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毛细管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646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方法,尤其涉及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的电弧焊接方法,它是利用受到一定程度冷冻的氩气从毛细管的一端通过,从其另一端向外喷出,以达到在焊接时冷却毛细管,不使毛细管端部迅速熔化,采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用电弧使金属构件母体加热熔融使毛细管的相应端部逐步熔化而和金属构件母体熔成一体,此外,在焊接过程中,还需预先对各焊接零件的焊接部位进行清洗。(*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方法,尤其涉及金属毛细管与其连接构件间连接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在仪器仪表中,特别是在包括压力传感器等的压力检测仪表中广泛采用毛细管构件作为压力信号的传递部件,因而产生金属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的焊接方面的问题。以往常采用钎焊焊接方法进行这方面的焊接。然而所谓钎焊是使一种比母体金属材料熔点低的钎料熔化,而使被连接件两者接合在一起,而母体本身不熔化,因而其连接强度不高,它通常仅能用于对连接强度要求不甚高的场合。此外,由于各种镍铬钢与熔化钎料接触均易产生应力腐蚀问题,即钎料金属沿着应力点的晶界渗入母材,使母材的强度及塑性下降而易产生晶粒长大危险,导致出现裂纹(以上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的《钎焊》一书)。又因这里所讲的金属毛细管的焊接,通常是材料厚薄悬殊零件间的焊接,它不适应于一般的电弧焊接方法,否则将造成工艺上的麻烦,例如,最普通存在的现象是毛细管在焊接过程中易堵塞或在焊接连接处所不能确保密封。由于这些工艺上存在的问题,特别对在高温高压介质场合的压力传感器的制造带来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或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一种能广泛适用于金属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焊接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用以在某些场合替代传统的金属毛细管的钎焊焊接方法,用以克服上述工艺麻烦和高焊接质量。该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序步序1,在金属构体上形成毛细管通过孔,该通孔的直径使毛细管和金属构件形成紧密接触,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毛细管和金属构体上的通孔,步序2,使毛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构体,并使毛细管稍高出此金属构体相应端面以上,所述焊接将在该处进行,步序3,将略大于环境压力和低于环境温度的氩气不断从需焊接的毛细管的一端通入,并从毛细管的另一端排放。步序4,采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从稍远离毛细管的焊接部位的金属构体上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靠近毛细管,并使电弧稍高出金属构体端面上,围绕毛细管加热金属构体,使达到融熔状态,步序5,紧接步序4,当毛细管高出金属构体的部分逐步融熔,并与金属构体融成一体时,切断和熄灭电弧。所述的焊接方法主要特点在于让受到一定程度冷冻的氩气从需要进行焊接的毛细管的一端通过,并从其另一端向外喷出,用以在焊接开始时一边冷却毛细管,不使毛细管端迅速熔化,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用电弧使金属构体母体加热达到熔融状态,从而使毛细管的相应端部分逐步熔化而和金属构体母体熔成一体,结果使毛细管牢固焊接在母体金属构件上,此外,在焊接过程中,还需预先对各焊接零件的焊接部位进行清洗。以下通过实施例和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示意表示对采用本专利技术母体自熔电弧焊方法进行金属毛细管和金属连接构体间的焊接进行说明的图。现参照附图1,4为金属毛细管,1为与毛细管4进行连接的金属构体或检测座,这样连接起来的部件可用于隔膜式压力传感器。由此看出被连接的零件间,尤其在它们的连接部位,其厚薄通常相差悬殊。其焊接大体按以下步骤进行。步序1,在检测座1上形成多根毛细管通过孔,其直径的选取应使毛细管4的外表面和检测座形成紧密接触,用化学清洗剂,例如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清洗零件上的油污;步序2,使毛细管4穿过检测座1,并使毛细管高出检测座凹腔底面约0.5毫米,再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毛细管的高出部分;步序3,使略大于大气压,例如0.01兆巴的绝对压力和稍加冷冻,例如0℃的氩气,从需焊接毛细管4的一端进入,从其另一端喷出。步序4,采用不熔化极的旋转氩弧焊机从稍远离毛细管的焊接部位的金属检测座体上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靠近毛细管,例如离开毛细管约0.2-0.5毫米,并使电弧在稍高出检测座凹腔底面,例如高出约1-1.5毫米情况下,围绕毛细管加热检测座体,使其达到熔融状态;步序5,紧接步序4,当毛细管的高出部分,因检测座体的熔融部分的热量而逐步熔融,并和检测座体熔成一体时,切断和熄灭电弧。