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状洗涤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992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00-120份、聚天冬氨68-97份、聚乙二醇26-39份、皂粉46-78份、荧光增白剂35-46份、硫酸钠23-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1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6-9份、次氮基三乙酸1-6份和淀粉的氧化产物3-7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洗涤剂为粉状,携带方便,去污效果好,且有增白柔顺功效,特别适合织物洗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涤剂,属于日用化学品

技术介绍
衣物用洗涤剂由以下组分组成表面活性剂,它能使得纤维上的污垢增溶,因此使其溶解或分散在洗液中;螯合剂,用于除去破坏表面活性剂性能的物质(如钙和镁);碱,有促进污垢的分解和增溶的作用;高分子量的化合物,用于分散污垢;以及其它洗涤剂增效助剂。洗涤剂增效助剂的一个作用是防止从衣物上除去的污垢的再沉积。具有这一效能的增效助剂的例子包括三磷酸钠、聚丙烯酸和聚乙二醇。作为使用这些增效助剂的已有技术的一个例子,可以参见美国专利No. 4657693中揭示的,该组合物含有表面活性剂、三磷酸钠、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然而,该组合物在防止固体污垢再沉积方面的性能仍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状洗涤剂。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00-120 份、聚天冬氨68-97份、聚乙二醇26-39份、皂粉46-78份、荧光增白剂35-46份、硫酸钠 23-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1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6_9份、次氮基三乙酸1_6份和淀粉的氧化产物3-7份。粉状洗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把所有的固体原料称量过筛,分出团粒和粗粒;(2)将液体原料在90-100°C下加热45-60分钟,把加热后的液体用硫酸钠混合I 2min ;(3)加入其他固体原料搅拌均匀,加少量水直至把团粒打碎,50-60°C下老化3-4个小时即可。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洗涤剂为粉状,携带方便,去污效果好,且有增白柔顺功效,特别适合织物洗涤。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00份、聚天冬氨68份、聚乙二醇26份、皂粉46份、荧光增白剂35份、硫酸钠2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6份、次氮基三乙酸I份和淀粉的氧化产物3份。织物粉状洗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把所有的固体原料称量过筛,分出团粒和粗粒;(2)将液体原料在90°C下加热 45分钟,把加热后的液体用硫酸钠混合Imin;(3)加入其他固体原料搅拌均匀,加少量水直至把团粒打碎,50°C下老化3个小时即可。实施例2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20份、聚天冬氨97份、聚乙二醇39份、皂粉78份、荧光增白剂46份、硫酸钠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9份、次氮基三乙酸6份和淀粉的氧化产物7份。织物粉状洗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把所有的固体原料称量过筛,分出团粒和粗粒;(2)将液体 原料在100°C下加热60分钟,把加热后的液体用硫酸钠混合2min;(3)加入其他固体原料搅拌均匀,加少量水直至把团粒打碎,60°C下老化4个小时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00?120份、聚天冬氨68?97份、聚乙二醇26?39份、皂粉46?78份、荧光增白剂35?46份、硫酸钠23?3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1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6?9份、次氮基三乙酸1?6份和淀粉的氧化产物3?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粉状洗涤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丙烯酸和马来酸的共聚物100-120份、聚天冬氨68-97份、聚こニ醇26-39份、皂粉4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曼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