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985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8-12,连翘8-12,荆芥8-12,竹叶5-7,薄荷5-7,板蓝根28-32,夏枯草8-12,野菊花8-12,桔梗2-4,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成药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
技术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以冬春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5 9岁小儿为多。本病中医称之为“痄腮”、“蛤蟆瘟”。针对流行性腮腺炎,西医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但是存在疗效缓慢,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并且对于幼儿长期经常使用抗生素会降低幼儿自身的免疫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其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8-12,连翘8-12,荆芥8-12,竹叶5_7,薄荷5_7,板蓝根28-32,夏枯草8-12,野菊花8-12,桔梗2-4,甘草5-7。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金银花:甘;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连翘:苦;性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鸾塞闭。竹叶:甘淡,寒。入心、肺、胆、胃经。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用于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清肝明目;散结解毒。用于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 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野菊花:味苦;辛;性平。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用于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本草通玄》: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邪毒在表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症状,中医认为感受风温邪毒,病尚在表,故见发热畏寒,头痛咽红。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凝聚耳下,故腮部漫肿疼痛,咀嚼有碍。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均为温毒在表之象。方中之选者,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金银花清热解毒,连翘消肿散结,荆芥解表散风,竹叶清热除烦,薄荷散风热,板蓝根清热解毒,夏枯草散结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桔梗宣肺排脓,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风清热,散结消肿,平衡机体阴阳。针对邪毒在表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症状,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30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10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7天),其中10 例完全治愈,指标恢复正常;17例症状缓解;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达90%,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1:马某,男性,8岁,轻微发热,咽红头痛,腮部一侧漫肿疼痛,咀嚼不便,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成药3天,热症退去,腮部肿痛逐渐减轻,继续用药4天,症状完全消失,至今I个月无复发。患者2:余某,女性,9岁,出现咳嗽、发热症状,次日两腮漫肿,疼痛较甚,咀嚼困难。经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成药I周,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2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罗某,女性,10岁,腮脖部肿大,导致颈部无法转动,吞咽困难,体温偏高。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中成药进行治疗,4天后,症状好转,继续用药3天,上述症状均消失,至今无复发。患者4:黄某,男性,9岁,头痛,高热,左侧腮部肿痛,左侧面颊也现浮肿,头痛咽痛,咀嚼不便,舌质红。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中成药进行治疗,3天后症状稳定并好转,继续用药3日,症状消失,无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8,连翘8,荆芥8,竹叶5,薄荷5,板蓝根28,夏枯草8,野菊花8,桔梗2,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金银花8,连翘8,荆芥8,竹叶5,薄荷5,板蓝根28,夏枯草8,野菊花8,桔梗2,甘草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实施例2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12,连翘12,荆芥12,竹叶7,薄荷7,板蓝根32,夏枯草12,野菊花12,桔梗4,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金银花12,连翘12,荆芥12,竹叶7,薄荷7,板蓝根32,夏枯草12,野菊花12,桔梗4,甘草7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10,连翘10,荆芥10,竹叶6,薄荷6,板蓝根30,夏枯草10,野菊花10,桔梗3,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金银花10,连翘10,荆芥10,竹叶6,薄荷6,板蓝根30,夏枯草10,野菊花10,桔梗3,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8?12,连翘8?12,荆芥8?12,竹叶5?7,薄荷5?7,板蓝根28?32,夏枯草8?12,野菊花8?12,桔梗2?4,甘草5?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8-12,连翘8-12,荆芥8-12,竹叶5_7,薄荷5_7,板蓝根28-32,夏枯草8_12,野菊花8_12,桔梗2-4,甘草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金银花10,连翘10,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家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