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单极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712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包括上单极和下单极,上单极和下单极为柱状,并且其外表面均开设有环槽,使轴向截面的外周边为波纹状,上单极和下单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通过反射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单极和下单极均采用波纹状,类似于慢波结构,使天线的辐射阻抗与自由空间波阻抗在较大得频率范围内匹配良好,通过天线两端直径的渐变,实现与输入阻抗的匹配,从而获得较宽的带宽,较高的增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
技术介绍
超宽带天线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将UWB (3.1 10. 6GHz)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后,人们对超宽带天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结构简单、体积小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包括上单极和下单极,上单极和下单极为柱状,并且其外表面均开设有环槽,使轴向截面的外周边为波纹状,上单极和下单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通过反射板相连。作为优选,上单极 的上端为下大上小的圆锥体,下单极为上大下小的圆锥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上单极和下单极均采用波纹状,类似于慢波结构,使天线的辐射阻抗与自由空间波阻抗在较大得频率范围内匹配良好,通过天线两端直径的渐变,实现与输入阻抗的匹配,从而获得较宽的带宽,较高的增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上单极;12、下单极;21、第一同轴头;22、第二同轴头;3、反射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包括上单极11和下单极12,上单极11和下单极12为柱状,并且其外表面均开设有环槽,使轴向截面的外周边为波纹状,上单极11和下单极12分别连接有第一同轴头21和第二同轴头22,第一同轴头21和第二同轴头22通过反射板3相连。上单极11的上端为下大上小的圆锥体,下单极12为上大下小的圆锥体。 本技术的上单极11和下单极12均采用波纹状,类似于慢波结构,使天线的辐射阻抗与自由空间波阻抗在较大得频率范围内匹配良好,通过天线两端直径的渐变,实现与输入阻抗的匹配,从而获得较宽的带宽,较高的增益。尽管已经结合当前认作是一个最为实用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技术,但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是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修改和同等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包括上单极和下单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极和下单极为柱状,并且其外表面均开设有环槽,使轴向截面的外周边为波纹状,所述上单极和下单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所述第一同轴头和第二同轴头通过反射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宽带单极天线,包括上单极和下单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单极和下单极为柱状,并且其外表面均开设有环槽,使轴向截面的外周边为波纹状,所述上单极和下单极分别连接有第一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王崇张弓周喜权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