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栏杆及其制作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1211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石栏杆及其制作安装工艺,该石栏杆为由两块以上分块的石料构件装接而成,石料构件之间的相装接处设有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榫组件,包括设于一侧石料构件的孔眼中的刚性榫头和设于相对接另一侧石料构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构件分别加工成型并通过榫组件装接成一体的石栏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应用实施,较之于传统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拆分加工后组装,降低了对石质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节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机械化加工,便于规模化作业制作;同时运输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石栏杆作为园林古建的制作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古建筑制作工艺,尤其涉及其中石栏杆的一种非整石加工的制作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不,是园林古建筑中传统常见的石栏杆。图不可见该石栏杆为整石加工而成,仅从形状和功能上可划分为扶手部、栏板部和拖泥部。但传统制法一般多采用整石凿空,在中部作花瓶撑,上部为扶手,下部栏板凿方宕,两旁辅以石柱并横向接续。但采用该种石栏杆制作安装工艺,其整石制作的缺点较多,例如a、石料块面较大,材料价格大,一般多需人工开采的石料;b、制作难度大,生产效力低,大部分采用人工制作;c、由于石栏杆体量大、份量重,运输、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石栏杆及其制作安装工艺,解决园林古建中石质建筑物或石质景观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石栏杆,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栏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栏杆为由两块以上分块的石料构件装接而成,石料构件之间的相装接处设有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榫组件,包括设于一侧石料构件的孔眼中的刚性榫头和设于相对接另一侧石料构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构件通过榫组件装接成一体的石栏杆。进一步地,所述榫组件为内藏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孔眼的大小满足孔眼的内壁至刚性榫头的外壁间距2mm 6臟,所述刚性榫头深入孔眼的深度为30mm 50mm。进一步地,所述石料构件设有用于示意刚性榫头设置位置的定位线。进一步地,所述石料构件之间或石料构件的孔眼与刚性榫头之间填设有石材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石栏杆的整体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分成两块以上的石料构件,并根据预设的形状、花型分别加工;I1、根据两块以上的石料构件装接对应关系,在两相对的石料构件上分别加工形成孔眼和榫眼,并将刚性榫头置于孔眼之中,采用石材胶封固;II1、待刚性榫头与石料构件牢结后,将石栏杆的全部石料构件包装、运输至现场并自下而上安装成一体,并在石料构件之间填设石材胶固封。进一步地,所述石栏杆具有扶手部、栏板部和拖泥部,将石栏杆分为相独立的三个石料构件分别加工,在每个石料构件的两相对接面设置榫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石栏杆具有栏板部、拖泥部和花型镂空的扶手部,根据扶手部的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分为相独立的三个以上石料构件分别加工,在每个石料构件的两相对接面设置榫组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应用实施,较之于传统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其效果显著通过拆分加工后组装,降低了对石质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节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机械化加工,便于规模化作业制作;同时运输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石栏杆作为园林古建的制作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整石加工石栏杆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石栏杆分三部分加工制作的实施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石栏杆分七部分加工制作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石栏杆采用整石加工成型的诸多弊端,出于提高制作安装效率和避免石料资源破坏性开采等问题,创新提出了一种石栏杆及其制作安装工艺,采用对石栏杆分块化加工,解决园林古建中石质建筑物或石质景观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的问题。