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9684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21
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主要由上端设有密封盖的加热箱体和设置在加热箱体内的蒸煮药筒组成,其中,加热箱体和蒸煮药筒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中设有发热体;所述的加热箱体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加热箱体上部设有导热油口,导热油口与转轴或其延长线垂直设置;所述蒸煮药筒的底部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带阀门的排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热油加热进行蒸煮药材,加热温度易控制和调整,防止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有效成分破坏,同时,药材在密闭的环境中蒸煮,有效防止有效成分的挥发和环境中的杂质引入,进而提高了加工后药液的品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中药材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需要蒸煮操作将其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明火加热进行蒸煮,这样,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会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同时,在加热时,药材的有效成分会随着蒸煮时散发的水蒸气流失,影响药材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药材蒸煮时存在的加热温度不稳定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破坏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主要由上端设有密封盖的加热箱体和设置在加热箱体内的蒸煮药筒组成,其中,加热箱体和蒸煮药筒之间填充有导热油 ,导热油中设有发热体;所述的加热箱体的中部通过转轴固定,力口热箱体上部设有导热油口,导热油口与转轴或其延长线垂直设置;所述蒸煮药筒的底部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带阀门的排液口。本技术中,蒸煮药筒的优选结构为蒸煮药筒的底部为圆弧状或圆锥状,排液口设置在蒸煮药筒底部的最低位置,便于其中药液的排出。本技术中所述的发热体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棒。本技术中,导热油口用于导热油的注入和导出,转轴可以保证加热箱体倾斜一定角度便于导热油的注入和导出,同时也可以在蒸煮过程中起到振荡药液的作用。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导热油加热进行蒸煮药材,加热温度易控制和调整,防止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有效成分破坏,同时,药材在密闭的环境中蒸煮,有效防止有效成分的挥发和环境中的杂质引入,进而提闻了加工后药液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加热箱体,2、蒸煮药筒,3、发热体,4、排液口,5、转轴,6、导热油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主要由上端设有密封盖的加热箱体I和设置在加热箱体I内的蒸煮药筒2组成,其中,加热箱体I和蒸煮药筒2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中设有发热体3,发热体3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棒;所述的加热箱体I的中部通过转轴5固定,加热箱体I上部设有导热油口 6,导热油口 6与转轴5或其延长线垂直设置;所述蒸煮药筒2的底部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带阀门的排液口 4。所述蒸煮药筒2的优选结构为其底部为圆弧状或圆锥状,排液口 4设置在蒸煮药筒2底部的最低位置。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打开加热箱体I上的密封盖,然后向蒸煮药筒2内加入药材,然后密封好密封盖,并通过导热油口 6向加热箱体I和蒸煮药筒2之间的间隙内注入导热油,注入导热油完成后打开发热体3加热导热油,从而蒸煮药材。在蒸煮过程中,可以驱动加热箱体I绕转轴5摆动,从而振荡药液,使其受热均匀。蒸煮完成后,转动加热箱体1,从而使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口 6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端设有密封盖的加热箱体(1)和设置在加热箱体(1)内的蒸煮药筒(2)组成,其中,加热箱体(1)和蒸煮药筒(2)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中设有发热体(3);所述的加热箱体(1)的中部通过转轴(5)固定,加热箱体(1)上部设有导热油口(6),导热油口(6)与转轴(5)或其延长线垂直设置;所述蒸煮药筒(2)的底部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带阀门的排液口(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上端设有密封盖的加热箱体(I)和设置在加热箱体(I)内的蒸煮药筒(2)组成,其中,加热箱体(I)和蒸煮药筒(2)之间填充有导热油,导热油中设有发热体(3);所述的加热箱体(I)的中部通过转轴(5)固定,加热箱体(I) 上部设有导热油口(6),导热油口(6)与转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松利袁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栾川本草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