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577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7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其以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白蔹、瓜蒌、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蔻、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原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石菖蒲8~9;香附5~7;木香3~5;丁香1~2;檀香3~4;薤白5~6;白蔹5~7;瓜蒌7~9;牡蛎15~17;龙骨4~5;杜仲4~5;陈皮4~6;草豆蔻5~6;桃仁4~5;苏木4~5;桂枝4~5;吴茱萸2~3;甘草3~4,烘干,研碾成药粉。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粉通过敷贴于脐眼及脐周部位,摊贴于阿是穴。其治疗心绞痛效果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辛热通阳、散寒化浊、通络止痛功效,对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的说是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是,即可发生心绞痛。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胸骨体的中段和上段之后、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胸闷或紧缩感性,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有濒死的恐惧感。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临床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血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但达不到标本同治的作用。目前,有关治疗和缓解心绞痛的中药的文献报道也很多,各有特色。但少见有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分合理,成本低,具有活血化瘀、辛热通阳、散寒化浊、通络止痛功效,能够缓解心绞痛,且疗效高,无毒副作用的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其以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白蔹、瓜萎、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蘧、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原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石菖蒲8 9;香附5 7 ;木香3飞;丁香f 2 ;檀香3 4 ;薤白5飞;白蔹5 7 ;瓜萎7、;牡蛎15 17 ;龙骨4 5 ;杜仲4飞;陈皮4飞;草豆蘧5`飞;桃仁4飞;苏木4飞;桂枝4飞;吴茱萸2 3 ;甘草Γ4,烘干,研碾成药粉。本专利技术上述原料要配比配备,烘干,研碾成细粉末,经120目筛,装瓶备用。心绞痛早期,取药粉50克,放入无菌容器内待用。先洗净擦干患者的脐部,用手指按摩3、分钟,使局部充血,药物易于吸收弥漫,取无菌容器中的药粉51克置于脐眼及脐周部位,用敷贴固定,再取药粉3克左右,用少许棉花包裹,塞鼻中,左右鼻中交替使用;余4(^左右用蜂蜜调成膏,摊贴于阿是穴(心前区),敷贴固定,每日换药一次,7天为I疗程,每疗程中间隔3日。心绞痛缓解后,再应用3飞天,以巩固疗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心绞痛效果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辛热通阳、散寒化浊、通络止痛功效,对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其以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白蔹、瓜萎、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蘧、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原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石菖蒲8、;香附5 7 ;木香Γ5 ;丁香广2 ;檀香Γ4 ;薤白5飞;白蔹5 7 ;瓜萎7 9 ;牡蛎15 17 ;龙骨4 5 ;杜仲4 5 ;陈皮4 6 ;草豆蘧5 6 ;桃仁4 5 ;苏木4 5 ;桂枝4 5 ;吴茱萸2 3 ;甘草3 4,烘干,研碾成药粉。本专利技术上述原料要配比配备,烘干,研碾成细粉末,经120目筛,装瓶备用。本专利技术主药石菖蒲中挥发油,用小剂量对动物有镇静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抑制作用。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功效,用于口禁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香附药理作用对豚鼠、家兔、猫、狗等动物的离体子宫均有抑制收缩,迟缓肌紧张作用,有明显提高小白鼠痛阈的作用,有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肋、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木香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功效,用于包脘腹胀、泻痢后重、食秋不清、不思饮食等。丁香性味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湾,心腹冷痛,肾虚阳痿。薤白性味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功效,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嗽,泻痢后重。白蔹性味苦,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功效,用于痈疽 发背、疗疮、瘰疠、水火烫伤。瓜萎性味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润肠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牡蛎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功效,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颈核等。龙骨性味甘、涩、平,具有镇静,敛汗涩精功效,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等。杜仲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强筋骨,安胎功效。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高血压等。陈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草豆蘧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温胃止呕作用,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桃仁性味苦、甘、平,归心、肺、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痰,润肠通便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苏木性味甘、咸、平,归心、肺、脾经,具有解血破瘀,消肿止痛功效,用于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胸腹刺痛、外伤肿痛。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t季。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甘草性味甘、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18味中草药巧妙租房,科学配伍药粉敷脐可迅速吸收,调节周身之气血阴阳,扶正祛邪;药粉塞鼻,通过鼻腔粘膜吸收作用;药粉用蜂蜜调成膏直接摊贴于阿是穴,药物直接接触病灶,不经消化道吸收,无胃肠道反应,通过经络气血传导作用于病变部位,共奏解除心绞痛之功效。心绞痛早期,取药粉50克,放入无菌容器内待用。先洗净擦干患者的脐部,用手指按摩3飞分钟,使局部充血,药物易于吸收弥漫,取无菌容器中的药粉51克置于脐眼及脐周部位,用敷贴固定,再取药粉3克左右,用少许棉花包裹,塞鼻中,左右鼻中交替使用;余40g左右用蜂蜜调成膏,摊贴于阿是穴(心前区),敷贴固定,每日换药一次,7天为I疗程,每疗程中间隔3日。心绞痛缓解后,再应用Γ5天,以巩固疗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心绞痛效果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活血化瘀、辛热通阳、散寒化浊、通络止痛功效,对缓解心绞痛疗效确切,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实施例1 :采用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白蔹、瓜萎、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蘧、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配比每副外用药为石菖蒲9. O克、香附6.1克、木香4. 4克、丁香1. 8克、檀香3. 6克、薤白5. 7克、白蔹5. 9克、瓜萎7. 7克、牡蛎15. 8克、龙骨4. 8克、杜仲5. O克、陈皮4. 9克、草豆蘧5. 5克、桃仁4. 5克、苏木4. 4克、桂枝4. 6克、吴茱萸2. 9克,甘草3. 2克。取上述18味原料总重量为180克,烘干,研碾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其以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白蔹、瓜蒌、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蔻、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原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石菖蒲8~9;香附5~7;木香3~5;丁香1~2;檀香3~4;薤白5~6;白蔹5~7;瓜蒌7~9;牡蛎15~17;龙骨4~5;杜仲4~5;陈皮4~6;草豆蔻5~6;桃仁4~5;苏木4~5;桂枝4~5;吴茱萸2~3;甘草3~4,烘干,研碾成药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心绞痛的外用中药,其特征是,其以石菖蒲、香附、木香、丁香、檀香、薤白、 白蔹、瓜萎、牡蛎、龙骨、杜仲、陈皮、草豆蘧、桃仁、苏木、桂枝、吴茱萸,甘草为原料,原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重量配比为石菖蒲8、;香附5 7 ;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华鞠卫萍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