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保护壳及终端,其中,终端保护壳,包括:用于作为终端后壳的壳本体、以及与所述壳本体一体连接的保护件;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护终端又不增加终端的厚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终端保护壳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终端用户在使用自己的终端设备时,越来越注重对终端设备的保护。以手机为例,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手机保护壳,手机用户可以将手机保护壳套在自己的手机上,能够起到保护手机的作用,防止手机刮伤或者摔伤。但是,这种手机保护壳的缺点是,在将该手机保护壳套在手机上之后,将使得手机整体变厚,而现在的智能手机追求的是手机越来越纤薄,所以手机保护壳会牺牲手机的厚度和紧凑性,使得手机失去了原来纤薄的手感,不符合手机发展的趋势。其他的一些终端,在使用保护壳时也会具有类似的缺点,使得终端变厚,手感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终端保护壳及终端,实现既保护终端又不增加终端的厚度。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终端保护壳,包括用于作为终端后壳的壳本体、以及与所述壳本体一体连接的保护件;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侧边。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壳本体是由硬胶制成,所述保护件是由软胶制成。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 保护件与所述壳本体是一体注塑连接。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四周的所有侧边。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保护件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终端本体中的屏幕侧的侧边。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保护件上设置有突起,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突起和凹槽配合固定。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装饰图案。如上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终端保护壳是手机保护壳。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以及本技术所述的终端保护壳;所述终端保护壳作为所述终端的终端后壳,且所述终端保护壳通过壳本体上的固定部与所述终端本体配合固定。如上所述的终端,所述终端为手机。本技术提供的终端保护壳及终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使得终端的厚度不会增加;通过设置与所述壳本体一体连接的保护件,能够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既保护终端又不增加终端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中的壳本体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中的保护件整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7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手机应用立体图一;图8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手机应用立体图二 ;图9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所应用的手机在安装保护壳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所应用的手机在安装保护壳之后的后视图;图11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所应用的手机在安装保护壳之后的侧视图;图12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所应用的手机在安装保护壳之后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壳本体; 12-保护件;13-突起;14-相机窗口 ;15-窗口 ;16-边角;17-突起;18-凹槽;19-侧边;20-屏幕侧;21-手机本体;22-安装结构;23-相机窗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该图1和图2示出的是终端保护壳的正面和反面。本实施例是以该终端保护壳是手机保护壳为例进行说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局限于手机保护壳,只要是与手机类似的终端设备都可以使用;比如某个终端设备的后壳也是可以拆卸的,那就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终端保护壳设置在该终端设备上。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终端保护壳包括壳本体11、以及保护件12。其中,壳本体11是用于作为终端后壳的,即在将该终端保护壳应用于终端时,是直接将该终端保护壳用作终端后壳(可以理解为整个终端保护壳作为终端后壳,或者壳本体作为终端后壳均可),成为终端的一部分,而不是如现有的手机保护壳那样是作为单独的一个手机配件使用;因此,壳本体11在制作时做成终端后壳的厚度,符合终端后壳的性能要求即可。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1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举例如下对于手机而言,终端本体即手机本体指的是包括手机屏幕、手机电池、手机内部器件等在内的整体,即除去手机后壳之外的部分统称为手机本体;在手机本体上通常会设置一些用于与手机后壳配合的结构例如槽状结构,相应的,壳本体11上设置的固定部指的是与上述的槽状结构配合的结构例如突起,该突起可以与槽状结构配合而将手机后壳与手机本体固定在一起。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中的壳本体侧面示意图。在该壳本体11的侧面设置了一些突起13,该突起13就是与手机本体上的相应结构配合以将壳本体11固定在手机本体上的,例如是与手机本体上的槽状结构配合。当然,具体实施中,壳本体11上设置的固定部的形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可以是突起或其他结构均可,只要该固定部能够与终端本体上的相应结构配合,将壳本体11固定在终端本体上作为终端后壳使用即可。此外,从图3还可以看到,作为手机后壳使用的壳本体11上还设置了相机窗口 14、另一窗口 15等,以使得手机上的相应的功能部件裸露出来能够使用。当该终端保护壳用于其他终端设备时,该壳本体11上则设置与该终端设备相适应的一些窗口或者结构。图4为本技术终端保护壳实施例中的保护件整体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1、图2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保护件12设置在壳本体11的侧边,当将该终端保护壳设置于手机上时,保护件12就位于手机侧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是以保护件12设置在壳本体11的四周所有的侧边为例,从图4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该保护件12呈一个四周封闭的框体状,手机本体可以容纳在该框体中,该保护件12就套在手机的侧边;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保护件12也可以仅在壳本体11四周的局部位置设置,例如只在四个边角16处设置。将保护件设置在壳本体11四周的所有侧边时,起到的防摔放刮等保护作用更好。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1与保护件12—体连接,两者共同构成终端保护壳。例如,当将该终端保护壳应用于手机时,则通过壳本体11上的固定部将该终端保护壳固定在终端本体上作为终端后壳使用,并且,壳本体11侧边的保护件12还可以起到对手机的保护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施例是直接将终端保护壳作为终端后壳使用,而不是现有的手机保护壳那样是作为单独的一个手机配件使用,所以不会增加终端的厚度;该终端保护壳实现了既保护终端又不增加终·端厚度的效果。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壳本体11可以是采用硬胶制成,保护件12可以是采用软胶制成。所述的硬胶例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neStyrene,简称ABS)、聚碳酸酯PC等,所述的软胶例如可以是热塑性橡胶(ThermoplasticRubber,简称TPR)、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等。采用软胶制作保护件12,可以具有更好的防震效果,起到更好的防摔等保护作用,并且手感好,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终端后壳的壳本体、以及与所述壳本体一体连接的保护件;?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终端后壳的壳本体、以及与所述壳本体一体连接的保护件; 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终端本体配合固定的固定部;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是由硬胶制成,所述保护件是由软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与所述壳本体是一体注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四周的所有侧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保护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承东,张同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