以上各焊接步序,通常用手工进行操作,焊接电流可调整到三十安培左右,可通过启动的衰减按钮来切断或熄灭电弧。在上述方法中,由于在毛细管中不断通过稍加冷冻的气体,使得在进行焊接过程中,毛细管因受到冷却不会很快熔化而造成毛细管被堵塞。因此,采用这种焊接方法能确保毛细管长时间在300℃以上的高温下,承受40兆巴左右的最大压力而不产生液体介质经焊缝漏泄。此外,通过对采用本专利技术焊接方法进行焊接的毛细管,和采用传统的钎焊焊接方法进行焊接的毛细管,分别用焊接试样对其焊接强度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即采用气体冷却毛细管的母体自熔焊,试样承受0.65兆巴的拉力,致使毛细管被拉断,而焊缝先好,而后者,即采用钎焊焊接的毛细管,试样承受0.46兆巴拉力时,毛细管被从焊缝处拉出。因此前者的焊接强度明显优于后者的焊接强度。此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毛细管与其连接构件体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不仅能适用于压力传感器的制造,也适用于其它凡是在需要进行毛细管与其连接构件体之间进行焊接情况,都用此方法解决这种材料厚薄相差悬殊零件之间的焊接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金属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连接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序。步序1,在金属构体上形成毛细管通过孔,该通孔的直径使毛细管和金属构件形成紧密接触,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毛细管和金属构体上的通孔,步序2,使毛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构体,并使毛细管稍高出此金属构体相应端面以上,所述焊接将在该处进行,步序3,将略大于环境压力和低于环境温度的氩气不断从需焊接的毛细管的一端通入,并从毛细管的另一端排放,步序4,采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从稍远离毛细管的焊接部位的金属构体上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靠近毛细管,并使电弧稍高出金属构体端面以上,围绕毛细管加热金属构体,使达到融熔状态,步序5,紧接步序4,当毛细管高出金属构体的部分逐步融熔,并与金属构体融成一体时,切断和熄灭电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序3中的氩气具有约0.01兆巴的绝对压力和具有约0℃左右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序2中毛细管高出金属构体端面约0.5毫米,所述步序4中电弧离开毛细管外围约0.2-0.5毫米,电弧高出金属构体端面约1-1.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序2和3之间还具有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所述毛细管高出部分及其周围的金属构体的步序。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方法,尤其涉及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的电弧焊接方法,它是利用受到一定程度冷冻的氩气从毛细管的一端通过,从其另一端向外喷出,以达到在焊接时冷却毛细管,不使毛细管端部迅速熔化,采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用电弧使金属构件母体加热熔融使毛细管的相应端部逐步熔化而和金属构件母体熔成一体,此外,在焊接过程中,还需预先对各焊接零件的焊接部位进行清洗。文档编号B23K9/167GK1045242SQ9010180公开日1990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87年6月9日专利技术者张仁慎, 程立 申请人:上海第三纺织机械厂职工技术协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金属毛细管和其连接构件间连接的母体自熔电弧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序。步序1,在金属构体上形成毛细管通过孔,该通孔的直径使毛细管和金属构件形成紧密接触,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毛细管和金属构体上的通孔,步序2,使毛细管的 一端穿过所述金属构体,并使毛细管稍高出此金属构体相应端面以上,所述焊接将在该处进行,步序3,将略大于环境压力和低于环境温度的氩气不断从需焊接的毛细管的一端通入,并从毛细管的另一端排放,步序4,采用不熔化极旋转氩弧焊机,从稍远离毛细管 的焊接部位的金属构体上引弧,然后将电弧移至靠近毛细管,并使电弧稍高出金属构体端面以上,围绕毛细管加热金属构体,使达到融熔状态,步序5,紧接步序4,当毛细管高出金属构体的部分逐步融熔,并与金属构体融成一体时,切断和熄灭电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仁慎程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三纺织机械厂职工技术协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