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撞车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071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抗冲撞车篮,包括至少两道钢质横向篮箍(1)和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所述至少两道钢质横向篮箍(1)分开布置在车篮的上沿口和上沿口以下部位,且通过与分开布置的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的连接,构成具有篮口(K)、篮邦(P)和篮底(D)的车篮;且所述车篮的后侧邦(P1)和篮底(D),分别设有用来与车辆可拆式连接的后侧板(3)和篮底板(4),以其所述横向篮箍(1)是圆柱状空心钢管为主要特征。具有结构合理,抗冲撞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抗冲撞车篮,属于自行车配件。
技术介绍
诸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交通车辆,一般均配备用来存放物品的车篮,以方便驶乘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已有的所述车篮,在其外观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几乎是完美无缺的。究其所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強度,尤其是刚性较差,以致其在不大的外力作用下,例如在两车相互冲撞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严重变形。而且所发生的这种变形,修复起来非常麻烦。车主为了图谋方便和追求外形美观,一般都会采取弃之换新的做法,从而增加了用车成本。而之所以已有车篮经不起外力冲撞的原因,还在于其存在结构性不足。而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其构成车篮的若干条横向篮箍,均采用普通实心钢条制作,且所述钢条的外径都较小,一般都在Ctemm以下。这种外径较小的篮箍钢条,在外カ冲撞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也就毋庸置疑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供ー种具有较好抗冲撞能力的车篮,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冲撞车篮,包括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和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所述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分开布置在车篮的上沿`口和上沿ロ以下部位,且通过与分开布置的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的连接,构成具有篮ロ、篮邦和篮底的车篮;且所述车篮的后侧邦和篮底,分别设有用来与车辆可拆式连接的后侧板和篮底板,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横向篮箍是圆柱状空心钢管。由以上所给出的主g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技术由于其构成车篮主体支撑成型构件,同时也是承受外来冲撞カ的主要构件的横向篮箍,采用了空心钢管,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了所述篮箍的断面模数,有效提高了所述篮箍的刚性和抗冲撞能力,从而实现了其所要实现的目的。而且由于本技术采用的是空心钢管,在与实心篮箍相同外径的条件下,减轻了车篮的重量,还节约了钢材耗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主张,所述钢质横向篮箍与钢质纵向篮条的连接,是焊接连接,或者是缠绕连接;而当车篮中部具有2道以上所述横向篮箍时,则所述钢质横向篮箍与钢质纵向篮条的连接,是交错编织连接。而本技术优选的是焊接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通过钢质篮箍与钢质篮条相互连接方式的改变,不但可以改变所述车篮的造型,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变其制作成本,从而制取不同性价比的所述车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主张,位于车篮沿ロ的钢质横向篮箍,是外径为小8!0mm、壁厚为0. 5^1. 5mm的空心钢管,而位于车篮中部和底部的钢质横向篮箍,均是外径为(^^、!!!!!!、壁厚为匕ら’皿的空心钢管。这ー技术方案,是针对所述车篮处于不同部位应有的抗冲撞能力,而采用不同结构规格的空心钢管,其目的在于在保持所述车篮抗冲撞能力的前提下,进ー步降低制造成本和减轻其重量。所述钢箍的外径和壁厚,并不局限于此,应对不同车辆的车篮,可以作适应性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主张,所述横向篮箍和纵向篮条,均可为不锈钢制件;而当所述横向篮箍和纵向篮条为普通钢制件时,则所述车篮的表面设有用来防腐蚀的涂塑层或涂漆层。这ー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避免所述车篮在全天候条件下使用所产生的锈蚀,以有效保持本技术的抗冲撞能力和使用寿命。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技术所具有的结构合理,抗冲撞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右侧半剖状态);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旋转)。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附图广3所示。ー种抗冲撞车篮,包括4道钢质横向篮箍I和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 ;所述4道钢质横向篮箍I分开布置在车篮的上沿ロ、上沿ロ以下部位和篮底部位,且通过与分开布置的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的连接,构成呈锥台状的具有篮ロ K、篮邦P和篮底D的车篮;且所述车篮的后侧邦P1和篮底D,分别设有用来与车辆可拆式连接的后侧板3和篮底板4,而所述横向篮箍I是圆柱状空心钢管。所述钢质横向篮箍I与钢质纵向篮条2的连接,是焊接连接。位于车篮沿ロ的钢质横向篮箍,是外径为小8_、壁厚为1. 5_的空心钢管,而位于车篮中部和底部的钢质横向篮箍I,均是外径为8mm、壁厚为Imm的空心钢管。所述横向篮箍I和纵向篮条2,均为不锈钢制件;而当所述横向篮箍I和纵向篮条2为普通钢制件吋,则所述车篮的表面设有用来防腐蚀的涂塑层或涂漆层。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ー种典型的实施方式。而所述横向钢质篮箍I和纵向钢质篮条2,并不局限于钢质,也可以采用有色金属材质。其它的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在其横向篮箍I和纵向篮条2的连接方式及其外径、壁厚的结构规格,和在其表面所设涂层的不同等诸多方面,实现有目的的整合,而进行具体实施。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之ー制备的所述车篮样品,在面广量大的电动自行车上试用,很少发生因冲撞而导致所述车篮变形的问题,实现了本技术的初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冲撞车篮,包括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1)和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所述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1)分开布置在车篮的上沿口和上沿口以下部位,且通过与分开布置的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的连接,构成具有篮口(K)、篮邦(P)和篮底(D)的车篮;且所述车篮的后侧邦(P1)和篮底(D),分别设有用来与车辆可拆式连接的后侧板(3)和篮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篮箍(1)是圆柱状空心钢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撞车篮,包括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I)和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所述至少2道钢质横向篮箍(I)分开布置在车篮的上沿口和上沿口以下部位,且通过与分开布置的若干道钢质纵向篮条(2)的连接,构成具有篮口(K)、篮邦(P)和篮底(D)的车篮;且所述车篮的后侧邦(P1)和篮底(D),分别设有用来与车辆可拆式连接的后侧板(3)和篮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篮箍(1)是圆柱状空心钢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撞车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质横向篮箍(1)与钢质纵向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鹤林朱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丰宇五金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