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313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尤其是一种可以推拉的拍拍琴,其包括:前车和后车,后车连接在前车上,所述前车包括:前车体,前车体上连接有前轮,后车包括:底板,底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块侧板,二块侧板上各连接一个后轮,二块侧板间连接有上挡板,上挡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上挡板连接驱动轮轴,驱动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轮,二个驱动轮上分别连接有击琴装置,位于右侧的击琴装置在右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与位于左侧的击琴装置在左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相差180度,运动拍击片位于上挡板外侧,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连接有琴片,琴片位于运动拍击片的上方。它使幼儿在拖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运动拍击片会上交替上下运动,且同时也会发出音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玩具,尤其是一种可以推拉的拍拍琴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以锻炼幼儿手腕精确控制能力、观察反应能力、视觉变化能力和听知觉能力的玩具有音乐木琴、手拍琴、拖拉小车玩具等,前述玩具均能起到锻炼听知觉能力和手腕精确控制能力,或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的作用。但上述玩具的功能单一,且其没有可自行活动部件的,使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全面的能力锻炼,需要购买大量不同功能的玩具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且幼儿对其游戏兴趣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拍琴,其针对上述缺陷将运动和声音训练融入一个玩具中,使可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多种技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其包括前车和后车,后车连接在前车上,所述前车包括前车体,前车体上连接有前轮,后车包括底板,底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块侧板,二块侧板上各连接一个后轮,二块侧板间连接有上挡板,上挡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上挡板连接驱动轮轴,驱动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轮,二个驱动轮上分别连接有击琴装置,位于右侧击琴装置在右侧驱动轮上的连接点与位于左侧击琴装置在左侧驱动轮上的连接点相差180度,击琴装置包括与驱动轮铰接的一级连杆,与一级连杆铰接的二级连杆,与二级连杆铰接的三级连杆,与三级连杆连接的运动拍击片,运动拍击片位于上挡板外侧,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连接有琴片,琴片位于运动拍击片的上方。所述琴片为二块,分别位于上挡板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三级连杆上设有敲击琴片的凸起。所述上挡板上表面设有静拍击片,静拍击片下部的触杆穿过上挡板,静拍击片的触杆下方设有中间琴片,触杆上套装弹簧。所述前车体内设有转向轴,转向轴连接后车的底板。所述上挡板的前端连接前挡板。所述前轮和后轮上均设有防滑带。所述转向轴与后车底板偏心连接。 所述转向轴的顶端连接玩偶熊头。所述运动拍击片外形为熊掌形。所述静拍击片外形为心形。本技术通过与驱动轮连接的击琴装置,以及与击琴装置配合的琴片,使幼儿在拖动本技术时,运动拍击片会上交替上下运动,且同时也会发出音响,在本技术静止时也可按动静拍击片发出音响,使幼儿在运动游戏的同时,既提高了幼儿的精确控制能力、观察反应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视觉变化能力和听知觉能力,提高了儿童在上述训练过程中的兴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立体图,图5为图1的剖视图,图6为图2的剖视图。图7、图8和图9分别为各部件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前车I和后车2,后车连接在前车上,所述前车包括前车体3,前车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I个前轮4,所述前车体内设有转向轴5,转向轴的顶端连接玩偶熊头23。后车包括底板6,前车的转向轴连接后车的底板,转向轴与后车底板偏心连接,即后车底板与转向轴的连接点24不在转向轴的中线上,底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块侧板7,二块侧板上各连接一个后轮8,二块侧板间连接有上挡板9,上挡板位于底板的上方,上挡板连接驱动轮轴10,驱动轮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轮11,二个驱动轮上分别连接有击琴装置,位于右侧击琴装置在右侧驱动轮上的连接点与位于左侧击琴装置在左侧驱动轮上的连接点相差180度。击琴装置包括与驱动轮铰接的一级连杆12,与一级连杆铰接的二级连杆13,与二级连杆铰接的三级连杆14,与三级连杆连接的运动拍击片15,运动拍击片位于上挡板外侧,运动拍击片外形为熊掌形。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带动击琴装置敲击琴片发声。上挡板的下表面上连接有琴片16,琴片位于运动拍击片的上方,位于右侧的三级连杆上设有敲击琴片的凸起17,凸起用于装置琴片发声。所述琴片为二块,分别位于上挡板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挡板上表面设有静拍击片18,静拍击片下部的触杆穿过上挡板,静拍击片的触杆下方设有中间琴片19,触杆上套装弹簧20,静拍击片外形为心形。当按压静拍击片时,静拍击片下部的触杆撞击中间琴片发声。所述上挡板的前端连接前挡板21。前轮和后轮上均设有防滑带22。当幼儿向前拉动本技术时,后车上的熊掌形运动拍击片会随着整个车体的运行而交替进行上、下位移,并同时会敲击琴片使之发音。而当幼儿拉动前车转向的时候,前车上的玩偶熊头也左、右转动。当幼儿拍击熊掌形运动拍击片时,会使小车向前移动并伴有声音。也可以在本技术静止或运动时,拍击心形静拍击片来制造声音。本技术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腕精确控制能力、观察反应能力、视觉变化能力和听知觉能力,另外还可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如小车在运动的时候,为什么玩偶熊的头部也会随着转向等简单的物理问题。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技术特征所做的等同替换或相应改进,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拍拍琴,包括:前车(1)和后车(2),后车连接在前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包括前车体(3),前车体上连接有前轮(4),后车包括底板(6),底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块侧板(7),二块侧板上各连接一个后轮(8),二块侧板间连接有上挡板(9),上挡板(9)位于底板的上方,上挡板连接驱动轮轴(10),驱动轮轴(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轮(11),二个驱动轮上分别连接有击琴装置,位于右侧的击琴装置在右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与位于左侧的击琴装置在左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相差180度,击琴装置包括:与驱动轮铰接的一级连杆(12),与一级连杆铰接的二级连杆(13),与二级连杆铰接的三级连杆(14),与三级连杆连接的运动拍击片(15),运动拍击片(15)位于上挡板(9)外侧,上挡板(9)的下表面上连接有琴片(16),琴片(16)位于运动拍击片(15)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拍拍琴,包括前车(I)和后车(2),后车连接在前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包括前车体(3),前车体上连接有前轮(4),后车包括底板(6),底板两侧分别连接一块侧板(7),二块侧板上各连接一个后轮(8),二块侧板间连接有上挡板(9),上挡板(9)位于底板的上方,上挡板连接驱动轮轴(10),驱动轮轴(1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驱动轮(11),二个驱动轮上分别连接有击琴装置,位于右侧的击琴装置在右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与位于左侧的击琴装置在左侧的驱动轮上的连接点相差180度,击琴装置包括与驱动轮铰接的一级连杆(12),与一级连杆铰接的二级连杆(13),与二级连杆铰接的三级连杆(14),与三级连杆连接的运动拍击片(15),运动拍击片(15)位于上挡板(9)外侧,上挡板(9)的下表面上连接有琴片(16),琴片(16)位于运动拍击片(15)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拍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片(16)为二块,分别位于上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