从本专利技术石栏杆的结构来看,该石栏杆为根据石栏杆的整体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分成两块以上的石料构件,并该些分块的石料构件装接而成,石料构件之间的相装接处设有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榫组件,包括设于一侧石料构件的孔眼中的刚性榫头和设于相对接另一侧石料构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构件在完成分别加工制作后通过榫组件装接成一体的石栏杆。并且从安装后的成品石栏杆来看,该榫组件为内藏式结构。上述方案还可进行优化设计,例如该孔眼的大小满足孔眼的内壁至刚性榫头的外壁间距2mm 6mm,以便于填充石材胶将刚性榫头固定其中;而该刚性榫头深入孔眼的深度为 30mm 50mm。从本专利技术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分步骤来看主要包括1、根据石栏杆的整体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分成两块以上的石料构件,并根据预设的形状、花型分别加工;I1、根据两块以上的石料构件装接对应关系,在两相对的石料构件上分别加工形成孔眼和榫眼,并将刚性榫头置于孔眼之中,采用石材胶封固;111、待刚性榫头与石料构件牢结后,将石栏杆的全部石料构件包装、运输至现场并自下而上安装成一体,并在石料构件之间填设石材胶固封。上述方案也可进行优化设计,即为使完成安装后的石栏杆整体外形美观,无明显位置或形状的误差,可在该石料构件设有用于示意刚性榫头设置位置的定位线。根据石栏杆的整体构造及尺寸要求,加以计算并考虑合理的误差,以此为基础加工榫头设置所需的孔眼,这是对石栏杆制作品质的一种追求。此外,对于石料构件的孔眼与刚性榫头之间的缝隙,可以填设石材胶对榫头进行紧固措施。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实施例一如图2本专利技术石栏杆分三部分加工制作的实施示意图所示,据图石栏杆的整体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分成三块石料构件,分别为上部的扶手部1、中部的栏板部2和下部的拖泥部3。实际应用中栏板部2和拖泥部3可不必划分,即将石栏杆分成两块石料构件即可。制法上,首先按石栏杆的设计图纸配料,即用切割机加工好所需的规格石料;另外还需准备石材胶和榫头,通常情况下榫头可选但不限于f 12的不锈钢圆榫4。如前所述,在石料构件上设置用于示意刚性榫头设置位置的定位线,用挖孔机打孔眼,并安装每块石料构件底部的榫头(在上下二块石料构件的结合处,较隐蔽位置设# 12的不锈钢圆榫4。孔眼较榫头外周大每边3mm 6mm (即孔眼的内壁至刚性榫头的外壁间形成3mm 6mm的罅隙),不锈钢圆榫4深入石料构件30mm 50mm,榫头安装位置应准确,结合要牢固。在对接侧的石料构件上设置对应的榫眼5。待石料构件底部的榫头结合牢固后包装、运输至现场,再自下而上安装,用石材胶封边即可。实施例二 如图3本专利技术石栏杆分七部分加工制作的实施示意图所示,据图石栏杆的整体外形构造将石栏杆先分成三块石料构件,分别为上部的扶手部1、中部的栏板部2和下部的拖泥部3。再将扶手部I按扶手11、垫石15、花瓶撑13、半花瓶侧住12、14等进一步分割成多块石料构件。制法与安装上与实施例相似,兹不予赘述。本实施例对扶手部划分多块石料构件的好处便更明显了。除了省工省料,安装轻便外,一榀栏杆可多人制作或机械批量加工,且不受角度、空间的限制,缩短工期。通过以上两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较之于传统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的优点便显而易见通过拆分加工后组装,降低了对石质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节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机械化加工,便于规模化作业制作;同时运输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石栏杆作为园林古建的制作安装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栏杆,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栏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栏杆为由两块以上分块的石料构件装接而成,石料构件之间的相装接处设有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榫组件,包括设于一侧石料构件的孔眼中的刚性榫头和设于相对接另一侧石料构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构件通过榫组件装接成一体的石栏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栏杆,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栏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栏杆为由两块以上分块的石料构件装接而成,石料构件之间的相装接处设有大小及形状相匹配的榫组件,包括设于一侧石料构件的孔眼中的刚性榫头和设于相对接另一侧石料构件本身的榫目艮,所有石料构件通过榫组件装接成一体的石栏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榫组件为内藏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的大小满足孔眼的内壁至刚性榫头的外壁间距2mm 6mm,所述刚性榫头深入孔眼的深度为30mm 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构件设有用于示意刚性榫头设置位置的定位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构件之间或石料构件的孔眼与刚性榫头之间填设有石材胶。6.一种石栏杆的制作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张喜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