆牵引装置6设计有左、右限位槽26、24,使摆杆22能自动定位;还由于犁体5采用了横向对称的窄三角犁铧28短犁壁30和特殊的犁体曲面,减少了犁耕阻力,且形成了便于蓄水的锯齿形沟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山区坡地梯田、水旱小块农田,也适合日光温室及果园,不仅可耕地,还可作田间多种作业及短程运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小型耕作机是一种小型农业机械,发动机功率在2~4kW,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机动、操作简便等特点,适于山区坡地梯田、果园、日光温室及其他小块农田的耕作。现有耕作机有三种基本类型:管理型以旋耕和管理作业为主,不能犁耕;驱动型以旋耕为主兼顾犁耕(浅耕);牵引型以犁耕为主兼作其它作业。90年代国内开发的小型耕作机,多由驱动轴直接驱动旋耕机进行松土除草等作业,装上车轮可进行短途运输,也有装叶轮进行水田浅耕,由于附着力小,难于旱耕。前几年出现的3-4PS单履带耕作机(牵引型),其附着性能较轮式行走装置虽有提高,但稳定性极差,操作极为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适合旱地小块农田,特别是山区坡地梯田的能蓄水深耕,在保持发动机功率小、机器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机动及操作方便等特点基础上,提高行走装置的附着牵引力和防侧滑能力,降低犁耕阻力的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发动机、传动箱、行走装置、扶手、犁梁、犁体及摆杆牵引装置,其特征是行走装置可履、轮两用,履带行走装置是两条履带,由前、后连接板、履带板、驱动链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有发动机(1)、传动箱(2)、扶手(3)、犁梁(4)、犁体(5)、履带行走装置(9)及摆杆牵引装置(6)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履带行走装置(9)是两条履带,且由前、后连接板(10)、(13)、履带板(11)、驱动链轮(12)、台车架(15)及前、后导向轮(16)、(14)等部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有发动机(1)、传动箱(2)、扶手(3)、犁梁(4)、犁体(5)、履带行走装置(9)及摆杆牵引装置(6)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履带行走装置(9)是两条履带,且由前、后连接板(10)、(13)、履带板(11)、驱动链轮(12)、台车架(15)及前、后导向轮(16)、(14)等部件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履带板(11)精铸成一面有人字形履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驱动链轮(12)两侧铸有若干个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摆杆牵引装置(6)是由左、右牵引板(27)、(18)、摆杆座(20)、摆杆(22)、还有与左、右牵引板(27)、(18)纵轴线成相等夹角的左、右限位槽(26)、(24)和扇形底板(25)等部件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履、轮两用小型耕作机,其特征在于左、右牵引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杰后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丁成杰后之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